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單衣試酒 ----澳大利亞紐西蘭遊記

作者:顧劍(旅行家)

正單衣試酒----澳大利亞紐西蘭遊記顧劍首先說明, 我就是顧劍, 本文原作者。 剛剛來驢評註冊, 但是之前似乎有李鬼註冊了顧劍這個ID, 因此改用目前的ID.2011年初北半球的冬天, 到處都比往年寒冷, 臨行前, 我幾乎每週要有兩次得從新落的厚雪中, 把自己的車挖出來。 那麼, 從冰天雪地的北半球飛到澳洲, 再過個夏天怎麼樣?從洛杉磯直飛悉尼的航班, 淨空時間都需要14個半小時。 在飛機降落的時候, 我突然想起周邦彥的這句詞來“正單衣試酒, 悵客裡, 光陰虛擲。 ”。 “單衣試酒”, 真是應景。 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戶部點檢所十三酒庫,

例於四月初開煮, 九月初開清”。 從冬天來到夏天, 棉襖換成了單衣,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又正好是出產葡萄酒的地方, 最近三十年世界紅酒市場上, 加州, 澳新, 智利, 代表了“新世界”紅酒的異軍突起, 無論品質, 名氣和銷量, 大有和舊世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分庭抗禮之勢。 我這個酒鬼, 平時對歐洲紅酒在行, 這次來了澳洲, 自然不能放過嘗酒的機會。 人在澳洲, 正單衣試酒----逍遙飄逸, 無過於此吧?這次澳大利亞紐西蘭之旅, 從悉尼開始, 北上大堡礁潛水, 再到黃金海岸放鬆兩天, 之後南下墨爾本, 走大洋之路。 從墨爾本飛紐西蘭南島的基督城租車環游南島, 追尋電影《指環王》裡的那些外景地, 其間和基督城的6級地震交錯於間不容髮之際。
因為紐西蘭南島的自然風光勝於北島, 我這次旅行的大部分時間全花在南島上, 只是最後飛到北島最大都市奧克蘭玩了兩天, 可惜和醉清風擦肩而過。 不算長途飛行的時間, 總共為時三周, 基本上把我特別想去的地方, 全部覆蓋下來了。 1。 悉尼我在悉尼呆的時間最長, 近四個整天, 除了倫敦和巴黎, 還真從來沒有一個城市一次玩那麼長時間過, 就連羅馬, 第一次去的時候也才3天半。 這多少是出於飛機航班安排, 如果單純按照我暴走的一貫速度, 悉尼應該安排兩天。 所以, 這次我在悉尼用了不少時間去郊外甚至遠郊, 不但到了曼麗海灘Manly beach, 邦代海灘Bondi beach, 還去過郊外Pennant Hill的考拉園koala sanctuary, 甚至藍山一日遊 Blue mountain。
自然, 在貝殼般的悉尼歌劇院裡聽一場歌劇, 更是不能錯過。 我對悉尼的整體印象特別鮮明:第一, 悉尼是真漂亮。 我覺得和南非開普敦有一比, 還超過三藩市。 不知為什麼有種感覺:這三個城市的氣質類似。 第二, 悉尼物價是真貴!一小瓶礦泉水, 3塊到3塊5, 比美國貴出三倍去。 我在瑞士和挪威旅行的時候, 都沒有被當地的物價嚇到過, 這次在悉尼真的被嚇到了。 悉尼機場有tourist information, 可以索要地圖, 機場和市中心由airport link火車連接, 在機場地下的火車站可以買單程和來回票, 也可以買悉尼公交通票。 原本還有Sydney Pass, 包括3天或者7天的公交通票, 外加一系列景點門票折扣, 可是我到的時候, 這種Sydney Pass剛剛取消不久。 其實, 悉尼的公共交通票比較複雜,
各種交通方式還不一樣:只能坐公共汽車的通票叫My Bus, 悉尼沒有地鐵, 近郊火車在市中心走地下, 就是地鐵了, 只能坐火車的通票叫做My Train, 悉尼城區廣布在海灣沿岸, 有很多輪渡, 輪渡通票叫做My Ferry。 作為旅遊者, 我們不需要記這麼多, 只要買三種交通方式都可以隨便坐的通票, My Multi, 就行了。 My Multi有1天, 7天, 很奇怪, 沒有3天通票, 我算了一下, 1天通票20澳元, 買兩天就已經比7天票的41澳元相差無幾。 所以肯定直接買7天票。 而且所有各種通票, 都按照遠近不同, 有1, 2, 3區之分, 悉尼幾乎所有景點, 包括Bondi Beach, 動物園, Manly Beach, 全在1區。 如果偶爾要去遠郊, 比如我去藍山, 在3區, 考拉園在2區, 臨時買一張來回票更合算。 說了這麼多這麼複雜, 我覺得只要記住, 買一張1區各種交通方式的My Multi七天通票,
就能適合絕大多數遊客。 我的旅館訂在Kings Cross, 那個區域和市中心的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相隔皇家植物園和Finger Wharf餐館區, 兩站火車/地鐵, 步行都可以走到。 那裡有很多青年旅社之類的Backpacker hostel和小型旅館。 在Kings Cross火車站出來有兩個口, Darlinghurst街那個口比較嘈雜, 算是悉尼的紅燈區, 有色情場所, 很多餐館, 酒吧, 便利店, 很多hostel。 但是另一個出口Victoria街上就很安靜。 其實所謂紅燈區嘈雜的地方, 也就是三四個路口, 出了那片地方, 周圍是相當昂貴的高級住宅區, 晚上還是挺安全的。 Victoria街上的建築大概都是十九世紀的樓, 看上去很古舊, 很有味道, 而且很多建築的外陽臺, 都有繁複的鑄鐵雕花欄杆, 再加上街道兩邊的梧桐樹, 讓我想起美國新奧爾良波旁區的那些老房子。 我住的街區房子

我頭一天先逛城市,後兩天再去週邊。這是悉尼的地圖

悉尼市中心臨海的地形,我把它比喻成三股叉,或者海神的三叉戟:悉尼港大鐵橋,歌劇院,和皇家植物園的Mrs. MacQuarie's Point海角是三個尖端,(不用去打靠右更突出的尖岬 Potts Point的主意,那裡是澳大利亞海軍基地,不對遊人開放)。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是兩個叉齒之間的凹陷部分。所以,白天從最右面的叉齒,Mrs. MacQuarie's Point拍照最好,可以把悉尼歌劇院和鐵橋收入同一張照片裡,用鐵橋作背景,歌劇院作前景,照片會很漂亮。如果想晚上拍燈光夜景,這樣卻行不通,因為皇家植物園晚上關閉,至少從市中心走不過去。我有一天晚上曾經試過,想拍一張這樣的夜景,結果走到了高速公路的隧道裡。如果從Kings Cross那個方向步行,我白天走過,能行得通,但是夜裡太黑,環境不安全。當然,那裡有一條公路,Mrs. MacQuarie's Road,如果自己開車去的話,可能走的通。但是,我在悉尼觀察了幾天,歌劇院夜裡的照明,如果不是節慶的話,平時根本就不很亮,拍夜景並不好看。所以,奉勸想從MacQuarie's Point拍攝鐵橋和歌劇院夜景的朋友,還是不要費勁了。

還有一個角度,是從鐵橋下面拍攝歌劇院,最好是在傍晚,因為鐵橋在西,向東看夕陽裡的歌劇院,正好順著光線。

當然,坐輪渡從水面上拍攝歌劇院,以城市的高樓天際線作背景,或者鐵橋作背景,都可以隨心所欲。悉尼歌劇院1959年動工,其間幾度超越預算,工期幾度延長。建造過程花了十四年時間。其實當時就沒有人懷疑它的漂亮,可是花的錢太多了,技術上也有很多難題,遂因奢侈和異想天開而受到詬病。現在,歌劇院不僅是悉尼的城市名片,而且可以被稱為全世界最漂亮的現代建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辦大事,千萬不能吝惜小錢,要給後世留下經典,就別去費心計算成本效益。辦大事惜小錢的人,終歸脫不了小家子氣,成不了大氣候。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音樂聖殿之中,我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紐約林肯中心歌劇院,都看過演出,這次來悉尼,如果僅僅參加一個 guided tour,豈非入寶山而空回?(只有巴黎的國家歌劇院加尼埃宮我沒看過演出,決心今年夏天一定要彌補這個缺憾)。那天晚上的劇碼是悉尼歌劇團的《卡門》。我在美國看過歌劇卡門,是歐洲的劇團來演出的。在馬德里還看過佛拉明戈舞劇卡門。就歌劇版而言,故事情節和音樂當然都是比才的原作,誰來演都一樣。但是舞臺設計,服裝,舞美,這些東西,各個劇團大不相同。和歐洲的卡門相比,我的印象是,悉尼歌劇團的規模更大(這和場地有關,悉尼歌劇院的舞臺進深特別深),舞蹈更奔放,但是服裝設計的美感和細緻不足,整體感覺上,粗放了一些。悉尼歌劇院的白色貝殼下面,其實不僅一個劇院,還有交響樂廳,酒吧,餐廳,教室等各種綜合設施。實際上,歌劇院在白色貝殼裡面,並不是最大的。面積最大的是交響音樂廳,能容納 我住的街區房子

我頭一天先逛城市,後兩天再去週邊。這是悉尼的地圖

悉尼市中心臨海的地形,我把它比喻成三股叉,或者海神的三叉戟:悉尼港大鐵橋,歌劇院,和皇家植物園的Mrs. MacQuarie's Point海角是三個尖端,(不用去打靠右更突出的尖岬 Potts Point的主意,那裡是澳大利亞海軍基地,不對遊人開放)。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是兩個叉齒之間的凹陷部分。所以,白天從最右面的叉齒,Mrs. MacQuarie's Point拍照最好,可以把悉尼歌劇院和鐵橋收入同一張照片裡,用鐵橋作背景,歌劇院作前景,照片會很漂亮。如果想晚上拍燈光夜景,這樣卻行不通,因為皇家植物園晚上關閉,至少從市中心走不過去。我有一天晚上曾經試過,想拍一張這樣的夜景,結果走到了高速公路的隧道裡。如果從Kings Cross那個方向步行,我白天走過,能行得通,但是夜裡太黑,環境不安全。當然,那裡有一條公路,Mrs. MacQuarie's Road,如果自己開車去的話,可能走的通。但是,我在悉尼觀察了幾天,歌劇院夜裡的照明,如果不是節慶的話,平時根本就不很亮,拍夜景並不好看。所以,奉勸想從MacQuarie's Point拍攝鐵橋和歌劇院夜景的朋友,還是不要費勁了。

還有一個角度,是從鐵橋下面拍攝歌劇院,最好是在傍晚,因為鐵橋在西,向東看夕陽裡的歌劇院,正好順著光線。

當然,坐輪渡從水面上拍攝歌劇院,以城市的高樓天際線作背景,或者鐵橋作背景,都可以隨心所欲。悉尼歌劇院1959年動工,其間幾度超越預算,工期幾度延長。建造過程花了十四年時間。其實當時就沒有人懷疑它的漂亮,可是花的錢太多了,技術上也有很多難題,遂因奢侈和異想天開而受到詬病。現在,歌劇院不僅是悉尼的城市名片,而且可以被稱為全世界最漂亮的現代建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辦大事,千萬不能吝惜小錢,要給後世留下經典,就別去費心計算成本效益。辦大事惜小錢的人,終歸脫不了小家子氣,成不了大氣候。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音樂聖殿之中,我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紐約林肯中心歌劇院,都看過演出,這次來悉尼,如果僅僅參加一個 guided tour,豈非入寶山而空回?(只有巴黎的國家歌劇院加尼埃宮我沒看過演出,決心今年夏天一定要彌補這個缺憾)。那天晚上的劇碼是悉尼歌劇團的《卡門》。我在美國看過歌劇卡門,是歐洲的劇團來演出的。在馬德里還看過佛拉明戈舞劇卡門。就歌劇版而言,故事情節和音樂當然都是比才的原作,誰來演都一樣。但是舞臺設計,服裝,舞美,這些東西,各個劇團大不相同。和歐洲的卡門相比,我的印象是,悉尼歌劇團的規模更大(這和場地有關,悉尼歌劇院的舞臺進深特別深),舞蹈更奔放,但是服裝設計的美感和細緻不足,整體感覺上,粗放了一些。悉尼歌劇院的白色貝殼下面,其實不僅一個劇院,還有交響樂廳,酒吧,餐廳,教室等各種綜合設施。實際上,歌劇院在白色貝殼裡面,並不是最大的。面積最大的是交響音樂廳,能容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