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果分享:甘蔗優良品種

甘蔗屬於禾本科甘蔗屬, 是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草本C4 作物。 現今種植的多為異源多倍體, 遺傳背景複雜。

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 年積溫要求5500~8500℃, 日照時長大於1195h, 所需年降水量一般為800~1200mm, 在廣西、雲南和海南等長江以南地區廣泛種植。

甘蔗是高價值食品及生物能源, 中國食糖總量的90%以上為蔗糖, 甘蔗燃料乙醇產量約占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總產量的40%。 根據其用途,

甘蔗分為糖(料)蔗和果蔗。 糖蔗的蔗莖主要用於制糖, 在制糖過程中產生的蔗渣、糖蜜和濾泥等廢料, 可進一步加工利用如燃料發電、造紙、生產飼料等。 在能源作物方面, 每年的生物產量比其它作物高出1.17 倍, 而燃料乙醇的產量最高可達到4900 L/h㎡。 甘蔗乙醇是一種低碳可再生燃料, 對大氣環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然而, 當前, 我國甘蔗栽培品種存在遺傳基礎狹窄、品種單一化嚴重, 抵禦災難性病害發生和乾旱、霜凍、寒害等自然災害能力弱等問題, 對我國的食糖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此外, 品種單一, 成熟期過於集中對我國出糖率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也很不利。

長期以來, 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立足湛江、面向廣東、服務全國, 向全國主產蔗區提供優良甘蔗品種、栽培和植保技術與產品, 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我國甘蔗改良和有害生物控制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早熟高產高糖品種

1、粵糖61號

親系:粵糖92-1287×粵糖93-159

特徵:中大莖, 節間圓筒形, 無芽溝, 蔗莖均勻, 遮光部分淺黃白色, 露光部分淺黃綠色, 蠟粉帶明顯, 無氣根;芽體中等, 卵形, 基部離葉痕, 頂端不達生長帶;根點2-3行, 排列不規則;葉片長度中等、寬度中等, 心葉直立, 株型較好;葉鞘遮光部分淺黃色, 露光部分青綠色:易脫葉, 57號毛群不發達;內葉耳較長、呈槍形, 外葉耳呈三角形。

特性:萌芽較好, 分蘖力強, 前期生長略慢、中後期生長較快, 植株中高, 宿根性強。 抗黑穗病, 抗旱性中等。 抗風力較強, 不易風折和倒伏。 屬早熟、糖分高、高產穩產和抗逆性較強品種。

試驗結果:參加廣東省甘蔗新品種區域試驗結果, 平均畝產蔗量7.41噸,比新台糖16號增產20.8%,比新台糖22號增產5.9%。甘蔗蔗糖分平均15.57%,比新台糖16號高0.92個百分點,比新台糖22號高0.61個百分點,次年1月甘蔗蔗糖分達15.82%。平均畝含糖量1.15噸,較新台糖16號、新台糖22號分別增糖29.2%和10.2%。

‘粵糖61號’

二、適合機械化栽培品種

1、粵糖62號

親系:湛蔗80-101×新台糖1號

特徵:中至中大莖,植林生長直立,節間呈圓筒形,有淺芽溝,蔗莖遮光部分紫紅色,露光部分紫色,蠟粉帶較明顯,蔗莖均勻,無水裂、無氣根。芽體大,三角形,基部近葉痕,頂端過生長帶,根點2-3行,排列不規則。葉色青綠,葉片長度中等、寬度中等,中脈發達,心葉直立,葉姿企直,植株緊湊。葉鞘遮光部分呈黃色,露光部分淺綠色。較易脫葉,無57號毛群。內、外葉耳缺如。

特性:中熟高糖、豐產穩產,分蘖多、分蘖力強,全生長期生長穩健,後期尾力足,莖徑均勻,有效莖數中等。抗病性強,抗倒伏。宿根蔗發株早而多,宿根性強。

試驗結果:2011-2014年3年新宿6點次試驗結果,粵糖62號平均畝產蔗8.018噸,畝含糖量1.15噸,比新台糖22號增產蔗13.9%,增產糖12.5%;甘蔗蔗糖分11月12.59%、12月14.49%、1月15.82%,11-1月平均蔗糖分14.30%,比新台糖22號提高0.01%、0.02%、0.10%和0.04%。

‘粵糖62號’

2、粵糖63號

親系:粵糖92-1287×CP94-1100

特徵:中大莖,植株生長直立,節間長,細腰形,無芽溝、蔗莖遮光部分淺黃白色,露光部分紫黃色,蠟粉層厚、蠟粉帶不明顯,莖徑均勻,無水裂、無氣根,實心。芽體較小,圓形,基部離葉痕,頂端過生長帶,根點2-3行,排列不規則。芽翼較寬,芽翼著生於芽的上部。萌芽孔位於芽的頂端。葉色青綠,葉片較長、寬度中等,心葉直立,葉姿企直。葉鞘遮光部分淺黃色,露光部分淺綠色。易脫葉,57號毛群不發達。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缺如。

特性:早熟高糖、豐產穩產,出苗快且壯,分蘖較早、分蘖力較強,全生長期生長穩健,後期尾力足,莖徑均勻,易脫葉,有效莖數中等。宿根蔗發株早而整齊,宿根性能較好。

試驗結果:2014-2016年3年新、宿6點次試驗結果,粵糖63號平均畝產蔗8.396噸,畝含糖量1.25噸,比新台糖22號增產蔗19.3%,增產糖22.4%;甘蔗蔗糖分11月12.52%、12月14.90%、1月16.14%,11-1月平均蔗糖分14.90%,比新台糖22號提高0.04%、0.33%、0.32%和0.38%。

‘粵糖63號’

3、粵糖64號

親系:粵糖92-1287×粵糖93-159

特徵:中至中大莖,植林生長直立,節間長,圓筒形,無芽溝,蔗莖遮光部分淺黃色,露光部分青黃色,蠟粉帶明顯,莖徑均勻,無水裂、無氣根。芽體小,卵圓形,基部近葉痕,頂端過生長帶,根點2-3行,排列不規則。芽翼較小,芽翼著生於芽的上部。萌芽孔位於芽的頂端。葉色濃綠,葉片長度中等,寬度較窄,心葉直立,葉姿直尾散。葉鞘遮光部分淺黃色,露光部分綠色。極易脫葉,57號毛群不發達。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缺如。

特性:早熟高糖、豐產穩產,出苗快且壯,分蘖較早、分蘖力強,全生長期生長快,尾力好不早衰,莖徑均勻,極易脫葉,有效莖數多。宿根蔗發株早而整齊,宿根性能好,抗倒性強,適合機械化種管和收穫。

試驗結果:2014-2016年參加廣東省區域試驗,一新兩宿平均蔗莖產量8065kg/畝,比新台糖22號(CK)增產16%。平均畝含糖量1245kg,比新台糖22號(CK)增糖18%。11月-次年1月蔗糖分平均15.33%,比新台糖22號(CK)高0.48個百分點。

‘粵糖64號’

成果所屬單位:

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成立於1964年,是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直屬科研機構,是廣東省唯一長期穩定開展甘蔗品種選育及先進栽培技術集成創新的科研基地。擁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甘蔗原原種與健康種苗繁育基地、國家糖料甘蔗育種與良繁基地、農業部甘蔗新品種繁殖基地、廣東省糖-能甘蔗育種與產業技術創新重點科研基地、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級現代農業(藥肥互作與作物逆境調控)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甘蔗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廣東省蔗糖產業集群技術服務平臺、能源甘蔗良種繁育基地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有國家甘蔗改良中心廣東分中心、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製重點實驗室、植物營養調控與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室。

該中心先後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科技攻關甘蔗育種項目,育成的粵糖79-177、粵糖86-368、粵糖89-113、粵糖93-159、粵糖94-128、粵糖00-236和粵糖60號等優良品種在各蔗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十二五”期間,主要承擔了國家糖料作物良種繁育基地、農業部種子工程中央預算基建投資專案、“863”、“948”等重大專案。

平均畝產蔗量7.41噸,比新台糖16號增產20.8%,比新台糖22號增產5.9%。甘蔗蔗糖分平均15.57%,比新台糖16號高0.92個百分點,比新台糖22號高0.61個百分點,次年1月甘蔗蔗糖分達15.82%。平均畝含糖量1.15噸,較新台糖16號、新台糖22號分別增糖29.2%和10.2%。

‘粵糖61號’

二、適合機械化栽培品種

1、粵糖62號

親系:湛蔗80-101×新台糖1號

特徵:中至中大莖,植林生長直立,節間呈圓筒形,有淺芽溝,蔗莖遮光部分紫紅色,露光部分紫色,蠟粉帶較明顯,蔗莖均勻,無水裂、無氣根。芽體大,三角形,基部近葉痕,頂端過生長帶,根點2-3行,排列不規則。葉色青綠,葉片長度中等、寬度中等,中脈發達,心葉直立,葉姿企直,植株緊湊。葉鞘遮光部分呈黃色,露光部分淺綠色。較易脫葉,無57號毛群。內、外葉耳缺如。

特性:中熟高糖、豐產穩產,分蘖多、分蘖力強,全生長期生長穩健,後期尾力足,莖徑均勻,有效莖數中等。抗病性強,抗倒伏。宿根蔗發株早而多,宿根性強。

試驗結果:2011-2014年3年新宿6點次試驗結果,粵糖62號平均畝產蔗8.018噸,畝含糖量1.15噸,比新台糖22號增產蔗13.9%,增產糖12.5%;甘蔗蔗糖分11月12.59%、12月14.49%、1月15.82%,11-1月平均蔗糖分14.30%,比新台糖22號提高0.01%、0.02%、0.10%和0.04%。

‘粵糖62號’

2、粵糖63號

親系:粵糖92-1287×CP94-1100

特徵:中大莖,植株生長直立,節間長,細腰形,無芽溝、蔗莖遮光部分淺黃白色,露光部分紫黃色,蠟粉層厚、蠟粉帶不明顯,莖徑均勻,無水裂、無氣根,實心。芽體較小,圓形,基部離葉痕,頂端過生長帶,根點2-3行,排列不規則。芽翼較寬,芽翼著生於芽的上部。萌芽孔位於芽的頂端。葉色青綠,葉片較長、寬度中等,心葉直立,葉姿企直。葉鞘遮光部分淺黃色,露光部分淺綠色。易脫葉,57號毛群不發達。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缺如。

特性:早熟高糖、豐產穩產,出苗快且壯,分蘖較早、分蘖力較強,全生長期生長穩健,後期尾力足,莖徑均勻,易脫葉,有效莖數中等。宿根蔗發株早而整齊,宿根性能較好。

試驗結果:2014-2016年3年新、宿6點次試驗結果,粵糖63號平均畝產蔗8.396噸,畝含糖量1.25噸,比新台糖22號增產蔗19.3%,增產糖22.4%;甘蔗蔗糖分11月12.52%、12月14.90%、1月16.14%,11-1月平均蔗糖分14.90%,比新台糖22號提高0.04%、0.33%、0.32%和0.38%。

‘粵糖63號’

3、粵糖64號

親系:粵糖92-1287×粵糖93-159

特徵:中至中大莖,植林生長直立,節間長,圓筒形,無芽溝,蔗莖遮光部分淺黃色,露光部分青黃色,蠟粉帶明顯,莖徑均勻,無水裂、無氣根。芽體小,卵圓形,基部近葉痕,頂端過生長帶,根點2-3行,排列不規則。芽翼較小,芽翼著生於芽的上部。萌芽孔位於芽的頂端。葉色濃綠,葉片長度中等,寬度較窄,心葉直立,葉姿直尾散。葉鞘遮光部分淺黃色,露光部分綠色。極易脫葉,57號毛群不發達。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缺如。

特性:早熟高糖、豐產穩產,出苗快且壯,分蘖較早、分蘖力強,全生長期生長快,尾力好不早衰,莖徑均勻,極易脫葉,有效莖數多。宿根蔗發株早而整齊,宿根性能好,抗倒性強,適合機械化種管和收穫。

試驗結果:2014-2016年參加廣東省區域試驗,一新兩宿平均蔗莖產量8065kg/畝,比新台糖22號(CK)增產16%。平均畝含糖量1245kg,比新台糖22號(CK)增糖18%。11月-次年1月蔗糖分平均15.33%,比新台糖22號(CK)高0.48個百分點。

‘粵糖64號’

成果所屬單位:

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成立於1964年,是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直屬科研機構,是廣東省唯一長期穩定開展甘蔗品種選育及先進栽培技術集成創新的科研基地。擁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甘蔗原原種與健康種苗繁育基地、國家糖料甘蔗育種與良繁基地、農業部甘蔗新品種繁殖基地、廣東省糖-能甘蔗育種與產業技術創新重點科研基地、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級現代農業(藥肥互作與作物逆境調控)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甘蔗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廣東省蔗糖產業集群技術服務平臺、能源甘蔗良種繁育基地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有國家甘蔗改良中心廣東分中心、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製重點實驗室、植物營養調控與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室。

該中心先後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科技攻關甘蔗育種項目,育成的粵糖79-177、粵糖86-368、粵糖89-113、粵糖93-159、粵糖94-128、粵糖00-236和粵糖60號等優良品種在各蔗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十二五”期間,主要承擔了國家糖料作物良種繁育基地、農業部種子工程中央預算基建投資專案、“863”、“948”等重大專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