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張路說球有何獨門秘笈?老爺子親自解答,並笑稱:你行你上嘛

每週四晚, 肆客足球App推出《對話》欄目, 帶你走進足球圈內大咖的世界。

“我這人平常就沒架子, 端著個架子幹什麼呀, 沒勁!”

“自己試著解說的人,

就能體會到我們說球人的不容易了, 嘿嘿。 ”

……

伴隨著爽朗而富於標誌性的“嘿嘿”, 一位球迷的老朋友走入了肆客足球的《對話》欄目——張路老師, 中國最著名的足球解說員之一, 球迷們最尊敬和喜愛的和藹老爺子, 終於要敞開心扉, 和我們聊聊解說的那些事兒了。

從1990年初登解說台開始, 張路老師已與萬千球迷相伴了28度春秋。 從保羅-瑪律蒂尼到斯通斯, 從羅伯特-巴喬到姆巴佩, 變換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球星, 而不變的是他那親切而真誠的聲音。

為何張路老師的點評格外生動有趣?

為何對場上形勢總能洞若觀火、一針見血?

為何明明一開始並不熟悉英超, 卻能信手拈來、談笑風生?

這可不僅是因為他曾踢過球。

你曾聽著張路老師的解說, 熬過了那些漫漫長夜, 今天, 就讓他老人家為自己做一次透徹的“解說”。

【“甭演, 我也演不出來”】

“人和人都是平等的, 我生活中就不擺架子, 上了電視也沒必要去裝什麼。 ”說起自己輕鬆自然的說球風格, 張路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在專業隊踢過球,

在體科所做過研究, 豐富的球場實踐再加上扎實的理論知識, 讓張路老師坐穩了解說界“戰術帝”的第一把交椅。 但他之所以深得球迷的喜愛, 不單是因為業務能力的精到, 更因為他就像我們身邊的一個老朋友——

如同坐在巷尾的夜宵攤上, 一盤醋溜花生, 幾瓶啤酒下肚, 樂樂呵呵地侃著球, 好不愜意。

“我對自己說的東西有自信, 對自己的為人有自信。 ”老爺子靠在沙發上, 眯著眼笑道:“90年代剛開始解說時, 我就琢磨, 給自己定位是什麼呢?乾脆平時是什麼樣我就什麼樣得了, 平時也不招人討厭嘛。 ”

當年的張路老師, 也是翩翩美男子(右)

“甭演, 我也演不出來。 ”他擺了擺手, 那神態像極了一位在胡同口散步的老大爺, 雲淡風輕, 落得個自由自在。

【下鄉插隊, 帶了一箱子書】

“我說球從沒緊張過, 剛開始時就不緊張。 ”張路老師坦然地表示, 他相信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也道出了這其中的秘訣:“我從小就愛看書, 這對我的幫助很大。 ”

說起看書, 老爺子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

興致十足地回憶起了以前看書時的一幕幕往事, 完全一副“書癡”的可愛模樣。

“我小時候就倆愛好, 一是踢球, 二是看書。 樓下踢完球, 回家洗個澡躺床上抱本小說就看!”他清晰地記得自己最開始接觸的大部頭:“我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看長篇小說, 第一本是《林海雪原》, 第二本是《水滸傳》, 還是豎版繁體字。 碰到不認識的字句, 就問我爸。 ”

張路老師上初二那會兒, 正趕上文化大革命——特殊時期不用上課, 卻反而給了他大把的閒工夫用來看書。 也可謂是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因為在中意體育文化交流上做出了傑出貢獻,義大利駐華大使親自向張路老師頒發了“仁惠之星騎士勳章”

“我那會兒到處找書看,歐洲經典名著看了個遍。”他掰著指頭,如數家珍:“什麼法國的巴爾扎克、雨果,英國的拜倫、狄更斯,俄國的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個莎士比亞戲劇集,十幾本,我全看了。”

說到這他伸出手,圍著茶几邊沿比劃著:“我下鄉插隊時,帶了這麼大一木頭箱子,這麼高,裝了一箱子書。”

聽者嘆服。

【“不行,得定一個暗號!”】

說到足球運動員,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是文化匱乏的莽夫形象,而同樣也出身於專業隊的張路老師,卻跟我們聊起了當年踢球時的讀書趣事。

“我在陝西隊的時候,看了4大本《元曲選》,還愛讀陸遊的詩集。”他說,“那時候在昆明冬訓,我們在房間裡休息,老有各種人進進出出,開門關門煩得很,我說這不行,得定一個暗號!”

他笑呵呵地回憶道:“什麼暗號呢,就是外邊人一敲門,裡邊我們就問,誰啊?外邊人必須說,‘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嘿嘿,這樣才讓進來。”

當念到陸遊這一名句時,他不禁搖頭晃腦、抑揚頓挫,活脫脫一個老頑童,甚是和藹可愛。

參加友誼賽時的張路老師

“當時也沒想過讀這麼多書要幹什麼,就是單純的喜歡。”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讓年輕時期的張路老師練就了過硬的語言組織能力。

飽讀詩書的同時,張路老師自己也寫文章,無論是1986年在北京晚報頭版寫墨西哥世界盃的專欄,還是在體科所做課題研究時寫過的足球論文,都曾得到過業界的一致好評。

“下筆寫東西,會讓你的思路更清晰。你得琢磨怎麼去表述一個事情,怎麼去理順條理和層次。這都是有幫助的。”

如同解說時一樣,接受採訪時的張路老師也總是下意識地去分析事情背後的邏輯和道理。

【做數學題與看足球賽】

聊起寫作,張路老師不經意間提到了自己的碩士論文,那是一篇用數理統計的方式,進行主成分分析,探討足球比賽攻防打法的文章。

一個從小酷愛詩詞歌賦的“文藝青年”,卻在大學校園裡玩起了數理統計,乍一聽好像很突兀,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張路老師從小數學就很好。

“我小學時特別喜歡解應用題,覺得不過癮時,就找初中的數學題來做,也是純粹為了好玩。”說起數學,他又講起了少年時代的一個“糗事”。

“小學舉辦全校數學比賽,坐了整一大食堂的人,2個小時的考試,我拿著試卷刷刷刷的,30分鐘就交了。”他笑道,“老師說,你再檢查一下。我說,不用檢查了!”

結果,還真因為自己的粗心而錯了一道小題——10公升換算成毫升時,寫了個1千毫升——嚴謹持重的張路老師,也曾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候,聽來令人忍俊不禁。

雖有這般尷尬趣事,但這種對數學的喜愛、以及由此而得到的思維邏輯鍛煉,卻著實讓他終身受益。

“做數學題時得琢磨關鍵點在哪,判斷自己要從哪入手,這對我幫助很大。說球時也一樣,看個十幾分鐘,比賽的關鍵點在哪,我基本就有感覺了。”

張路老師和黃健翔老師在世界盃比賽現場

“讀書不僅是為了算出一個數,不僅是為了考試,它是在鍛煉你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影響你一輩子。”

“文理兼修”的張路老師這一番對於讀書的感悟,聽來讓人深思。

【“我不是解說,我就是教練”】

坊間曾經有一個傳言,說張路老師每次解說時,都是到了演播室,看看名單就開說。所謂“現看現說”。

趁著這次機會,我們也向他問了個究竟,得到的答覆乾脆俐落:“沒錯,我現在也是這樣。”

比如英超,其實張路老師是前幾年才開始解說,但也能舉重若輕,“我當時有很長時間沒看過英超了,但足球這個東西呢,看那麼一兩場大概就清楚了。”

“雖然我不熟悉這支球隊的歷史,但是當場比賽的情況我不會說錯。你什麼打法、優劣勢在哪、哪個球員表現突出……都必須說得準確。”

他打了一個很認真的比喻:“我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教練,關心的是場上的勝負。我要怎樣發揮本隊的長處,找到對手的軟肋,去克制對方。我在解說時腦子裡一直思考的是這個。”

張路老師頗為自得地說,他有時在賽前就會根據出場陣容、名單提出一個假說,設想這場球可能的“要點”在哪。

“這麼一說,看比賽時就有意思了,留點懸念給自己也給球迷朋友。觀眾可能當時就會想,哥們這設想都是瞎掰吧?但是看了之後,如果我預測對了,可能大家就會說,誒喲,還真是那麼個意思。”

就是在這種“半解說半指揮比賽”的狀態中,他將自己對足球的理解融入到每場比賽的每個細節之中,給觀眾帶來了庖丁解牛般的愉悅享受。

“你如果聽我的解說時間長了,你也可以當教練,嘿嘿。”

【你行你上,沒關係嘛】

如今的互聯網熱潮中,出現了很多開放的直播平臺,隨之也吸引了眾多自己解說比賽的草根網友。張路老師作為老一輩的解說泰斗,也針對這一現象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挺好。”他說,“因為一個人如果要把事說明白,就要思考要琢磨,這樣才能說出點有意思的東西。一邊思考一邊看球,他的水準也就提高了。”

“你要顯得不外行,就得去學習,學表達方式、學足球知識,這是有利於足球運動、知識的普及的。”

說到這,他微微一笑:“當然了,他們在自己說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我們說球人的不容易了。”

在現在這個時代,說球人的不容易不僅是在於基本功的打磨,還得面對開放的網路環境中傳來的各種不同意見和批評之聲——任何一個小失誤,都會在發達的網路中被無限放大。

張路老師和韓喬生老師

聊到這個問題,老爺子感歎道:“哎呀,說球不容易,張口就要能侃。有的人在底下說得好著呢,真一上去對著鏡頭,一句話都說不出,真不是那麼回事。”

“你要看他不行,可以,你來說吧。嘿嘿,你行你上!”他極其率性地笑道:“你真說得好,你把他頂掉就完事了嘛,沒關係的,咱心態開放。”

【寫在最後】

聊到最後,張路老師坦言,解說其實只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事情。偶爾要熬夜說球,前一天晚上就早點睡,說完球之後回家再睡上幾個小時,休息時間還是有保證的。

“我天生覺就少。”他說。

這一席話,也是說給喜歡張路老師的球迷朋友們聽的。他表示,只要身體健康,就會繼續解說下去,因為自己熱愛這項運動,也願意跟大夥分享自己的理解感受。

足球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平淡生活中的一劑調料,是幽長時光裡的一種寄託。

一代又一代的球星翻滾在足壇洶湧澎湃的浪頭,熱烈地拍打著我們跳動的心,又一層層地退去。

而張路老師就漫步在我們歲月的灘頭,笑看潮起潮落,指點風雲變幻,用自己的睿智和熱誠,為所有熱愛足球的人們拾起浪潮退卻後留下的精緻貝殼。

感謝老爺子,也祝老爺子在生活中健康順意。

———————————————————

【更多精品原創,盡在肆客足球APP,歡迎下載!】

因為在中意體育文化交流上做出了傑出貢獻,義大利駐華大使親自向張路老師頒發了“仁惠之星騎士勳章”

“我那會兒到處找書看,歐洲經典名著看了個遍。”他掰著指頭,如數家珍:“什麼法國的巴爾扎克、雨果,英國的拜倫、狄更斯,俄國的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個莎士比亞戲劇集,十幾本,我全看了。”

說到這他伸出手,圍著茶几邊沿比劃著:“我下鄉插隊時,帶了這麼大一木頭箱子,這麼高,裝了一箱子書。”

聽者嘆服。

【“不行,得定一個暗號!”】

說到足球運動員,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是文化匱乏的莽夫形象,而同樣也出身於專業隊的張路老師,卻跟我們聊起了當年踢球時的讀書趣事。

“我在陝西隊的時候,看了4大本《元曲選》,還愛讀陸遊的詩集。”他說,“那時候在昆明冬訓,我們在房間裡休息,老有各種人進進出出,開門關門煩得很,我說這不行,得定一個暗號!”

他笑呵呵地回憶道:“什麼暗號呢,就是外邊人一敲門,裡邊我們就問,誰啊?外邊人必須說,‘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嘿嘿,這樣才讓進來。”

當念到陸遊這一名句時,他不禁搖頭晃腦、抑揚頓挫,活脫脫一個老頑童,甚是和藹可愛。

參加友誼賽時的張路老師

“當時也沒想過讀這麼多書要幹什麼,就是單純的喜歡。”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讓年輕時期的張路老師練就了過硬的語言組織能力。

飽讀詩書的同時,張路老師自己也寫文章,無論是1986年在北京晚報頭版寫墨西哥世界盃的專欄,還是在體科所做課題研究時寫過的足球論文,都曾得到過業界的一致好評。

“下筆寫東西,會讓你的思路更清晰。你得琢磨怎麼去表述一個事情,怎麼去理順條理和層次。這都是有幫助的。”

如同解說時一樣,接受採訪時的張路老師也總是下意識地去分析事情背後的邏輯和道理。

【做數學題與看足球賽】

聊起寫作,張路老師不經意間提到了自己的碩士論文,那是一篇用數理統計的方式,進行主成分分析,探討足球比賽攻防打法的文章。

一個從小酷愛詩詞歌賦的“文藝青年”,卻在大學校園裡玩起了數理統計,乍一聽好像很突兀,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張路老師從小數學就很好。

“我小學時特別喜歡解應用題,覺得不過癮時,就找初中的數學題來做,也是純粹為了好玩。”說起數學,他又講起了少年時代的一個“糗事”。

“小學舉辦全校數學比賽,坐了整一大食堂的人,2個小時的考試,我拿著試卷刷刷刷的,30分鐘就交了。”他笑道,“老師說,你再檢查一下。我說,不用檢查了!”

結果,還真因為自己的粗心而錯了一道小題——10公升換算成毫升時,寫了個1千毫升——嚴謹持重的張路老師,也曾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候,聽來令人忍俊不禁。

雖有這般尷尬趣事,但這種對數學的喜愛、以及由此而得到的思維邏輯鍛煉,卻著實讓他終身受益。

“做數學題時得琢磨關鍵點在哪,判斷自己要從哪入手,這對我幫助很大。說球時也一樣,看個十幾分鐘,比賽的關鍵點在哪,我基本就有感覺了。”

張路老師和黃健翔老師在世界盃比賽現場

“讀書不僅是為了算出一個數,不僅是為了考試,它是在鍛煉你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影響你一輩子。”

“文理兼修”的張路老師這一番對於讀書的感悟,聽來讓人深思。

【“我不是解說,我就是教練”】

坊間曾經有一個傳言,說張路老師每次解說時,都是到了演播室,看看名單就開說。所謂“現看現說”。

趁著這次機會,我們也向他問了個究竟,得到的答覆乾脆俐落:“沒錯,我現在也是這樣。”

比如英超,其實張路老師是前幾年才開始解說,但也能舉重若輕,“我當時有很長時間沒看過英超了,但足球這個東西呢,看那麼一兩場大概就清楚了。”

“雖然我不熟悉這支球隊的歷史,但是當場比賽的情況我不會說錯。你什麼打法、優劣勢在哪、哪個球員表現突出……都必須說得準確。”

他打了一個很認真的比喻:“我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教練,關心的是場上的勝負。我要怎樣發揮本隊的長處,找到對手的軟肋,去克制對方。我在解說時腦子裡一直思考的是這個。”

張路老師頗為自得地說,他有時在賽前就會根據出場陣容、名單提出一個假說,設想這場球可能的“要點”在哪。

“這麼一說,看比賽時就有意思了,留點懸念給自己也給球迷朋友。觀眾可能當時就會想,哥們這設想都是瞎掰吧?但是看了之後,如果我預測對了,可能大家就會說,誒喲,還真是那麼個意思。”

就是在這種“半解說半指揮比賽”的狀態中,他將自己對足球的理解融入到每場比賽的每個細節之中,給觀眾帶來了庖丁解牛般的愉悅享受。

“你如果聽我的解說時間長了,你也可以當教練,嘿嘿。”

【你行你上,沒關係嘛】

如今的互聯網熱潮中,出現了很多開放的直播平臺,隨之也吸引了眾多自己解說比賽的草根網友。張路老師作為老一輩的解說泰斗,也針對這一現象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挺好。”他說,“因為一個人如果要把事說明白,就要思考要琢磨,這樣才能說出點有意思的東西。一邊思考一邊看球,他的水準也就提高了。”

“你要顯得不外行,就得去學習,學表達方式、學足球知識,這是有利於足球運動、知識的普及的。”

說到這,他微微一笑:“當然了,他們在自己說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我們說球人的不容易了。”

在現在這個時代,說球人的不容易不僅是在於基本功的打磨,還得面對開放的網路環境中傳來的各種不同意見和批評之聲——任何一個小失誤,都會在發達的網路中被無限放大。

張路老師和韓喬生老師

聊到這個問題,老爺子感歎道:“哎呀,說球不容易,張口就要能侃。有的人在底下說得好著呢,真一上去對著鏡頭,一句話都說不出,真不是那麼回事。”

“你要看他不行,可以,你來說吧。嘿嘿,你行你上!”他極其率性地笑道:“你真說得好,你把他頂掉就完事了嘛,沒關係的,咱心態開放。”

【寫在最後】

聊到最後,張路老師坦言,解說其實只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事情。偶爾要熬夜說球,前一天晚上就早點睡,說完球之後回家再睡上幾個小時,休息時間還是有保證的。

“我天生覺就少。”他說。

這一席話,也是說給喜歡張路老師的球迷朋友們聽的。他表示,只要身體健康,就會繼續解說下去,因為自己熱愛這項運動,也願意跟大夥分享自己的理解感受。

足球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平淡生活中的一劑調料,是幽長時光裡的一種寄託。

一代又一代的球星翻滾在足壇洶湧澎湃的浪頭,熱烈地拍打著我們跳動的心,又一層層地退去。

而張路老師就漫步在我們歲月的灘頭,笑看潮起潮落,指點風雲變幻,用自己的睿智和熱誠,為所有熱愛足球的人們拾起浪潮退卻後留下的精緻貝殼。

感謝老爺子,也祝老爺子在生活中健康順意。

———————————————————

【更多精品原創,盡在肆客足球APP,歡迎下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