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莽山:實現 60 多年的水利夢 譜寫了水生態新篇章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 郴州報導

“六十年水庫夢圓”, 70多歲的宜章老漢劉富良幾乎每天都要看看莽山水庫的工地。 莽山修水庫, 這個夢陪伴他度過了大半生, 如今終於夢圓。

在湖南省宜章縣, 和劉富良一樣, 60余萬老區人民有一個共同的夢:修建莽山水庫。

劉富良是天塘鎮菜子沖村村民, 因為修水庫他成了庫區移民, 但他一點也不後悔。 他至今記得自己年輕時上壩挑土的日子——全村村民憑手挖、肩挑和自製的獨輪小板車拉, 只為擁有一座能夠蓄水防洪的水庫。 “那時候全村總動員, 大家挽著袖子, 日夜開工,

就為了有個小水庫。 ”

“我們這山高石頭多, 沒有水庫就是險山惡水, 但有了水庫就是好山好水。 ”劉福良一邊說, 一邊看著窗外正在建設的水庫和移民村。 他說, 沒想到大家的夢會以這麼宏大的形式實現。

往事:河裡“沒保險”洪災連旱災

位於湖南最南端的宜章縣, 是鄧中夏故里、湘南起義策源地, 也是國家羅霄山脈片區集中連片扶貧攻堅縣。 境內南北地勢高峻, 群山疊嶂, 中部為丘崗盆地, 且地勢崎嶇, 相對高差大, 河流則多屬雨源性河流, 易漲易落。 與廣東交界的莽山, 更是地形複雜, 山峰尖削, 溝壑縱橫。

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 使得宜章縣降雨年際變化大, 年內分佈不均, 又因這一帶喀斯特地貌分佈廣泛, 地表土壤保水功能差,

當地村民飽受洪澇、乾旱無常之苦。 打開建國以前的《宜章縣誌》《大事記》, 記載最多的是旱魔、水害。

據縣誌記載, “民國19年(1939年)5月, 莽山大水成災。 時淫雨三日, 夜半, 天塘灣、南門莊一帶山岸崩裂百餘處, 砂石碎下, 竹山壩村落二十餘首被沖洗, 竹木傢俱蔽開而下, 水勢溢橫, 大廟天局學校概被漂流, 教員、學生、團兵、居民死者99人, 田被沖洗不能複業一千六百餘畝。 ”

建國後, 共發生大小洪災30餘次, 每次水災都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危害與損失。 其中, 據宜章縣《水利志》記載, 從1950年至1988年, 累積受災面積254.4萬畝, 成災成積117.2萬畝, 因旱欠收糧食16.41萬噸。

又據縣誌介紹, 1989-2000年間, 宜章縣境內發生洪澇水災15次, 日降水量大於150米的特大暴雨出現了7次,

特大洪澇災害約三年一遇。 有三個暴雨中心, 一是南部的莽山, 二是中部騎田嶺下的城關、梅田鎮一帶, 東北部赤石鄉和瑤崗仙鎮一帶。

“天呀!這還是我們的村子嗎?一夜之間河流都改道了!”2006年7月14日-16日, 暴雨肆虐宜章縣, 其中長樂水粟源站24小時降雨量299.5毫米, 全縣受災人口45.2萬人, 作物受災面積41.35萬畝, 交通中斷, 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全縣重大經濟損失。

78歲的谷禧糧老人說起這場山洪就忍不住失聲痛哭:“沒見過這麼猛、這麼大的洪水呀!雖然疏散及時沒有死人, 可損失慘重。

而在當時洪災過後的採訪中, 驚魂未定的人們不約而同地提起1985年的那場洪災。 講到當時暴雨沒這麼大也沒這麼猛, 只是漁溪河一帶受災。 但由於人們沒有及時撤離危險地帶,

死傷慘重, 不少人在睡夢中被沖走。

宜章山區居民常說水利是河湖裡的“保險”, 河裡沒“保險”, 便水災連旱災。 正是由於長樂水流域內無防洪控制性工程, 沿河兩岸防洪標準低, 只要莽山地區日降水量超100毫米, 長樂水沿岸就會出現嚴重的洪水災害, 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長樂水沿河兩岸的財產越來越多, 同樣大小的洪水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

同時, 因降水分佈不均, 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旱災成為制約該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1998年, 正當湘北洪水氾濫之際, 宜章縣卻遭受罕見的特大旱災。 全縣27個鄉鎮全部受旱, 水稻受旱面積24.2萬畝。 全縣大部分山塘、水庫乾涸, 致使8萬餘人、4萬餘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2002年水災帶來的危害損失尚未平復,

2003年旱災又降臨宜昌縣。 這一年7月, 因為幾乎沒有降水, 宜章的魯塘村陷入困境, 一口約100多平米的水塘一度稱為他們那惟一一口有水的山塘, 渾濁黃色的水面漂著一層灰色的葉子, 池塘中央高一點的地方已經露出了石頭, 魯塘村2個組13戶50多口人就靠著這一口有點發臭的水池度日。

這一年年總降水量較多年平均少了40%, 6月份後持續高溫少雨, 7月份降雨量僅0.9毫米, 夏秋連旱, 全縣27個鄉鎮全部受旱, 農作物受災面積22.23萬畝, 乾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2億元。

據統計, 旱災頻率表現為一般乾旱為2-3年一遇, 大旱為5年一遇, 特大旱為10-15年一遇, 且隨著時間推移, 旱災越來越頻繁。 缺水而悲, 多雨而泣。 頻繁的洪水乾旱之患, 成為世世代代宜章人的心頭痛,也堅定了他們修建水利設施的心,調蓄、滯洪、錯峰,調治宜昌縣洪澇災害、乾旱缺水的水利工程——莽山水庫成為他們的夢。

奮鬥:60餘年圓夢莽山建水庫如跑“馬拉松”

宜章人民為了根治水旱災害,改變農業生產條件,迫切要求修建莽山水庫,而其中的過程頗為坎坷。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在宜章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就有代表提出興建莽山水庫。

1958年,宜章在回龍頭(上壩址)建土壩,拉開了興建莽山水庫的序幕。後因國民經濟調整壓縮基本建設,省委決定莽山水庫工程停工停建。

儘管工程被叫停,但執著的宜章人不氣餒、不放棄。為了這方水土的安全與富饒,多少年來,他們代代接力,爭相奔走,積極爭取立項。

1960年4月,省水利電力廳委託水利電力部長沙勘測設計院對莽山水庫進行初步設計,編制了《莽山水庫工程初步設計書》。然而,當時因國民經濟困難,沒有批准實施。

1973年,省水利電力廳根據湖南省委關於“開發湘南”的指示精神,派出省水電勘測設計院,對莽山水庫工程重新進行勘測、規劃工作,編制了《宜章縣莽山灌區工程規劃報告》。後因國民經濟再次調整,水利建設處於低潮,興建莽山水庫工程再次擱置。

1993年3月3日,省水利水電廳下達了關於《莽山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省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專案審查時認為:莽山水庫按中型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設移民人數基本相同,而按大型工程建,效益倍增,因此,建議按大型工程項目報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資。

2002年,莽山水庫列入了國家“十五”規劃。

2010年4月22日至24日,國家水利部委託水規總院在北京對《莽山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進行了審查。

2011年4月,水利部向國家發改委報送了莽山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審查意見的函,建議審批立項。同年7月,省發改委也向國家發改委遞交報告,請求審批莽山水庫工程項目。

2012年6月,國家投資專案評審中心組織專家組來到宜章縣,對專案建議書進行現場踏勘。12月,國家發改委對《項目建議書》進行了批復。

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將莽山水庫列入了全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並列入了2015年開工建設的27項重大水利專案之一。

2015年2月28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關於湖南省莽山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4月下旬,水利部組織專家在北京對《莽山水庫工程初設報告》進行了評審並通過。

至此,盼了60多年的莽山水庫,終於塵埃落定。

“為了水庫”我搬家 村民移民不失落

瑤族女子袁月娥說,從她爺爺輩起就說要建水庫,現在她自己的孩子都上小學了,一家四代人總算盼到了這一天。

2015年5月21日,莽山水庫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全縣村民無不雀躍歡喜。而修建關係到沿岸5個村民小組的移民搬遷與水上旅遊開發,需要修建碼頭,以滿足水庫蓄水之後兩岸居民生活的需要與旅遊開發需求。根據規劃,淹沒區為天塘鄉菜子沖8、9、10組和莽山鄉劉家村,共淹沒土地4174.9畝(其中耕地886畝)、260戶農家約1077人、房屋面積57675平方米。

劉家村第一支書劉繼元說,“莽山水庫是宜章60多萬人60餘年的夢想,我們肯定聽從上級調度安排,配合庫區移民騰地。”

要搬遷移民的村民更樸實,一句“這是(為了)水庫”就夠了。今年30餘歲的3組村民張日順2個小孩、3畝水田,自辦了個放養山雞養殖場,年出籠1萬隻左右,年純收入約7萬元。當問及水庫移民了怎麼辦,他並不擔心,“如果過幾年要搬了,大概也會在山上養雞,估計影響不大吧。”妻子李菊梅覺得,建水庫種田是沒地種了,相信政府會有所扶持,如果旅遊更旺些,可能雞會更加好賣更加有價。

天塘鄉菜子沖村8、9、10組,小地名下燕村,是水庫的壩址,水庫蓄水後整個盆形下燕洞將高峽出平湖,這裡的人們心裡既有忐忑不安,也有新期盼。

“從1992年提出到這裡建壩修水庫,等了10多年,2007年我家實在沒地睡了才建了房,現在終於又講建水庫了。”10組村民包壽亮今年51歲,2個兒子共9口人,花了近30萬建了3層全現代裝修樓房,門前還有一台新麵包車。“看來又要建房了,建水庫是好事,我們還是要支持的,全縣人民都等了幾十年了。”

為保障移民征地順利開展,確保移民的合法權益,宜章縣政府主動承擔起征地拆遷責任。宜章縣委、縣政府與項目法人簽訂移民安置包乾協定,先後出臺了《莽山水庫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搬遷安置暫行辦法》《莽山水庫工程移民搬遷安置實施方案》《宜章縣莽山水庫移民安置獎勵扶助辦法》《莽山水庫工程莽山瑤族鄉移民過渡搬遷安置實施方案》等政策檔,推進移民安置工作。

同時,宜章縣委、縣政府將莽山水庫工程建設納入年度綜合績效考核內容,按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幹部包戶,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考核。

第一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專案

莽山水庫工程社會效益顯著,但經濟效益較差,成為吸引社會資本的短板。在水利建設中,宜章縣解放思想、敢於創新、積極探索、大膽引進PPP模式。

為使招標獲得成功,縣委、縣政府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盡可能地提供優惠條件,以增強項目的投資吸引力。最終,PPP模式的運作,使得莽山水庫工程成為全國172個重大水利專案中第一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專案。

為使效益最大化,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最大化提高項目綜合效益,莽山水庫專案實行專案法人招標模式,招標單位為宜章縣人民政府。

宜章縣政府與中標單位實行“分配式”的風險分配機制,專案法人承擔該項目的資本投入、運營成本超支等商業風險,宜章縣人民政府承擔建設成本超支、年度基本收入保證、政策變化及不可抗力等風險。社會資本方項目公司獲得庫區特許經營權後,可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開發專案潛力,利用社會資本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結合緊鄰莽山森林公園4A級景區及水庫下游溫泉帶的優勢,打造生態、環保、山水一體的休閒養生、觀光娛樂等方面的綜合旅遊開發專案,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致富,充分發揮莽山水庫專案的綜合效益。

莽山水庫工程引入社會資本,緩解了當地政府資金籌措壓力。其實行國家投資與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經營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國內專案法人招標確定投資主體,創新了建設經營模式,加快了專案建設進度。

水庫樞紐工程建設採取“投融資—建設—經營—移交”的模式,特許經營期為44年(含建設期4年)。灌區骨幹工程建設採取“建設—移交—付款”的模式,專案竣工後移交縣政府管理,專案法人出資的工程款由政府分3年按4∶3∶3的比例償還,償還期資金利息按8.55%計息。莽山水庫樞紐工程總投資近10.6億元,社會資本投入4.2億元,占總投資額約40%。因此,在4年的建設期內,政府每年減少了1億元的投資,有效緩解了政府籌資壓力。同時,社會資本到位快、到位率高,能較好地解決政府資金到位慢的問題,加快了專案前期和專案建設進度。實行專案公司運營機制,也能較好地保障建設進度和經營效益,確保建設目標順利實現。

就這樣,第一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專案在大山間動工了。

該專案建設內容包括水庫樞紐工程和灌區骨幹工程,水庫樞紐工程含莽山水庫、灌溉引水發電系統和下游反調節水庫。莽山水庫正常蓄水位395米,水庫總庫容1.33億立方米,電站裝機1.8萬千瓦。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1.2萬畝,自反調節水庫取水。左幹渠全長35.8公里,右幹渠全長41.62公里,5條支渠全長67.89公里。該專案擬用地總面積為607.15公頃,工程總工期48個月,工程總投資為161370萬元。

同時,莽山水庫庫區規劃建設5個旅遊碼頭,碼頭修建方案和設計圖紙已經出臺,正在完善爭資立項相關工作,最大按照每年接待30萬遊客設計,以滿足水庫蓄水之後兩岸居民生活的需要與旅遊開發需求。

60多年水利夢圓,如今,莽山水庫工程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水庫建成後,可有效調控長樂河上游山區洪水,提高中下游地區防洪標準和農田灌溉保證率,緩解當地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和供電緊張狀況。

同時,它還可增強對途經湖南省的武廣高鐵、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衡武高速、107國道等國家重要交通幹線的安全保障能力,對促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群眾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保障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成為世世代代宜章人的心頭痛,也堅定了他們修建水利設施的心,調蓄、滯洪、錯峰,調治宜昌縣洪澇災害、乾旱缺水的水利工程——莽山水庫成為他們的夢。

奮鬥:60餘年圓夢莽山建水庫如跑“馬拉松”

宜章人民為了根治水旱災害,改變農業生產條件,迫切要求修建莽山水庫,而其中的過程頗為坎坷。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在宜章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就有代表提出興建莽山水庫。

1958年,宜章在回龍頭(上壩址)建土壩,拉開了興建莽山水庫的序幕。後因國民經濟調整壓縮基本建設,省委決定莽山水庫工程停工停建。

儘管工程被叫停,但執著的宜章人不氣餒、不放棄。為了這方水土的安全與富饒,多少年來,他們代代接力,爭相奔走,積極爭取立項。

1960年4月,省水利電力廳委託水利電力部長沙勘測設計院對莽山水庫進行初步設計,編制了《莽山水庫工程初步設計書》。然而,當時因國民經濟困難,沒有批准實施。

1973年,省水利電力廳根據湖南省委關於“開發湘南”的指示精神,派出省水電勘測設計院,對莽山水庫工程重新進行勘測、規劃工作,編制了《宜章縣莽山灌區工程規劃報告》。後因國民經濟再次調整,水利建設處於低潮,興建莽山水庫工程再次擱置。

1993年3月3日,省水利水電廳下達了關於《莽山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省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專案審查時認為:莽山水庫按中型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設移民人數基本相同,而按大型工程建,效益倍增,因此,建議按大型工程項目報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資。

2002年,莽山水庫列入了國家“十五”規劃。

2010年4月22日至24日,國家水利部委託水規總院在北京對《莽山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進行了審查。

2011年4月,水利部向國家發改委報送了莽山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審查意見的函,建議審批立項。同年7月,省發改委也向國家發改委遞交報告,請求審批莽山水庫工程項目。

2012年6月,國家投資專案評審中心組織專家組來到宜章縣,對專案建議書進行現場踏勘。12月,國家發改委對《項目建議書》進行了批復。

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將莽山水庫列入了全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並列入了2015年開工建設的27項重大水利專案之一。

2015年2月28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關於湖南省莽山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4月下旬,水利部組織專家在北京對《莽山水庫工程初設報告》進行了評審並通過。

至此,盼了60多年的莽山水庫,終於塵埃落定。

“為了水庫”我搬家 村民移民不失落

瑤族女子袁月娥說,從她爺爺輩起就說要建水庫,現在她自己的孩子都上小學了,一家四代人總算盼到了這一天。

2015年5月21日,莽山水庫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全縣村民無不雀躍歡喜。而修建關係到沿岸5個村民小組的移民搬遷與水上旅遊開發,需要修建碼頭,以滿足水庫蓄水之後兩岸居民生活的需要與旅遊開發需求。根據規劃,淹沒區為天塘鄉菜子沖8、9、10組和莽山鄉劉家村,共淹沒土地4174.9畝(其中耕地886畝)、260戶農家約1077人、房屋面積57675平方米。

劉家村第一支書劉繼元說,“莽山水庫是宜章60多萬人60餘年的夢想,我們肯定聽從上級調度安排,配合庫區移民騰地。”

要搬遷移民的村民更樸實,一句“這是(為了)水庫”就夠了。今年30餘歲的3組村民張日順2個小孩、3畝水田,自辦了個放養山雞養殖場,年出籠1萬隻左右,年純收入約7萬元。當問及水庫移民了怎麼辦,他並不擔心,“如果過幾年要搬了,大概也會在山上養雞,估計影響不大吧。”妻子李菊梅覺得,建水庫種田是沒地種了,相信政府會有所扶持,如果旅遊更旺些,可能雞會更加好賣更加有價。

天塘鄉菜子沖村8、9、10組,小地名下燕村,是水庫的壩址,水庫蓄水後整個盆形下燕洞將高峽出平湖,這裡的人們心裡既有忐忑不安,也有新期盼。

“從1992年提出到這裡建壩修水庫,等了10多年,2007年我家實在沒地睡了才建了房,現在終於又講建水庫了。”10組村民包壽亮今年51歲,2個兒子共9口人,花了近30萬建了3層全現代裝修樓房,門前還有一台新麵包車。“看來又要建房了,建水庫是好事,我們還是要支持的,全縣人民都等了幾十年了。”

為保障移民征地順利開展,確保移民的合法權益,宜章縣政府主動承擔起征地拆遷責任。宜章縣委、縣政府與項目法人簽訂移民安置包乾協定,先後出臺了《莽山水庫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搬遷安置暫行辦法》《莽山水庫工程移民搬遷安置實施方案》《宜章縣莽山水庫移民安置獎勵扶助辦法》《莽山水庫工程莽山瑤族鄉移民過渡搬遷安置實施方案》等政策檔,推進移民安置工作。

同時,宜章縣委、縣政府將莽山水庫工程建設納入年度綜合績效考核內容,按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幹部包戶,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考核。

第一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專案

莽山水庫工程社會效益顯著,但經濟效益較差,成為吸引社會資本的短板。在水利建設中,宜章縣解放思想、敢於創新、積極探索、大膽引進PPP模式。

為使招標獲得成功,縣委、縣政府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盡可能地提供優惠條件,以增強項目的投資吸引力。最終,PPP模式的運作,使得莽山水庫工程成為全國172個重大水利專案中第一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專案。

為使效益最大化,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最大化提高項目綜合效益,莽山水庫專案實行專案法人招標模式,招標單位為宜章縣人民政府。

宜章縣政府與中標單位實行“分配式”的風險分配機制,專案法人承擔該項目的資本投入、運營成本超支等商業風險,宜章縣人民政府承擔建設成本超支、年度基本收入保證、政策變化及不可抗力等風險。社會資本方項目公司獲得庫區特許經營權後,可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開發專案潛力,利用社會資本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結合緊鄰莽山森林公園4A級景區及水庫下游溫泉帶的優勢,打造生態、環保、山水一體的休閒養生、觀光娛樂等方面的綜合旅遊開發專案,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致富,充分發揮莽山水庫專案的綜合效益。

莽山水庫工程引入社會資本,緩解了當地政府資金籌措壓力。其實行國家投資與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經營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國內專案法人招標確定投資主體,創新了建設經營模式,加快了專案建設進度。

水庫樞紐工程建設採取“投融資—建設—經營—移交”的模式,特許經營期為44年(含建設期4年)。灌區骨幹工程建設採取“建設—移交—付款”的模式,專案竣工後移交縣政府管理,專案法人出資的工程款由政府分3年按4∶3∶3的比例償還,償還期資金利息按8.55%計息。莽山水庫樞紐工程總投資近10.6億元,社會資本投入4.2億元,占總投資額約40%。因此,在4年的建設期內,政府每年減少了1億元的投資,有效緩解了政府籌資壓力。同時,社會資本到位快、到位率高,能較好地解決政府資金到位慢的問題,加快了專案前期和專案建設進度。實行專案公司運營機制,也能較好地保障建設進度和經營效益,確保建設目標順利實現。

就這樣,第一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專案在大山間動工了。

該專案建設內容包括水庫樞紐工程和灌區骨幹工程,水庫樞紐工程含莽山水庫、灌溉引水發電系統和下游反調節水庫。莽山水庫正常蓄水位395米,水庫總庫容1.33億立方米,電站裝機1.8萬千瓦。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1.2萬畝,自反調節水庫取水。左幹渠全長35.8公里,右幹渠全長41.62公里,5條支渠全長67.89公里。該專案擬用地總面積為607.15公頃,工程總工期48個月,工程總投資為161370萬元。

同時,莽山水庫庫區規劃建設5個旅遊碼頭,碼頭修建方案和設計圖紙已經出臺,正在完善爭資立項相關工作,最大按照每年接待30萬遊客設計,以滿足水庫蓄水之後兩岸居民生活的需要與旅遊開發需求。

60多年水利夢圓,如今,莽山水庫工程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水庫建成後,可有效調控長樂河上游山區洪水,提高中下游地區防洪標準和農田灌溉保證率,緩解當地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和供電緊張狀況。

同時,它還可增強對途經湖南省的武廣高鐵、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衡武高速、107國道等國家重要交通幹線的安全保障能力,對促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群眾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保障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