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燮君: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十九大報告講到文化, 主要是兩個關鍵字:一個是“文化自信”, 另一個是“繁榮興盛”。 也就是說, 要堅持文化自信, 促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怎樣做到文化自信呢?怎樣促進推動繁榮興盛呢?主要是五個方面, 首先就是要牢牢掌握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的領導權,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問題,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這五方面, 我想既是對十八大以來的文化工作的全面總結, 是一種經驗的積澱, 更是對我們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一種戰略性部署。 要實現中國夢, 真正從全面小康走到社會主義現代化、走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文化是靈魂, 文化之道是中國夢的起點和平臺, 也是我們思想能夠放飛的關鍵。

講到社會主義文化文藝的繁榮興盛, 就上海來說, 上海的文明史有六千年,

近現代上海文化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 我們有民族工業文化遺存, 有革命文化遺存, 還有名人故居、優秀老建築, 等等。

我們今天要繁榮興盛上海的社會主義文化包括文藝, 其實就是要著眼於歷史, 要梳理和保護好歷史文脈。 在上海這座城市, 你不管是本土的本地的, 還是外來的, 你要在文化文藝這塊唱紅走紅, 多少年歷史證明, 你還得到上海來走一走。 上海紅了, 你才有長三角、全國紅這麼一說。

最後一條就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 進入新時代以後, 文化不能搞自娛自樂, 也不能只是從一般的理論上去做一些解讀。 更重要的是, 要通過文化產業, 進入文化市場, 再反哺我們的原創, 來促進社會主義文化文藝繁榮興盛。

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 要講好中國故事。 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這非常重要。 在這些年實踐當中, 我自己也體會到, 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 甚至我們說的一些創世神話, 都會成為海外的文藝片電視片電影片的一種真正的含金量。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同行認識到, 中國的一句成語以後可能會成為美國電影大片, 這個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用中國故事去佐證、去解說、去解讀, 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文化工作者的一種歷史使命。 我們應該按照這個方向,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 講好中國故事, 反映時代精神。

文化自信來自於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源頭性解讀。 另外, 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經驗還來自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包括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的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文化經驗的時候, 還講到在新的歷史階段、進入新時代以後, 對新鮮經驗的一種總結、一種文化積累, 對中華文明新的輝煌的文化積澱。 文化自信, 既是歷史的一種積澱、實踐經驗的一種支撐, 更是對新時代我們新的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一種新鮮經驗的總結。 有了這種歷史、當下、未來的三大時段的解讀, 這個文化自信就是歷史的、動態的、可持續的, 就是既有來自於頂層設計的, 又能夠落地的、來自實踐經驗的鮮活總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