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山東理工大學一科研成果賣出5億元天價 未來要抱緊科學家!

5億元!山東理工大學一項科技成果——“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賣出天價。

新聞發佈會上, 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介紹說,

長期以來, 全球聚氨酯產業一直沿用物理發泡劑技術, 雖然發達國家已研發出第4代產品, 但依然未能解決破壞臭氧層、造成溫室效應的難題, 隨著蒙特利爾議定書相關執行期限臨近, 近年來, 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含氯氟元素物理發泡劑的替代品。 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率領的研究團隊, 歷時13年于2011年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

這一科研成果問世, 摘掉了“聚氨酯產業破壞臭氧層”的“緊箍”, 為產業發展找到新出路。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認定該成果為革命性顛覆性的發明。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家認為, 畢玉遂教授團隊“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 該成果已申報了新物質註冊, 並取得了由美國化學會認定的新物質註冊號。

據介紹, 該發泡劑可用於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發泡, 可適用聚氨酯軟質、硬質、半硬質發泡。 軟質泡沫可應用於床墊、沙發、服裝襯墊、汽車坐椅等;硬質泡沫應用於冰箱、冰櫃、冷庫、集裝箱等致冷裝置和設備、供熱管道、建築屋頂、外牆的隔熱保溫, 空調管道隔熱保冷以及作為以塑代木材料等;半硬質泡沫用於汽車等交通工具內裝飾和吸能緩衝材料等。 該成果既清潔環保又可降低能源消耗, 經濟價值巨大。 目前, 該成果已成功應用於外牆保溫和板材生產, 在其他工業領域中的應用試驗也已全面展開。

這一專利技術被淄博市臨淄區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5億元人民幣買斷20年獨佔許可使用權,

並已撥付4100萬元首付款。 據悉, 淄博正加快推進10萬噸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專案建設, 並以此為主導產品, 推動上下游產業聚集, 重點發展新型聚醚、白料、聚氨酯版板材、集裝箱等高附加值產品。

延伸閱讀:

紅杉資本周逵:未來10年抱緊科學家的大腿!

周逵先生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周逵先生近年來已經很少出席各種活動, 對創業投資的看法也極少見諸媒體。 本篇文章整理自周逵先生2015-16年間的幾次分享, 希望對對你的投資/創業有所幫助。

我從事風險投資十幾年, 這十幾年我一直在和這兩類人混在一起, 一類是創業者, 另一類是同行, 同行未必都是對手, 其實用同學這個稱謂來得更準確一些。 我和這兩類人一起在這十幾年中共同成長, 所以我今天想和你聊一聊我對這個行業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1.

創業的門檻

這幾年, 我們看到許多創業者蜂擁而至。 前段時間有關創業者不要臉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說許多“壞人”混進了創業的大潮, 這種說法可能是不太對的。

響應國家號召來開創一個新東西, 即使是“壞人”來創業, 他也不是在展現他壞的一部分, 所以他創業輸掉了, 我們不要責怪他。

比如晶片, 十年前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這麼小的手機, 上面能夠存那麼多東西, 運行速度還這麼快, 也很難想像我們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實況轉播。

創新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大。 2005年百度上市的時候, 整個互聯網廣告市場非常小, 中央電視臺的收入超過了互聯網廣告的整體收入, 而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的互聯網邊界, 是一個圓周, 周長變得越來越大, 接觸面也越來越多, 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了各行各業。 所以說互聯網+的概念, 也是很適宜的一個提法, 可能就正好切中了你。 很多概念不是提出來才發生, 而是發生了,結果被提了出來。

你可以看到十年前很多人還在抗拒,五年前就不太抗拒了,覺得線上可能是趨勢,最後大家都會變成互聯網企業。但到最近幾年又開始有一個苗頭——線上企業突然發現自己也不是什麼趨勢,其實做到最後自己也是一個線下企業。

這種融合速度非常快,已經沒有天上和地下之分,大家都是凡人。只不過出發點不一樣,但最後都要殊途同歸,回歸到商業的本質。

2.

贏家通吃

前不久騰訊變成了全亞洲最大的企業,市值2000多億美金。可能再過幾年,中國會有一家全球最大的企業。中國優秀的企業離全球最大企業,翻一倍就到了,翻一倍對我們來講是很現實的。

中國GDP增長沒有那麼快,那麼這些企業的價值從哪裡來?這些價值不是增量堆積出來的,而是存量的重新分配。那麼當這邊是萬眾創新的政策,而那邊卻是贏家通吃的規則時,這是件很困惑的一件事情。怎麼理解這種困惑?

我想,往前看可能是機會,而往後看則是一個教訓。如果我們往後看,比如電商行為大部分在淘寶上發生,個人娛樂時間大部分在騰訊上發生,你去看已經發生的事情,你很難發現機會。但是你從往前看,它通吃之後會發生什麼?

當淘寶成為了網購零售的一個平臺,變成基礎設施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什麼?廣告,流量的分發。後來是支付,產生了螞蟻金服。為了解決物流,就有了四通一達和順豐。這些隨後發展起來的企業也即將成為基礎設施,往後看,你可能被它踩死;但是往前看,你可以踩在他肩膀上幹活,這裡面就有了很多新機會。

3.

成功的不同定義

我記得在我讀高中、讀大學的時候,最崇拜的就是點子大王。點子大王是走在臺上的,是當初獨領風騷的人物。但今天我們要談創新,肯定是遠遠超過了點子的含義的,有點子還遠遠不夠。

再往前,在你創新的過程中你看到了機會,但機會和成功還有一段距離。就比如我們今天談未來的黃金十年,大家都很認真,但這與成功中間還差了很多東西。

我在這個行業呆了十幾年看過很多創業者,想告訴大家,投資人與創業者所看到的成功是不一樣的。VC投了500億美金,可能是想賺三倍,變成1500億美金。但對創業者來講,未必一定要賺回1500億美金,你不要有這種壓力。

也就是說投資人追逐的東西,未必是所有創業者都要追逐的。因為從點子走到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案例太少,甚至是鳳毛麟角,像馬雲、馬化騰,他們是我們非常尊重的創業者,甚至到了仰慕的程度。

可能你身邊的機會很多,但VC並不認為這是好的機會。創業不是非得拿到風險投資才算創業,你的成功與投資人要的大成功不一樣,你應該要在這上面有自己冷靜的判斷。

4.

浪潮的視窗期

有兩三年的時間裡,我們接到的很多商業計畫書,都標榜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分眾傳媒,有火車分眾傳媒,汽車棚分眾傳媒,廁所分眾傳媒,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分眾傳媒脫穎而出後,創業者一擁而上,這種一擁而上的現象一直陪伴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就像當年的團購,出現了四五千個選手。這是個讓VC挺興奮的事情,因為我們投美團之後,發現大家都上來了,那這個事我們沒有搞錯,但一個現象級的創業者後面有一批跟隨的創業者是不太正常的。

就好比知識競答,你和一個人共同搶到了答題機會,有可能你的回答都是正確的,但你沒有比別人更正確,而獎品只有一份。如果你比他強,你可以在後面追趕他;如果你沒有他強,起步又比他晚,那麼在同一件事上成功的概率就會很小。

但這不意味著你沒有機會,當騰訊、百度和阿裡變成基礎設施的時候,他沒有涉及的場景你可以先去走,然後跑起來,跑得越快越好。因為你如果沒有抓住視窗期,把自己變得足夠強大,那你前面的努力很有可能都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5.

跳出你的舒適區

創業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而創業者在學習上,不管你多牛,比起你要做的事,你永遠都還不夠牛。很多創業者覺得自己很牛,投資人看創業者也很牛,所以大家一拍即合開幹了。結果到最後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原因是什麼?

抽象一點來講,失敗的原因就是你缺乏改變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能力和你以往的經歷無關,反而有些創業者因為過去太牛,在新的事物上變得刀槍不入。

改變意味著你要暫時放下你已經熟練掌握的技巧,跳出你的舒適區,去學習那些對你而言不熟悉甚至是有難度的技能。而這絕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因為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腦細胞再重新改寫一下,這可能帶來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

但當你要實現一個更大的目標,或者承擔更多的責任時,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得不做出改變。

6.

誠實

誠實不是從道德含義上來說的,而是一種對價值和目標深刻的認識。我們經常遇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創業者說大話。拿到錢並不能說明你就是對的,你要清楚,誠實對你創業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有時候創業者為了激勵團隊,也為了嚇唬一下對手,說高了自己的融資額。我很理解創業者這樣的行為,但你這樣做並沒有太多的價值,你應該思考的是,你給你的客戶,你給老百姓究竟帶來了什麼價值。

現在許多創業者看每一個人都是競爭對手,每天生活在焦慮中,當然這也是一種驅動力,但這種驅動力從心理上、精神上、肉體上都是不可持續的。

兩個同行戰鬥到最後,很有可能會走在一起,比如說58和趕集,滴滴和Uber。優秀的創業者之間應該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優秀的創業者要有非常開放的精神,對競爭對手和消費者有極強的同理心,有極大的格局觀。

7.

不誠實也會帶來很多問題

第一,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你說的東西你要花時間去收拾。有時候這個收拾的過程會讓你把自己美好的時間都花在裡面,結果把真正該做的事忘了,或者來不及幹。最後你對自己沒辦法交代,對公司、對員工、對投資人、對客戶也沒有辦法交代。

第二,說大話的門檻非常低,只要你給我一個話筒,我就可以脫口而出,但這樣做的成本非常高,有可能最後你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信用。

創業與投資的圈子是非常小的,如果你沒有了信用,當你最需要支援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幫你。錢也不能幫你把信用換回來,有可能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換回大家的信任,但人的一生何其短暫。

8.

匠心

匠心不是雞湯。我們觀察創業者,其實我們也是創業者,所以在這裡我談一下我們自己。

匠心的第一個表現是專注。市場上有無數的機會,可以說都不是你的,因為屬於你的機會就是你選擇的那一個。如果你不專注就不專業,為什麼要專業,因為專業可以帶來更大回報,這是十幾年來的體會。

匠心的第二個表現是誠實,誠實是一種能力,不光是一種態度。如果你不能尊重事實,有些事實在那但你看不到,或者更多的情況是事實就在那,但你不願意去看它。

匠心的第三個表現是自律。自律是對自己的約束,放在一個組織裡,自律包含了對組織智商的尊重。我們這個行業本來是藝術家的、是英雄的時代,但你可以看到最後留在檯面上的,全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隊,一個品牌,而不是一個人的名字。

而是發生了,結果被提了出來。

你可以看到十年前很多人還在抗拒,五年前就不太抗拒了,覺得線上可能是趨勢,最後大家都會變成互聯網企業。但到最近幾年又開始有一個苗頭——線上企業突然發現自己也不是什麼趨勢,其實做到最後自己也是一個線下企業。

這種融合速度非常快,已經沒有天上和地下之分,大家都是凡人。只不過出發點不一樣,但最後都要殊途同歸,回歸到商業的本質。

2.

贏家通吃

前不久騰訊變成了全亞洲最大的企業,市值2000多億美金。可能再過幾年,中國會有一家全球最大的企業。中國優秀的企業離全球最大企業,翻一倍就到了,翻一倍對我們來講是很現實的。

中國GDP增長沒有那麼快,那麼這些企業的價值從哪裡來?這些價值不是增量堆積出來的,而是存量的重新分配。那麼當這邊是萬眾創新的政策,而那邊卻是贏家通吃的規則時,這是件很困惑的一件事情。怎麼理解這種困惑?

我想,往前看可能是機會,而往後看則是一個教訓。如果我們往後看,比如電商行為大部分在淘寶上發生,個人娛樂時間大部分在騰訊上發生,你去看已經發生的事情,你很難發現機會。但是你從往前看,它通吃之後會發生什麼?

當淘寶成為了網購零售的一個平臺,變成基礎設施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什麼?廣告,流量的分發。後來是支付,產生了螞蟻金服。為了解決物流,就有了四通一達和順豐。這些隨後發展起來的企業也即將成為基礎設施,往後看,你可能被它踩死;但是往前看,你可以踩在他肩膀上幹活,這裡面就有了很多新機會。

3.

成功的不同定義

我記得在我讀高中、讀大學的時候,最崇拜的就是點子大王。點子大王是走在臺上的,是當初獨領風騷的人物。但今天我們要談創新,肯定是遠遠超過了點子的含義的,有點子還遠遠不夠。

再往前,在你創新的過程中你看到了機會,但機會和成功還有一段距離。就比如我們今天談未來的黃金十年,大家都很認真,但這與成功中間還差了很多東西。

我在這個行業呆了十幾年看過很多創業者,想告訴大家,投資人與創業者所看到的成功是不一樣的。VC投了500億美金,可能是想賺三倍,變成1500億美金。但對創業者來講,未必一定要賺回1500億美金,你不要有這種壓力。

也就是說投資人追逐的東西,未必是所有創業者都要追逐的。因為從點子走到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案例太少,甚至是鳳毛麟角,像馬雲、馬化騰,他們是我們非常尊重的創業者,甚至到了仰慕的程度。

可能你身邊的機會很多,但VC並不認為這是好的機會。創業不是非得拿到風險投資才算創業,你的成功與投資人要的大成功不一樣,你應該要在這上面有自己冷靜的判斷。

4.

浪潮的視窗期

有兩三年的時間裡,我們接到的很多商業計畫書,都標榜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分眾傳媒,有火車分眾傳媒,汽車棚分眾傳媒,廁所分眾傳媒,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分眾傳媒脫穎而出後,創業者一擁而上,這種一擁而上的現象一直陪伴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就像當年的團購,出現了四五千個選手。這是個讓VC挺興奮的事情,因為我們投美團之後,發現大家都上來了,那這個事我們沒有搞錯,但一個現象級的創業者後面有一批跟隨的創業者是不太正常的。

就好比知識競答,你和一個人共同搶到了答題機會,有可能你的回答都是正確的,但你沒有比別人更正確,而獎品只有一份。如果你比他強,你可以在後面追趕他;如果你沒有他強,起步又比他晚,那麼在同一件事上成功的概率就會很小。

但這不意味著你沒有機會,當騰訊、百度和阿裡變成基礎設施的時候,他沒有涉及的場景你可以先去走,然後跑起來,跑得越快越好。因為你如果沒有抓住視窗期,把自己變得足夠強大,那你前面的努力很有可能都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5.

跳出你的舒適區

創業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而創業者在學習上,不管你多牛,比起你要做的事,你永遠都還不夠牛。很多創業者覺得自己很牛,投資人看創業者也很牛,所以大家一拍即合開幹了。結果到最後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原因是什麼?

抽象一點來講,失敗的原因就是你缺乏改變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能力和你以往的經歷無關,反而有些創業者因為過去太牛,在新的事物上變得刀槍不入。

改變意味著你要暫時放下你已經熟練掌握的技巧,跳出你的舒適區,去學習那些對你而言不熟悉甚至是有難度的技能。而這絕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因為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腦細胞再重新改寫一下,這可能帶來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

但當你要實現一個更大的目標,或者承擔更多的責任時,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得不做出改變。

6.

誠實

誠實不是從道德含義上來說的,而是一種對價值和目標深刻的認識。我們經常遇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創業者說大話。拿到錢並不能說明你就是對的,你要清楚,誠實對你創業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有時候創業者為了激勵團隊,也為了嚇唬一下對手,說高了自己的融資額。我很理解創業者這樣的行為,但你這樣做並沒有太多的價值,你應該思考的是,你給你的客戶,你給老百姓究竟帶來了什麼價值。

現在許多創業者看每一個人都是競爭對手,每天生活在焦慮中,當然這也是一種驅動力,但這種驅動力從心理上、精神上、肉體上都是不可持續的。

兩個同行戰鬥到最後,很有可能會走在一起,比如說58和趕集,滴滴和Uber。優秀的創業者之間應該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優秀的創業者要有非常開放的精神,對競爭對手和消費者有極強的同理心,有極大的格局觀。

7.

不誠實也會帶來很多問題

第一,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你說的東西你要花時間去收拾。有時候這個收拾的過程會讓你把自己美好的時間都花在裡面,結果把真正該做的事忘了,或者來不及幹。最後你對自己沒辦法交代,對公司、對員工、對投資人、對客戶也沒有辦法交代。

第二,說大話的門檻非常低,只要你給我一個話筒,我就可以脫口而出,但這樣做的成本非常高,有可能最後你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信用。

創業與投資的圈子是非常小的,如果你沒有了信用,當你最需要支援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幫你。錢也不能幫你把信用換回來,有可能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換回大家的信任,但人的一生何其短暫。

8.

匠心

匠心不是雞湯。我們觀察創業者,其實我們也是創業者,所以在這裡我談一下我們自己。

匠心的第一個表現是專注。市場上有無數的機會,可以說都不是你的,因為屬於你的機會就是你選擇的那一個。如果你不專注就不專業,為什麼要專業,因為專業可以帶來更大回報,這是十幾年來的體會。

匠心的第二個表現是誠實,誠實是一種能力,不光是一種態度。如果你不能尊重事實,有些事實在那但你看不到,或者更多的情況是事實就在那,但你不願意去看它。

匠心的第三個表現是自律。自律是對自己的約束,放在一個組織裡,自律包含了對組織智商的尊重。我們這個行業本來是藝術家的、是英雄的時代,但你可以看到最後留在檯面上的,全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隊,一個品牌,而不是一個人的名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