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80後家庭調查:小家庭平均住房面積97.6平 學歷不再男強女弱

隨著最後一批“90後”成年, “80後”漸漸步入中年, 成為職場上、各社會階層的中流砥柱。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共同聚焦上海“80 後”的經濟情況、家庭生活和生活方式, 歷時8年, 入戶訪問近1200 個上海地區“80 後”家庭, 完成一份“80後”生活情況調查, 首刊於《上海年鑒(2017)》。 其中有許多令人驚訝的結論, 比如, 近3成“80後”沒有換過工作, 小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97.6平方米。 “80後”家庭約6成有存款, 生育二胎的意願並不強烈——

“80後”的個人年收入穩定快速增長

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上海“80後”收入平均數依次為6.1/萬、8.1萬和10.2萬元, 漲幅高於同期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更遠高於同期上海CP1增幅。 前10%和前1%的高收入群體在2012-2014年間的收入穩定增長, 2014-2016年則增長較快。 2016年進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門檻比2012年時差不多提高了2/3。 整體來看, “80後”個人收入的分佈形態較健康, 呈現橄欖型分佈, 即“兩頭小中間大”, 極高和極低收入的比例均不大。

重要原因在於, “80後”的整體受教育水準較高, 平均達到14.7年, 為其收入快速增長提供了動力。

很明顯的是, “80後”更換工作並不頻繁, 近3成沒有換過工作, 超過1/3只換過1~2次, 高頻率更換工作者比例僅為8%。

較高收入群體(前25%, 12萬元+/年, 下同)的更換工作頻次相對低, 而偏低收入群體(後25%, 5萬元一/年, 下同)的更換頻次則相對高。 但在較高收入群體中, 年收入20萬以上群體的換工作次數相對這一群體要略高。 高教育水準的受訪者, 換工作次數顯著低。

“80後”受訪者換工作的兩大原因是“待遇差”和“其他單位吸引”。 這是收入的“推拉”效應(“待遇差”是推力, “其他單位吸引”是拉力)。

隨著教育水準的上升, 高收入及較高收入群體的比例直線上升, 其中研究生學歷者的較高收入比例近65%、高收入比例近4成。 隨著教育水準的上升, 個人收入的平均數、中位數均顯著提升,

其中研究生學歷者的收入平均數為17.7萬元/年、中位數為14.3萬元, 遠超全樣本均值。

夫妻學歷不再“男強女弱”

按家庭看, 丈夫的收入高於妻子, 平均差距在3萬元左右。

以家庭為單位的總收入,中位數為17萬元/年、平均數為21.6萬/元。

“80後”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97.6平方米。“80後”家庭約6成有存款。在有存款的家庭中,近數家庭(總占比28%)的存款低於10萬元,7成家庭(總占比42%)存款低於20萬元,近9成家庭(總占比54%)的存款低於50萬元。“80後”家庭壓力前三位依次是“經濟壓力”“子女教育”和“住房壓力”,“贍養照顧老人”排在第4位。“80後”對未來收入增長仍主要持樂觀態度,多數認為未來的家庭經濟狀況會更好。“80後”的結婚年齡明顯推遲。

上海地區30至34歲人群中從未結婚的比例已上升至男性19.2%、女性12.5%,遠高於2005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在擇偶上表現出傳統與自主並重的局面。近一半“80後”的配偶是通過介紹認識的,而在這一群體中,超過四成的介紹人都是長輩親戚或父母。

婚姻匹配呈現出新時代模式:男長女幼仍是普遍現象,近七成的婚姻中丈夫年齡超過妻子。婚姻中學歷男強女弱的現象已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妻子受教育年限與丈夫相當或更高的婚姻已占83%。

家庭內部決策權的分配呈現出男性主管家庭重大開支,女性主管日常開支與子女管教,特別是子女教育。在關於妻子是否應該工作這一話題上,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已達成共識應由妻子自己決斷。

男性比女性更願意生二胎

二胎生育意願較為薄弱,僅有13.1%的被訪者願意生二孩,超過50%的被訪者明確表示不願意再生,約三分之一的被訪者處於搖擺狀態。分性別看,男性生育二孩的意願明顯強於女性,分年齡看,85前的二胎生育意願明顯低於“85後”。

當詢問至決定不再生胎的原因時,位居前三位的原因分別是養孩子太貴、房子不夠大和時間不夠。當詢問至決定生二胎的原因時,位居前兩位的原因分別是未來兩個子女間可以相互陪伴、獨生子女會孤單。

與父母的互動與互助是頻繁而緊密的。超過六成“80後”的父母經常幫助其料理家務;超過一半的“80後”每週至少有一次為父母提供日常幫助;將近四成的“80後”每天會通過電話、視頻、短信等方式聯絡問候父母。

超過90%的“80後”在孩子上學前都離不開自己父母的幫助,而且多數父母每天都會説明照看(外)孫子女。當“80後”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的首要管道仍是父母或配偶。在照顧父母這一詞題上表現出高度的盡責,近半數的“80後”認為照顧父母應由自己主要承擔。

在健康水準方面,“80後”受訪者中有7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四分之三的人自評“人生幸福”。約三分之一的人出現了不健康的行為,分別是睡眠不足、三餐不規律、不健康飲食、喝酒和吸煙,其中睡眠不足最突出,占4成以上,同時具備四種以上不健康行為的高危群體達到14.3%。

(上觀新聞)

以家庭為單位的總收入,中位數為17萬元/年、平均數為21.6萬/元。

“80後”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97.6平方米。“80後”家庭約6成有存款。在有存款的家庭中,近數家庭(總占比28%)的存款低於10萬元,7成家庭(總占比42%)存款低於20萬元,近9成家庭(總占比54%)的存款低於50萬元。“80後”家庭壓力前三位依次是“經濟壓力”“子女教育”和“住房壓力”,“贍養照顧老人”排在第4位。“80後”對未來收入增長仍主要持樂觀態度,多數認為未來的家庭經濟狀況會更好。“80後”的結婚年齡明顯推遲。

上海地區30至34歲人群中從未結婚的比例已上升至男性19.2%、女性12.5%,遠高於2005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在擇偶上表現出傳統與自主並重的局面。近一半“80後”的配偶是通過介紹認識的,而在這一群體中,超過四成的介紹人都是長輩親戚或父母。

婚姻匹配呈現出新時代模式:男長女幼仍是普遍現象,近七成的婚姻中丈夫年齡超過妻子。婚姻中學歷男強女弱的現象已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妻子受教育年限與丈夫相當或更高的婚姻已占83%。

家庭內部決策權的分配呈現出男性主管家庭重大開支,女性主管日常開支與子女管教,特別是子女教育。在關於妻子是否應該工作這一話題上,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已達成共識應由妻子自己決斷。

男性比女性更願意生二胎

二胎生育意願較為薄弱,僅有13.1%的被訪者願意生二孩,超過50%的被訪者明確表示不願意再生,約三分之一的被訪者處於搖擺狀態。分性別看,男性生育二孩的意願明顯強於女性,分年齡看,85前的二胎生育意願明顯低於“85後”。

當詢問至決定不再生胎的原因時,位居前三位的原因分別是養孩子太貴、房子不夠大和時間不夠。當詢問至決定生二胎的原因時,位居前兩位的原因分別是未來兩個子女間可以相互陪伴、獨生子女會孤單。

與父母的互動與互助是頻繁而緊密的。超過六成“80後”的父母經常幫助其料理家務;超過一半的“80後”每週至少有一次為父母提供日常幫助;將近四成的“80後”每天會通過電話、視頻、短信等方式聯絡問候父母。

超過90%的“80後”在孩子上學前都離不開自己父母的幫助,而且多數父母每天都會説明照看(外)孫子女。當“80後”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的首要管道仍是父母或配偶。在照顧父母這一詞題上表現出高度的盡責,近半數的“80後”認為照顧父母應由自己主要承擔。

在健康水準方面,“80後”受訪者中有7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四分之三的人自評“人生幸福”。約三分之一的人出現了不健康的行為,分別是睡眠不足、三餐不規律、不健康飲食、喝酒和吸煙,其中睡眠不足最突出,占4成以上,同時具備四種以上不健康行為的高危群體達到14.3%。

(上觀新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