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光伏何時迎來“商業模式碾壓”?

引導企業進步的力量主要有兩種模式: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進步, 推動產業進步的力量亦是如此。 2017年初,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瞿曉鏵在“中美光伏年會”上發表了《光伏進入技術碾壓商務模式的新時代》的演說, 引起巨大反響, 整個2017年光伏產業呈現出的年度特徵, 證明了瞿曉鏵當初研判的正確性。

1技術進步先行一步

技術進步和和商業模式的推動作用並非一直同步。 受產業週期、“領跑者”計畫等多種因素引導, 2017年“技術進步”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推動作用尤其突出, 比如金剛線切割多晶技術終於在醞釀多年後取得突破,

而“金剛線”被視為可以決定企業存亡的“生死線”。 與此同時, PERC技術、黑矽、N型雙面、MWT、雙玻、1500V光伏系統等多種技術路線同台競技、精彩紛呈。 不斷推陳出新的技術革新, 帶來光伏發電轉換率水準的節節攀升, 10天前還是22.71%, 10天后就躍升至23.26%, 頗有“技術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人類理解能力的提升速度”之感。

由此, 不僅大幅降低了光伏發電成本, 也讓2017年的光伏電站裝機量再躍升一個臺階, 業內預計將創下54GW的新紀錄, 這意味著我國一年的光伏裝機量將超過美國多年的累計光伏裝機容量52GW。

相較而言, 2017年商業模式進步對光伏產業的推動作用明顯不足。 以2017年最熱烈的戶用光伏市場為例, 只見大型加工、金融資本企業高調進入、低調運行,

卻不見亮出戰果。 少數創業企業雖找到獨特的商業模式, 卻遭遇著階段性發展的瓶頸。 儘管戶用光伏市場一片繁榮, 吸引新企業不斷進入, 但多數企業不僅沒找到適用的商業模式, 甚至還沒意識到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目前, 整個光伏產業僅在戶用市場存在個別成功的商業模式, 由此讓極少數企業具有了獨特競爭力。 相比近兩年異軍突起的單晶技術, 直接成就了引領全球的單晶巨頭, 商業模式的進步對尚未形成技術進步的光伏帶來碾壓式威力。

2革命性變化正在發生

一個產業的進步, 不單表現在各項運行結果的進步, 也體現在對產業本質認知的進步, 表現在商業模式的進步, 企業的進步亦是如此。

當前, 光伏人對光伏產業本質的認知漸入佳境, 且是革命性的提升。

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有著本質的不同。 傳統能源的本質是資源開發, 新能源的本質是技術進步。 在討論光伏產品未來市場競爭力時, 筆者傾向“因為相信而看見”的思維。 緣何“相信”?答, 就像相信“技術進步”的力量, 時間回答一切。

對產業本質認知的不同, 必然帶來投資思維的不同, 進而帶來商業模式的不同。 傳統能源從地域到儲量均有限制, 與金融資本的結合決定勝負, 所以傳統能源投資是金融推動為主的商業模式。 新能源尤其是光伏產業, 幾乎沒有地域和儲量的限制, 技術進步是主導因素, 所以光伏產業投資是“技術+資本”的商業模式。 從簡單的金融推動為主到技術推動、商業模式推動為主的變化,

反映在光伏現實市場中則有了以下過程。

2011年8月, 國家出臺了光伏發電標杆電價, 有了規模化的光伏終端市場。 西部大型光伏電站的巨大市場, 形成了光伏企業“路條+資本”的商業模式。 那時, 是金融推動思維。

2013年8月, 國家出臺了分散式光伏發電補貼電價, 帶來光伏企業“指標+獨特商業模式”的變化, 開始出現“商業模式+金融推動”思維。

2015年6月, 國家推出了“領跑者”示範項目, 開始了大型光伏加工企業“先進技術+金融資本”商業模式的出現, 開始出現技術和金融同時推動的思維。

2017年被稱為“戶用光伏元年”, 許多大型光伏加工、金融投資企業和創業企業紛紛湧進。 “最優發電效果+獨特商業模式”成為這一階段的主要推動思維。

至此, 金融推動思維已經淡化。

光伏終端市場5年來的高速發展, 帶動企業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變化著:從有錢最重要到沒錢不可怕, 只要擁有先進技術、獨特商業模式, 就會有市場, 錢就會主動找你。 即從金融推動思維為主, 讓渡給技術進步、商業模式推動思維為主。

相較其他產業, 光伏的本質決定了光伏人需要更加強調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商業模式演化的作用。

3“商業模式碾壓”之路尚遠

在筆者看來, 雖然獨特的商業模式正不斷湧現, 但2018年還不能實現“碾壓”。

首先, 在國家超強的扶持政策鼓勵下, 光伏終端市場需求始終好於預期。 因為有強大需求市場的存在, 對獨特商業模式、優秀企業的加速生成, 對無競爭力企業的加速擠出難免不足。未來,成功商業模式產生的擠出效應與補貼政策的退坡力度成正向關係,與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成終極關係。

其次,中國分散式光伏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無人區”,缺少可以學習借鑒的商業模式。傳統能源的投資思維不適用,新能源的投資思維尚在形成中,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或不適合我國,中國光伏企業只能在摸索中前進。曾為早期分散式光伏大國的德國,電站的建設及運維由手工業協會完成,難以借鑒;分散式光伏市場化發展最快的美國,Solarcity、SonEdison、Vivint等著名企業,正遭遇光伏電站規模增長、獲客成本提高、毛利率下降等發展瓶頸,也難以借鑒。

最後,由於地域廣闊、條件多樣,在分散式光伏市場,有省級區域成功商業模式企業存在,沒有更大規模區域成功商業模式企業存在,一時無力產生對無競爭力企業全面的擠出效應。2014—2015年進入的少數企業,雖然形成了在一兩個省份成功推廣的商業模式,但暫時無力擴展至更多省份;2017年進入的大小企業,更無人敢說在幾個省、甚至全國找到了可以複製推廣的成功商業模式。

總之,中國光伏產業早晚需要一場殘酷的商業模式碾壓,帶來大規模產業整合,步入相對成熟期,但這一定不是在2018年能夠實現的事情。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enerngytrend)。

對無競爭力企業的加速擠出難免不足。未來,成功商業模式產生的擠出效應與補貼政策的退坡力度成正向關係,與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成終極關係。

其次,中國分散式光伏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無人區”,缺少可以學習借鑒的商業模式。傳統能源的投資思維不適用,新能源的投資思維尚在形成中,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或不適合我國,中國光伏企業只能在摸索中前進。曾為早期分散式光伏大國的德國,電站的建設及運維由手工業協會完成,難以借鑒;分散式光伏市場化發展最快的美國,Solarcity、SonEdison、Vivint等著名企業,正遭遇光伏電站規模增長、獲客成本提高、毛利率下降等發展瓶頸,也難以借鑒。

最後,由於地域廣闊、條件多樣,在分散式光伏市場,有省級區域成功商業模式企業存在,沒有更大規模區域成功商業模式企業存在,一時無力產生對無競爭力企業全面的擠出效應。2014—2015年進入的少數企業,雖然形成了在一兩個省份成功推廣的商業模式,但暫時無力擴展至更多省份;2017年進入的大小企業,更無人敢說在幾個省、甚至全國找到了可以複製推廣的成功商業模式。

總之,中國光伏產業早晚需要一場殘酷的商業模式碾壓,帶來大規模產業整合,步入相對成熟期,但這一定不是在2018年能夠實現的事情。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enerngytr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