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攻堅 他們走出了一條新路!

大英縣回馬鎮“先進”的花園村牽手“後進”的枯井村, 成立聯村黨支部, 以強帶弱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

坐落于涪江河畔的大英縣回馬鎮花園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蔬菜產業蓬勃發展, 一直以來便是富庶之地。

與花園村相隔14公里的回馬鎮枯井村, 山高溝夾的地貌阻擋不了發展的腳步。 稻田養蝦、雷竹、肉牛養殖等產業相繼落戶, 讓過去這個缺水、缺路的小山村煥然一新。 誰能想到, 一年前, 這裡還是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貧困村。

2017年初

因為一個人 一個黨支部

相隔遙遠的兩個村連在了一起

為了加快貧困村脫貧步伐,

回馬鎮黨委班子通過整合黨建和組織資源, 解決基層組織建設與服務群眾水準不相適應問題, 以“先進”帶“後進”模式, 在花園村和枯井村成立聯村黨支部, 而花園村支部書記徐永高票當選聯村黨支部書記。

一年來, 徐永帶領聯村黨支部, 在各級幫扶部門的幫助下, 大力開展基層黨組織和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引進產業, 壯大集體經濟, 讓枯井村在花園村先進發展理念和經驗的帶動下, 變成了今天的“先進村”。

產業道路爬上坡

要想富, 先修路。 4年前, 返鄉創業的徐永回到花園村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因砂石車碾壓變得破爛不堪的村道路, 升級硬化村組支道路。 到了枯井村, 徐永再次在修路上做起了文章。

“村委會說出的話就要做到, 既然答應了修路就要修。 ”徐永通過整合幸福美麗新村專案資金, 於2017年7月打通了3組的組道路, 解決了該組十幾戶村民的出行難題。 如今的枯井村, 蜿蜒的水泥道路四通八達。 即便是在產業發展最遠的山坡上, 都能看到寬闊的產業道。

2017年, 枯井村圍繞產業打造基礎設施, 拓寬了原1、2、3、7、8、9組村道共2.3公里, 形成了枯井村的產業小環線, 有效整合了全村的土地資源。 同時打通7組與隆盛鎮紅岩村的樞紐道路1.3公里, 將枯井村與隆盛鎮的路程縮短至5分鐘, 與大英縣城的路程縮短至20分鐘。

集體經濟從無到有

1月12日一大早, 枯井村的集體養牛基地裡就變得熱鬧非凡。 養了大半年的遂州紅牛正式出欄, 除了買牛肉的幫扶單位, 許多村民也趕來看熱鬧。 “這是集體養的牛, 這一賣, 咱村的集體收入又要增加幾萬元。 ”8組村民陳長莆高興地說。

肉牛養殖只是枯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基地旁, 100余畝雷竹正在蓬勃生長。 竹林下, 8個雞舍2000餘隻跑山雞將在春節期間出欄。 元旦前, 通過與四川正品農業合作發展的稻田養蝦產聯式合作社專案為村集體帶來了1.06萬元收入。 枯井村集體經濟頻頻發力的背後, 是徐永帶領的聯村黨支部和幫扶部門努力的結果。

2013年底,在外打拼20多年的徐永回到家鄉花園村。他帶頭修水渠、修公路、壯產業、建村辦公樓……短短兩年時間,讓過去的“後進黨支部”變成充滿凝聚力的“先進黨支部”。

徐永告訴記者,聯村黨支部要做的不只是“移植”花園村的精神風貌,而是要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上出“實招”。聯村黨支部建立後,以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村集體經濟甩掉“空殼”、村級征地建設管理規範等作為枯井村脫貧工作的切入點,既注重送資金、送物質等“輸血”幫扶解決眼前困難,又注重引項目、帶人才、傳技術等“造血”幫扶培育長遠發展潛力。

產業發展“強”帶“弱”

村裡的稻田養蝦專案正在進行土地整治。“去年養了50畝,今年打算擴大到100畝。”稻田養蝦項目是該村以產聯式合作社為平臺,將農戶、村集體、企業進行捆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起來的專案。

據瞭解,枯井村由村民單打獨鬥發展的產業並不多,更多的是通過產聯式合作社來發展,從而實現產業連片成規模。

這樣的產業發展構想正是來源於花園村。在花園村,蔬菜種植規模已經發展到2200畝,人均純收入早已破萬。“規模發展整合了資源,也拉近了市場和農戶的距離。”為了帶動枯井村產業發展,徐永多次組織枯井村黨員、村民代表前往花園村參觀考察。

“他們那裡種植規模很大很氣派,不像我們這裡一家人就種自己的幾分地。”枯井村村民陳長學以自己的土地入股發展稻田養蝦,收益將按照農戶、企業、村集體4:4:2分配。

枯井村的產業之路遠不止此。徐永表示,今年將進行堰塘整治和提灌站升級改造。在一些地勢平坦的組發展蔬菜種植,依託花園村搭建好的蔬菜產業平臺,讓枯井村成為新的蔬菜種植基地。

引進產業,夯實發展基礎,也讓許多年輕人回到了枯井村,成為村幹部的後備力量。

記者離開枯井村時,80多歲的陳貴芳感慨到: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枯井村,不“枯”的枯井村真的太好了。而涪江河畔的花園村正醞釀著通過實施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讓花園村花更豔。

2013年底,在外打拼20多年的徐永回到家鄉花園村。他帶頭修水渠、修公路、壯產業、建村辦公樓……短短兩年時間,讓過去的“後進黨支部”變成充滿凝聚力的“先進黨支部”。

徐永告訴記者,聯村黨支部要做的不只是“移植”花園村的精神風貌,而是要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上出“實招”。聯村黨支部建立後,以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村集體經濟甩掉“空殼”、村級征地建設管理規範等作為枯井村脫貧工作的切入點,既注重送資金、送物質等“輸血”幫扶解決眼前困難,又注重引項目、帶人才、傳技術等“造血”幫扶培育長遠發展潛力。

產業發展“強”帶“弱”

村裡的稻田養蝦專案正在進行土地整治。“去年養了50畝,今年打算擴大到100畝。”稻田養蝦項目是該村以產聯式合作社為平臺,將農戶、村集體、企業進行捆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起來的專案。

據瞭解,枯井村由村民單打獨鬥發展的產業並不多,更多的是通過產聯式合作社來發展,從而實現產業連片成規模。

這樣的產業發展構想正是來源於花園村。在花園村,蔬菜種植規模已經發展到2200畝,人均純收入早已破萬。“規模發展整合了資源,也拉近了市場和農戶的距離。”為了帶動枯井村產業發展,徐永多次組織枯井村黨員、村民代表前往花園村參觀考察。

“他們那裡種植規模很大很氣派,不像我們這裡一家人就種自己的幾分地。”枯井村村民陳長學以自己的土地入股發展稻田養蝦,收益將按照農戶、企業、村集體4:4:2分配。

枯井村的產業之路遠不止此。徐永表示,今年將進行堰塘整治和提灌站升級改造。在一些地勢平坦的組發展蔬菜種植,依託花園村搭建好的蔬菜產業平臺,讓枯井村成為新的蔬菜種植基地。

引進產業,夯實發展基礎,也讓許多年輕人回到了枯井村,成為村幹部的後備力量。

記者離開枯井村時,80多歲的陳貴芳感慨到: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枯井村,不“枯”的枯井村真的太好了。而涪江河畔的花園村正醞釀著通過實施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讓花園村花更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