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朝的“春運”也很忙,窮屌絲是連馬車坐不起的!

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拉開帷幕, 回鄉火車票已經開始預訂了, 有的大學已經放寒假了。 我們現在的交通方式選擇很多, 火車, 汽車, 飛機等等, 當然, 你選擇的交通方式不同, 價錢也就不一樣, 那你瞭解距離我們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 碰上春運回家過年是咋回去的麼?得是個什麼價兒呢?

而對於大多數百姓來說, 坐馬車的費用還是有點高的, 於是走水路就成了一種比較合算的方式了。 水路縱橫交錯, 無上山下坡之苦, 交通便利, 最主要是運費便宜。 水路按平均速度來算的話, 一天也能走五十裡左右, 這麼一來, 走三百公里的路程, 大約跟坐馬車相差無幾。 然而在費用上, 儘管沒有明確的資料計算, 根據相近的例子推測, 若是逆水最多也不超過一百文, 若是順水的話, 價錢起碼還能對折。 這麼算來, 從水路回家過年, 路費也就相當於如今的三五百塊。

我們再參照唐朝當時的工資標準, 九品芝麻官這樣最基層的“國家幹部”, 月薪不超過半兩銀子。 若是要坐馬車回家, 恐怕得節衣縮食大半年。 年年如此, 為了回家過年, 都得勒緊褲腰帶過上大半年的苦日子, 有點不太現實。 若是搭船, 區區一兩百文, 就輕鬆多了。

當然, 還有另一種方式, 那就是搭“11路”公車--走路回家。 其實, 這種方式也較為普遍, 如學子趕考, 多數時間都是靠“11路”, 偶爾才搭船。 所以, 若是趕上科舉年, 學子們都得提前大半年動身, 這麼一來, 連船費都可以省了。 根據當時人的步行速度, 平均每天也能走四五十裡,

其實和坐船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可見, 在唐朝, 要趕“春運”, 方式還是有多種可以選擇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