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衛哲:考核的目的不是晉升,而是讓團隊進步

導言

一個公司, 你要什麼, 你考核什麼?你考核什麼, 可能你會得到什麼?在衛哲看來, 考核的目的不是決定年底的晉升、發獎金或者發期權,

而是通過每一次考核, 讓團隊有更多的改進、進步。

作者:衛哲

— 核心觀點 —

1.業績考核必須注意的3點:第一點, 業績指標不宜過多;第二點, 業績指標要分清楚是「分拆」還是「分解」;第三點, 在業績指標中, 要明確什麼是加分項, 什麼是減分項, 什麼是把蛋糕做大。

2.阿裡最重要的3個非業績指標:如果說「業績指標」相對容易, 其實公司的核心是在「非業績指標」。 在阿裡有三個簡單有效的非業績指標, 叫團隊、策略、文化價值觀。

3.阿裡無比重視的「三對一」考核制:比如, 你是個經理, 上級是總監, 總監的上級是副總, 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 副總要參加, 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 形成三對一的考核。

4.阿裡聞名的末位淘汰制度「271」:271 既是縱向團隊的 271,

也是橫向同一級別的 271。 如果副總這個級別有 10 個人, 那也得很明確誰是副總中最優秀, 表現最好的 20%, 誰是最差的 10%。 晉升、獎勵、激勵都與「2」有關。

— 全文 —

我經常說:一個公司, 你要什麼, 你考核什麼?你考核什麼, 可能你會得到什麼?

這兩句話聽上去很簡單。 但很多時候你要什麼, 其實卻沒有考核「什麼」, 反而是考核之後得到的「什麼」, 但是那可能也不一定是你所要的。

考核的目的不是決定年底的晉升、發獎金或者發期權, 而是通過每一次考核, 讓團隊有更多的改進、進步。

所以, 沒有考核是不對的。 那一家公司的考核頻率到底是多少?我的建議是:一年一次的頻率肯定不對, 具體的一年幾次,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對業務發展狀況來決定。

考核的內容是什麼?如果只考核業績, 就要問問創始人, 或者 CEO, 是不是公司業績好了就滿意了?我相信答案一定是 no。 一個公司不能只看業績, 所以我建議在考核中一定要分業績部分和非業績部分。

1. 業績考核必須注意的3點

第一點, 業績指標不宜過多。

我們看到很多公司的業績部分很複雜, 甚至過早地引入了西方的「平衡積分卡」。 動輒 10 個指標、8 個指標的, 很複雜。 反觀阿裡, 做得好的業績部分, 原則上也不能超過 3 個指標。

如果設 10 個指標, 那每個指標的權重能放多少?平均放 10%, 好象是面面俱到, 但其實任何一件事都不會成為公司的重點。 反而如果公司形成了3件大事, 那所有的考核就都變得簡單了。 所以業績指標, 第一點要注意的是業績指標不宜過多。

第二點, 業績指標要分清楚是「分拆」還是「分解」。

什麼是分拆?什麼是分解?

假設有一個億的銷售指標, 你下面有 5 個副總, 每個人分 2000 萬。 感覺完不成, 那就加碼, 每人加10%, 2000 萬變成 2200 萬。 再往下到了大區, 大區的人一看, 我拿了 2200 萬, 我再往下分吧, 我有 10 個經理, 每人分 220 萬。 感覺不行, 再加碼10%.......

以前馬雲有一句話, 話糙理不糙, 大致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就是總經理、副總經理對指標的理解和分拆的話, 那好好訓練一個小動物做算術, 也能訓練得好, 還要這些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幹嘛?所以, 指標不要分拆, 要去分解。

分解是什麼?假設要做到一個億, 那它前面的動作是什麼?前面里程碑似的指標是什麼?比如:客戶數, 客單價, 或者某一關鍵轉換率。

再往下一層繼續問, 實現關鍵轉換率, 實現客戶數下一個指標是什麼?指標不要簡單地分拆, 做算術題太簡單了。

所以, 在設置指標或者叫業績考核的時候, 指標不宜過多;其次, 要分清楚分拆還是分解。 盡可能避免簡單的分拆, 要學會做分解。

第三點, 在業績指標中, 要明確什麼是加分項, 什麼是減分項, 什麼是把蛋糕做大。

比如:發獎金, 肯定要有收入, 要有利潤, 因為這是獎金的來源。 但有些指標, 更多是作為減分項來設計的, 比如風險控制指標。

2. 阿裡最重要的3個非業績指標

如果說「業績指標」相對容易, 其實公司的核心是在「非業績指標」。 很多人談到了招人、團隊, 但是非業績指標不僅僅是團隊和人。 在阿裡有三個簡單有效的非業績指標, 叫團隊、策略、文化價值觀。

首先看團隊。一個公司的成長不僅是人數上的成長,一定還有團隊品質上的成長。

如果兩個區域經理都完成了1000萬的業績:其中一個區域經理有3個主管,全年沒有為公司貢獻,沒有任何幹部輸出;另外一個區域經理也有3個主管,今年給公司貢獻了2個主管,去做別的區域經理了。請問哪個人更算完成1000萬呢?當然是把自己的主管貢獻出2個的。

非業績指標不能光表揚一下:“哎,很好啊”,發獎金的時候還是根據一個區域1000萬來發,那不公平,所以應該有加法。

另一個團隊也是一個經理,3個主管,不僅沒有輸出,三個主管到年底都離職了,但業績還是完成了。因為那個區域經理自己跳下去幹,把業績完成了。那是不是應該做減法?本來公司交給他三個主管,但到年底都離職了。雖然業績完成了,但他靠個人能力完成的,這個不可複製,明年還能不能再靠自己完成一千萬呢?

團隊考核要定性,單純的好、中、差沒有任何感覺,反而會讓人覺得業績是真的,團隊考核是假的。所以,一定要讓團隊感受到,獎勵優秀的團隊是真的落實在獎勵上,同時又不能脫離業績。

這個團隊做了 1000 萬,貢獻了 2 個主管出去,業績一千萬掉了 500 萬,也是不合格的。所以,我們只能說在同樣完成業績的情況下,哪一個團隊發展有進步,為公司的人才輸出做了貢獻,才能落到定量上來獎勵。反之要落到定量上做扣減。

其次,策略是什麼呢?策略就是打法,我們用什麼方法做到了。

比如:公司年初定戰略、定計劃的時候,希望通過賣什麼產品實現業績?通過面對哪一群客戶實現業績?

比如:有些企業戰略要面對中、小型客戶。假設還是兩個團隊完成1000萬。一個團隊是有 3 個大客戶,每個 300 多萬完成。另外一個是有 30 個中、小客戶完成的。那結果肯定是有 30 個中、小客戶的團隊更符合公司策略。

因為策略定對了,不僅能夠完成當年的業績,還能為未來的增長留下潛力。

文化價值觀是公司對內、對外做事的底線。

文化價值觀再好,假如只是年底寫在牆上那也沒什麼意義,文化價值觀的核心是要搬到考核當中來。

我相信沒有一家公司不提倡「團隊合作」,可能有的時候不一定用這四個字,但體現的精神肯定是有的。

還是那個例子:還是兩個團隊都要完成 1000 萬,一個團隊做了很多份外的事,幫助了別的團隊,有實際案例。而另一個團隊非常的獨,不管公司任何事情,也不做別的團隊要求做的份外的事。那麼這兩個團隊都完成了 1000 萬,要不要在考核文化價值觀的時候,讓他們感覺到不一樣?

如果你沒有在考核中體現、考慮團隊合作的優劣,那團隊合作也就白提倡了。我相信所有的企業肯定都把客戶、使用者放在第一位。

再比如:兩個團隊同樣完成1000萬業績,一個團隊有客戶投訴或者續約率低,客戶投訴表示“我並不滿意”,但他靠新客戶,也完成了1000萬;而另一個團隊老客戶維護得很好,很滿意,它們也完成了1000萬。那麼哪個團隊對公司價值更大?

我一直認為,誰去清洗用戶,用戶總會被你清洗光的,因為全市場就這麼多客戶,而且不滿意的用戶一定給你更多負面地口碑相傳。但是,如果你的文化價值觀有客戶至上,客戶第一,那在考核中,有沒有再去關注一些客戶健康指標呢?還是只盯在業績上?

當然這個業績不一定是營收,有的可能是一些互聯網用戶留存的指標。他總量是完成了,但是他用什麼方法完成的?策略對不對?客戶留存的時間、滿意度夠不夠?不夠,那麼我們在考核中如何體現出來?

3. 阿裡無比重視的「三對一」考核制

我剛去阿裡巴巴的時候,阿裡同學們的英語水準先不說。但有兩個詞,哪怕發音不准,但說得都還可以。第一個叫「review」,就是考核;第二個叫「one over one plus HR」,誰考核誰。

什麼叫「one over one plus HR」?比如:你是個經理,上級是總監,總監的上級是副總。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副總要參加,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形成三對一的考核。

為什麼要避免 one to one(一對一)的考核?一對一考核叫下級被上級考核,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甚至連上訴的機會都沒有。

反過來,作為副總,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總監怎麼管理你的經理。同樣,考核總監的時候,副總要參加,CEO 也要參加,HR負責做記錄,做協調,甚至做仲裁。

當然,考核人的直接上級肯定要做更多的考核工作。HR 也需要做更多的考核準備,把基本事實核對清楚。

比如:數據。經常看到一些公司考核的時候還發生資料爭執——「老闆,你說得不對,我的資料跟你不一樣」……這種事情千萬不要發生。

進場之前,要確保雙方拿到的業績資料是一樣的,在團隊的基本表現也是一樣的,避免在基本事實上發生爭議。寶貴的考核時間不要用在爭執基本事實上,否則這樣的考核就沒有意義了。

由此可見,考核是個特別耗時間的事。淘寶雙十一再忙,你都能約得到人;但是一旦阿裡整個體系進入到 review 時期,就幾乎約不到人了。Review 時間長得令人吃驚。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一個人,一個組很正常。

但毫無疑問,這個時間花得很值。花在 review 上的時間,比起沒有系統的考核、把時間好像花在工作上,要值得多。而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

那董事會誰考核?如果董事會要考核,那我建議:投資人也好,其他董事也罷,至少要責成兩個人來做這個事。泛泛的董事會考核,等於沒考核。

很多很規範的上市公司通常會有「薪酬考核委員會」,受董事會委派,來對 CEO 進行考核的。董事會考核不是一群董事一起坐下來喝個茶,吃個飯就結束了。

再者人人都要考核,無一漏網。只要有漏網,就會跑偏,就會脫節。

4. 阿裡聞名的末位淘汰制度「271」

考核結果是什麼?「271」。「271」也不是阿裡巴巴發展的,是通用電氣 GE 發明的。在阿裡整個組織體系管理中,當年馬雲請來的第一個 CEO——Savio Guan,關明生幫助建立的。

當這套東西來了以後,馬雲很巧妙的在外殼上套上了一層套,這層套叫武俠文化。但阿裡這套東西是非常國際化和西方化的,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這麼本土。

什麼是「271」?271 既是縱向團隊的 271,也是橫向同一級別的 271。如果副總這個級別有 10 個人,那也得很明確誰是副總中最優秀,表現最好的 20%,誰是最差的 10%。晉升、獎勵、激勵都與「2」有關。

在阿裡,271 的「2」,要拿掉整個激勵盤子的 20%到 50%。比如:這個人群有 10個人,你要獎勵 10萬,第一名、第二名要拿掉 10 萬獎金中的 4 到 5 萬。

獎勵必須要有定量。不能說等 271 排完,獎勵的時候,「2」和「7」和「1」是差不多的,那這樣 271 就等於白分。

升官發財要優先考慮「2」。通常「1」的獎金肯定不用談了,工資也不用加。給「1」還發獎金,加工資,就相當於給全公司發出一個錯誤的信號。連最差的 10%都有獎金,都要加工資,那還叫末位嗎?

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弱勢,必有沒有做好的地方。所以不要把有限的資源放在 10% 上,這個 10% 就是你下一步要處理的。

那麼,到底是一次 10% 就調崗、淘汰?還是兩次 10%?在阿裡,是兩個考核週期,最末位的 10% 進入淘汰。如果是年度考核,那兩個考核週期就是兩年。季度考核的就是兩個季度,半年考核就是兩個半年為兩個考核週期。

為什麼要定兩個考核週期?因為有些表現是不可持續的。好的/壞的心理因素、市場原因等等都會有,我們要理解。但連續兩個考核週期差不多了,優秀的已經證明了,落後的也很難翻身了。

「271」不僅是排名,還要兌現,「271」最好還要公示。至少你要告訴他本人,讓他知道自己在團隊中處於什麼位置。否則,考核的目的就沒有了。

叫團隊、策略、文化價值觀。

首先看團隊。一個公司的成長不僅是人數上的成長,一定還有團隊品質上的成長。

如果兩個區域經理都完成了1000萬的業績:其中一個區域經理有3個主管,全年沒有為公司貢獻,沒有任何幹部輸出;另外一個區域經理也有3個主管,今年給公司貢獻了2個主管,去做別的區域經理了。請問哪個人更算完成1000萬呢?當然是把自己的主管貢獻出2個的。

非業績指標不能光表揚一下:“哎,很好啊”,發獎金的時候還是根據一個區域1000萬來發,那不公平,所以應該有加法。

另一個團隊也是一個經理,3個主管,不僅沒有輸出,三個主管到年底都離職了,但業績還是完成了。因為那個區域經理自己跳下去幹,把業績完成了。那是不是應該做減法?本來公司交給他三個主管,但到年底都離職了。雖然業績完成了,但他靠個人能力完成的,這個不可複製,明年還能不能再靠自己完成一千萬呢?

團隊考核要定性,單純的好、中、差沒有任何感覺,反而會讓人覺得業績是真的,團隊考核是假的。所以,一定要讓團隊感受到,獎勵優秀的團隊是真的落實在獎勵上,同時又不能脫離業績。

這個團隊做了 1000 萬,貢獻了 2 個主管出去,業績一千萬掉了 500 萬,也是不合格的。所以,我們只能說在同樣完成業績的情況下,哪一個團隊發展有進步,為公司的人才輸出做了貢獻,才能落到定量上來獎勵。反之要落到定量上做扣減。

其次,策略是什麼呢?策略就是打法,我們用什麼方法做到了。

比如:公司年初定戰略、定計劃的時候,希望通過賣什麼產品實現業績?通過面對哪一群客戶實現業績?

比如:有些企業戰略要面對中、小型客戶。假設還是兩個團隊完成1000萬。一個團隊是有 3 個大客戶,每個 300 多萬完成。另外一個是有 30 個中、小客戶完成的。那結果肯定是有 30 個中、小客戶的團隊更符合公司策略。

因為策略定對了,不僅能夠完成當年的業績,還能為未來的增長留下潛力。

文化價值觀是公司對內、對外做事的底線。

文化價值觀再好,假如只是年底寫在牆上那也沒什麼意義,文化價值觀的核心是要搬到考核當中來。

我相信沒有一家公司不提倡「團隊合作」,可能有的時候不一定用這四個字,但體現的精神肯定是有的。

還是那個例子:還是兩個團隊都要完成 1000 萬,一個團隊做了很多份外的事,幫助了別的團隊,有實際案例。而另一個團隊非常的獨,不管公司任何事情,也不做別的團隊要求做的份外的事。那麼這兩個團隊都完成了 1000 萬,要不要在考核文化價值觀的時候,讓他們感覺到不一樣?

如果你沒有在考核中體現、考慮團隊合作的優劣,那團隊合作也就白提倡了。我相信所有的企業肯定都把客戶、使用者放在第一位。

再比如:兩個團隊同樣完成1000萬業績,一個團隊有客戶投訴或者續約率低,客戶投訴表示“我並不滿意”,但他靠新客戶,也完成了1000萬;而另一個團隊老客戶維護得很好,很滿意,它們也完成了1000萬。那麼哪個團隊對公司價值更大?

我一直認為,誰去清洗用戶,用戶總會被你清洗光的,因為全市場就這麼多客戶,而且不滿意的用戶一定給你更多負面地口碑相傳。但是,如果你的文化價值觀有客戶至上,客戶第一,那在考核中,有沒有再去關注一些客戶健康指標呢?還是只盯在業績上?

當然這個業績不一定是營收,有的可能是一些互聯網用戶留存的指標。他總量是完成了,但是他用什麼方法完成的?策略對不對?客戶留存的時間、滿意度夠不夠?不夠,那麼我們在考核中如何體現出來?

3. 阿裡無比重視的「三對一」考核制

我剛去阿裡巴巴的時候,阿裡同學們的英語水準先不說。但有兩個詞,哪怕發音不准,但說得都還可以。第一個叫「review」,就是考核;第二個叫「one over one plus HR」,誰考核誰。

什麼叫「one over one plus HR」?比如:你是個經理,上級是總監,總監的上級是副總。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副總要參加,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形成三對一的考核。

為什麼要避免 one to one(一對一)的考核?一對一考核叫下級被上級考核,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甚至連上訴的機會都沒有。

反過來,作為副總,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總監怎麼管理你的經理。同樣,考核總監的時候,副總要參加,CEO 也要參加,HR負責做記錄,做協調,甚至做仲裁。

當然,考核人的直接上級肯定要做更多的考核工作。HR 也需要做更多的考核準備,把基本事實核對清楚。

比如:數據。經常看到一些公司考核的時候還發生資料爭執——「老闆,你說得不對,我的資料跟你不一樣」……這種事情千萬不要發生。

進場之前,要確保雙方拿到的業績資料是一樣的,在團隊的基本表現也是一樣的,避免在基本事實上發生爭議。寶貴的考核時間不要用在爭執基本事實上,否則這樣的考核就沒有意義了。

由此可見,考核是個特別耗時間的事。淘寶雙十一再忙,你都能約得到人;但是一旦阿裡整個體系進入到 review 時期,就幾乎約不到人了。Review 時間長得令人吃驚。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一個人,一個組很正常。

但毫無疑問,這個時間花得很值。花在 review 上的時間,比起沒有系統的考核、把時間好像花在工作上,要值得多。而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

那董事會誰考核?如果董事會要考核,那我建議:投資人也好,其他董事也罷,至少要責成兩個人來做這個事。泛泛的董事會考核,等於沒考核。

很多很規範的上市公司通常會有「薪酬考核委員會」,受董事會委派,來對 CEO 進行考核的。董事會考核不是一群董事一起坐下來喝個茶,吃個飯就結束了。

再者人人都要考核,無一漏網。只要有漏網,就會跑偏,就會脫節。

4. 阿裡聞名的末位淘汰制度「271」

考核結果是什麼?「271」。「271」也不是阿裡巴巴發展的,是通用電氣 GE 發明的。在阿裡整個組織體系管理中,當年馬雲請來的第一個 CEO——Savio Guan,關明生幫助建立的。

當這套東西來了以後,馬雲很巧妙的在外殼上套上了一層套,這層套叫武俠文化。但阿裡這套東西是非常國際化和西方化的,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這麼本土。

什麼是「271」?271 既是縱向團隊的 271,也是橫向同一級別的 271。如果副總這個級別有 10 個人,那也得很明確誰是副總中最優秀,表現最好的 20%,誰是最差的 10%。晉升、獎勵、激勵都與「2」有關。

在阿裡,271 的「2」,要拿掉整個激勵盤子的 20%到 50%。比如:這個人群有 10個人,你要獎勵 10萬,第一名、第二名要拿掉 10 萬獎金中的 4 到 5 萬。

獎勵必須要有定量。不能說等 271 排完,獎勵的時候,「2」和「7」和「1」是差不多的,那這樣 271 就等於白分。

升官發財要優先考慮「2」。通常「1」的獎金肯定不用談了,工資也不用加。給「1」還發獎金,加工資,就相當於給全公司發出一個錯誤的信號。連最差的 10%都有獎金,都要加工資,那還叫末位嗎?

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弱勢,必有沒有做好的地方。所以不要把有限的資源放在 10% 上,這個 10% 就是你下一步要處理的。

那麼,到底是一次 10% 就調崗、淘汰?還是兩次 10%?在阿裡,是兩個考核週期,最末位的 10% 進入淘汰。如果是年度考核,那兩個考核週期就是兩年。季度考核的就是兩個季度,半年考核就是兩個半年為兩個考核週期。

為什麼要定兩個考核週期?因為有些表現是不可持續的。好的/壞的心理因素、市場原因等等都會有,我們要理解。但連續兩個考核週期差不多了,優秀的已經證明了,落後的也很難翻身了。

「271」不僅是排名,還要兌現,「271」最好還要公示。至少你要告訴他本人,讓他知道自己在團隊中處於什麼位置。否則,考核的目的就沒有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