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警惕孩子練琴的10個陋習,你都知道多少?

普德曼曾經說過, 播種一個行動, 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 你會收穫一種個性;播種一種個性, 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習慣源於細節, 細節造就成功, 如果你存在以下問題:

1、每天辛苦練琴效率不高,

2、花費時間多卻進步慢,

3、學習鋼琴多年止步不前……

那麼你可能存在不好的練琴習慣, 即練琴陋習!下面小編總結了鋼琴陋習十宗罪:

上榜原因:

只看手不看譜是大部分初學者的通病。

許多人一旦感覺能把譜子背出來以後, 就不再看譜子彈, 雖然看著手有助於找到琴鍵的位置, 但看著手彈很難發現自己哪兒彈錯了。

尤其是初學者, 剛開始學琴, 而且對五線譜還不是很熟悉, 一直看著手彈, 即有可能彈錯, 又不益於學習五線譜。

上榜原因:

“站如松, 坐如鐘”是一個人良好精神面貌的體現, 彈琴時坐端正會提升氣質, 弓著背彎著腰翹著二郎腿彈琴, 既不雅觀, 也影響手臂手指的發力。

上榜原因:

有的老師要求學生彈琴的手型像握個雞蛋。 彈琴前先擺好這個手型, 會導致手指有意識勾握, 失去自然放鬆。 這種手型, 還必將用指甲與指肚之間的部位觸鍵, 不會產生好的音質。 這個手型還會讓第一關節凸出來,

很不自然不舒服, 也容易疲勞。

上榜原因:

很多人拿到個新譜子就想馬上把它彈得像錄音裡一樣, 從而忽略了曲譜上的許多表情記號, 甚至還會有大量錯音, 聽起來也許還不錯, 實際上漏洞百出。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 “揠苗助長”式的彈琴只會適得其反。

上榜原因:

曲子彈熟以後不再放慢彈, 認為沒這個必要,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壞習慣。 大多數曲子彈熟以後, 必須要經過無數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 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為基礎。 如果彈熟以後就不在慢練, 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彈“油”掉。

上榜原因:

一個曲子永遠是“從頭到尾”練習, 不會分段練習, 把難點錯段拿出來練。 許多隻會“從頭到尾”練得人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首曲子裡總有那麼些錯音改不掉、每次彈到那麼幾段總會有停頓, 不論練了多少遍, 還是改不了。 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把難點、錯段拿出來單獨練。

上榜原因:

盲目選彈難曲諸如《幻想即興曲》、《鐘》、《革命》等經典曲目, 在選彈前請先估量下自己的水準。

上榜原因:

過多彈奏練習曲, 尤其是《哈農》。 練習曲只是鍛煉技術的一個手段, 贊成練習哈農, 但不主張把它當作是練習基本技術的“聖經”, 其中內容過於機械化, 練過重複的東西相當於浪費時間。 其實把一些樂曲中的難段抽取出來練習, 也不失為鍛煉技術的一個好方法。

上榜原因:

過度追求技術被標榜為“中國人練琴的通病”, 望大家驅而避之。 人不是機器人, 沒有情感的音樂是沒有感染力的。

上榜原因:

帶著長長的指甲彈琴是比較危險的, 畢竟鋼琴琴鍵不是海綿, 琴鍵之間還有縫隙, 指甲掰斷的疼痛倒為其次, 如果影響到了平日的練習, 只怕得不償失。

說完學琴的陋習, 那麼又有哪些好的習慣值得我們堅持呢?

1、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2、堅持唱譜

3、學會分手練琴、用耳朵聽琴,找出主次旋律與和聲

4、彈琴時備一支筆

5、彈與自己水準相近的曲子

6、明確每天練琴的目標,不要同時練很多曲子

7、要多聽(欣賞)音樂

2、堅持唱譜

3、學會分手練琴、用耳朵聽琴,找出主次旋律與和聲

4、彈琴時備一支筆

5、彈與自己水準相近的曲子

6、明確每天練琴的目標,不要同時練很多曲子

7、要多聽(欣賞)音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