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137萬平方米景觀水面波光粼粼

本報訊 (記者 小言)通過三年多的努力, 我市完成了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 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 大力開展水污染防治。 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 截至目前, 我市已完成河道治理113公里, 形成景觀水面達137萬平方米, 初步打造了由海湖、寧湖、北川濕地公園組成的508.7公頃湟水國家濕地公園, 營造出“綠意盎然、水韻悠長”的城鄉水生態風貌。

我市堅持深度治理與生態修復、景觀建設相結合, 投資4.3億元實施湟水河城區段水利功能和景觀提升工程, 全線河道疏浚近30萬立方米, 形成14級近30萬平方米連續蓄積的水面, 統籌實施綠道建設、綠化提升、夜景亮化等工程, 基本實現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加快實施北川河核心段綜合治理, 建設生態河道5.6公里、水域面積95萬平方米、綠地景觀79萬平方米。 完成南川河(謝家寨橋——大南川水庫引水口段)河道治理工程。

全面啟動教場河等11條溝道和多巴湖、西川河(紮麻隆段至黑咀段)治理工程。 將四汙中水、湟水河水、雨水納入海湖濕地建設, 形成了全收集、全利用的濕地系統建設模式。

同時, 我市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突出河、汙、雨、中“四水”共治、建設與管理並重、資源與生態齊抓, 著力構建節水減汙和麵源防控體系, 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小峽口等重點斷面水質達標方案。 積極推進城市污水截汙納管收集管網建設, 敷設污水截汙及排水管道1440公里, 整治湟水流域排污口668個, 全面推進城區排水管網雨汙分流, 新建了第四、第五汙水處理廠, 實施一汙、三汙提標改造和四汙、五汙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 已建成汙水處理廠11座, 再生水廠2座,

全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37.2萬噸, 再生水日生產能力為5.5萬噸。 合理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範圍, 關停拆轉湟水河及其一二級支流500米範圍內66家養殖場(戶)。 全面推進水生態修復, 截至目前, 共治理小流域144條、水土流失面積1339平方公里, 每年減少入河泥沙168萬噸。 利用遠端資訊監控技術, 24小時監控全市45座小水電站生態基流保障情況並及時落實整改措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