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嘻哈歌曲屢遭封殺?但這個插曲卻可以讓嘻哈音樂走得更好

因為PG One事件, 從今夏開始就一直被廣泛關注的嘻哈音樂、嘻哈文化再次站到了風口浪尖。 各種聲音蜂擁而起, 甚至開始有人質疑這種文化本身, 但是也有更多的聲音出來, 為嘻哈文化搖旗呐喊:《聖誕夜》屬於嘻哈, 但並不能代表嘻哈。 PG one倒下了, 不代表中國特色的嘻哈音樂倒下了。 該遠離的不是嘻哈, 而是那種污言穢語的“假嘻哈”。

當輿論開始回歸理智, 更多人探討中國需要怎樣的嘻哈文化, 中國新青年需要怎樣的精神偶像的時候, 我們看到這一事件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 肅清那些偏激的甚至觸犯法律、道德底線的音樂表達, 真正地將嘻哈文化曬在陽光底下。 所以說, 嘻哈在中國非但不會像大家所擔心的那樣走向衰落, 反而會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誕生出更多中國特色的好的音樂作品。

雖然嘻哈音樂誕生於美國, 但作為一種音樂文化形式,

嘻哈應該是全球性的, 每個國家、地區都應有屬於自己的嘻哈。 嘻哈在國際上是非常主流的音樂類型, 在歐美樂壇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 而為什麼中國嘻哈音樂一直被唱衰, 除了音樂本身的表達需要本土化之外, 也因為對於主流文化和大眾來說嘻哈還是陌生的。 《中國有嘻哈》這檔綜藝對嘻哈文化的推動力是毋庸置疑的, 嘻哈文化和嘻哈音樂開始逐步走向大眾, 讓我們看到很多好的作品。

我們看到在這檔節目的舞臺上, 嘻哈並不是烏煙瘴氣的代名詞。 “中國的hip-hop歌詞應該像詩的。 ”這是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節目上點評選手說過的話。 例如《套路》歌詞“我想靠自己雙手賺, 哪怕有段時間特別窮”, 宣導路在腳下的正能量價值觀。

孫八一《還錢》寫出了現實的無奈與調侃。 黃旭總決賽唱的, 宣導不要酒後駕車。 從這裡就能看出中國嘻哈音樂的特色和走向。 節目宣導正面價值觀的引導, 對嘻哈本身所做的文化深度本土化的改良, 讓中國嘻哈變得更加有中國特色。

嘻哈音樂在中國的主流依然是正能量的, 嘻哈的精神內核是對自由和愛的嚮往與追求。 很多嘻哈歌手從《中國有嘻哈》舞臺上火了之後, 他們積極傳遞正能量。 孫八一、黃旭等都唱了很多宣導正能量公益歌曲。 這是節目的價值, 也是嘻哈音樂應有的社會擔當。

不僅如此, 《中國有嘻哈》火了之後, 帶動各行各業去唱響主旋律, 用嘻哈的形式去表現出正面的聲音。 十九大期間, 《十九大有嘻哈》唱出了這樣的表達:誰說說唱歌手從不關心國家大事, 放下麥克風我也是祖國的忠誠衛士。 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蘇州公安等也更多用嘻哈的方式唱響主旋律。 嘻哈音樂在中國大背景下會變得越來越讓人喜歡。

所以, 對於中國的年輕受眾,

嘻哈不僅是一種很酷的音樂表現形式, 更是一種正能量的表達。 正如很久之前, 周傑倫在採訪中說的:“我覺得中國人該有自己的嘻哈, 而不是複製外國的。 我想做和他們不一樣的中國嘻哈, 我要做有愛的, 向上的, 陽光的音樂。 ”不僅僅是嘻哈, 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應該引導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價值觀。 無論是唱衰還是寄予希望, 對於嘻哈來說都是勉勵和鞭策, 未來中國嘻哈一定會走的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