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唐卡藝術中呼吸心靈的芬芳

1月17日, 來自青海的畫師在中國美術館展覽現場展示唐卡繪畫技藝。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特約記者 李 欣

發源于青海的黃河, 一路向東南出境而去。

然而她仿佛有所眷戀, 在甘川交界處毅然轉身重返高原, 在青海東部畫出一個巨大半圓後, 才釋然東流。 在這個如母親懷抱般的巨大半圓中, 誕生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的精髓——唐卡。

1月17日下午, 中國美術館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我省31位唐卡畫師的48幅手繪精品亮相國內美術藝術最高殿堂。

絢麗的色彩、細膩的工筆、生動立體的造型……刻畫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獨具風格的無限魅力, 充分展示了我省唐卡畫家的整體實力, 為參觀者帶來一場驚豔的視覺盛宴。

唐卡, 源於藏語的譯音, 意為卷軸畫。 最早可以溯源到西元10至11世紀, 多以宗教故事、史詩等為創作題材, 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點,

因其風格工筆重彩、色調豔麗、造型優美、構圖精緻, 被譽為“火一樣的安多唐卡”。

此次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囊括彩繪唐卡、紅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種類型, 風格凸顯“唯唐、唯新、唯美”, 對唐卡傳統的繼承性, 時代性、藝術性的探索貫徹始終, 既延續了傳統的厚重博大, 又體現了時代的融合創新, 充分展示了當今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的高超水準和傳承生命力。

開展當日, 參觀者絡繹不絕, 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唐卡作品引來嘖嘖讚歎。 大家或三三兩兩結伴欣賞交流, 或靜靜地體會畫作妙處, 或用相機拍下喜愛的作品留待慢慢學習。

“唐卡作品筆觸細緻而不纖弱, 色彩靈動又沉穩, 具有以藝感人, 淨化心靈的力量。 ”曾經去過青海的參觀者許建說,

青海之行讓他印象深刻, 今天特地來參觀展覽, 希望能通過唐卡重溫那段旅程。

展廳內, 唐卡藝人現場作畫的場景頗吸引人眼球。 環球時報記者羅雲舟看得特別認真, 她曾經學過美術, 對唐卡藝術略知一二, 這次來就是想通過展覽汲取營養。 “唐卡藝人作畫時那種投入忘我的精神狀態, 是其他畫派的畫家應該學習的。 ”

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俄瑪才旦每年都要在國內參加十幾次展覽, 但這樣高規格的展覽還是頭一次參加, 這次有兩幅作品參展。 他高興地說, 這次展覽為青海唐卡藝術的創新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與前景, 希望在這個平臺上更好地宣傳青海民族傳統文化藝術。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多年來一直關注並支持青海唐卡藝術的保護、傳承與研究。

在中國美術館展覽檔期已經排到兩年後的情況下, 專門騰出展廳舉辦這次展覽, 承載著中國美術館傳承和弘揚唐卡藝術的責任與擔當。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唐卡藝術目前也正在吸收多元文化, 向相容並包的方向發展, 希望通過這次展覽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與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提出, “要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

正如省文化新聞出版廳負責人所言, 舉辦“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 就是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傳播工匠精神, 讓觀眾享受唐卡藝術、感悟唐卡藝術、融入唐卡藝術,

在美輪美奐、莊嚴靜穆的藝術園林中呼吸心靈的芬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