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蝕的概念及避免氣蝕現象的措施,你都瞭解嗎?

一、氣蝕的概念

當離心泵殼記憶體有空氣, 因空氣的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得多而產生較小的離心力。 從而, 貯槽液面上方與泵吸入口處之壓力差不足以將貯槽內液體壓入泵內,

即離心泵無自吸能力, 使離心泵不能輸送液體, 此種現象稱為“氣蝕現象”。

液體在一定溫度下, 降低壓力至該溫度下的汽化壓力時, 液體便產生汽泡。 把這種產生氣泡的現象稱為汽蝕。 汽蝕時產生的氣泡, 流動到高壓處時, 其體積減小以致破滅。 這種由於壓力上升氣泡消失在液體中的現象稱為汽蝕潰滅。

泵在運轉中, 若其過流部分的局部區域(通常是葉輪葉片進口稍後的某處)因為某種原因, 抽送液體的絕對壓力降低到當時溫度下的液體汽化壓力時, 液體便在該處開始汽化, 產生大量蒸汽, 形成氣泡, 當含有大量氣泡的液體向前經葉輪內的高壓區時, 氣泡周圍的高壓液體致使氣泡急劇地縮小以至破裂。

在氣泡凝結破裂的同時, 液體質點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 在此瞬間產生很強烈的水擊作用, 並以很高的衝擊頻率打擊金屬表面, 衝擊應力可達幾百至幾千個大氣壓, 衝擊頻率可達每秒幾萬次, 嚴重時會將壁厚擊穿。

在水泵中產生氣泡和氣泡破裂使過流部件遭受到破壞的過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蝕過程。 水泵產生汽蝕後除了對過流部件會產生破壞作用以外, 還會產生雜訊和振動, 並導致泵的性能下降, 嚴重時會使泵中液體中斷, 不能正常工作。

為了使泵內充滿液體, 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裝一帶濾網的底閥, 該底閥為止逆閥, 濾網的作用是防止固體物質進入泵內損壞葉輪或防礙泵的正常操作。

二、離心泵最易發生氣蝕的部位有:

a、葉輪曲率最大的前蓋板處, 靠近葉片進口邊緣的低壓側;

b、壓出室中蝸殼隔舌和導葉的靠近進口邊緣低壓側;

c、無前蓋板的高比轉數葉輪的葉梢外圓與殼體之間的密封間隙以及葉梢的低壓側;

d、多級泵中第一級葉輪。

三、離心泵氣蝕現象怎麼解決:

提高離心泵本身抗氣蝕性能的措施

(1)改進離心泵的吸入口至葉輪附近的結構設計。 增大過流面積;增大葉輪蓋板進口段的曲率半徑, 減小液流急劇加速與降壓;適當減少葉片進口的厚度, 並將葉片進口修圓, 使其接近流線形, 也可以減少繞流葉片頭部的加速與降壓;提高葉輪和葉片進口部分表面光潔度以減小阻力損失;將葉片進口邊向葉輪進口延伸,

使液流提前接受作功, 提高壓力。

(2)採用前置誘導輪, 使液流在前置誘導輪中提前作功, 以提高液流壓力。

(3)採用雙吸葉輪, 讓液流從葉輪兩側同時進入葉輪, 則進口截面增加一倍, 進口流速可減少一倍。

(4)設計工況採用稍大的正沖角, 以增大葉片進口角, 減小葉片進口處的彎曲, 減小葉片阻塞, 以增大進口面積;改善大流量下的工作條件, 以減少流動損失。 但正沖角不宜過大, 否則影響效率。

(5)採用抗氣蝕的材料。 實踐表明, 材料的強度、硬度、韌性越高, 化學穩定性越好, 抗氣蝕的性能越強。

提高進液裝置有效氣蝕餘量的措施

(1)增加離心泵前貯液罐中液面的壓力, 以提高有效氣蝕餘量。


(2)減小吸上裝置泵的安裝高度。

(3)將上吸裝置改為倒灌裝置。

(4)減小離心泵前管路上的流動損失。 如在要求範圍儘量縮短管路, 減小管路中的流速, 減少彎管和閥門, 儘量加大閥門開度等。

以上措施可根據離心泵型號、選材和泵的使用現場等條件, 進行綜合分析, 適當加以應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