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為何最終獲得了蘇35?殲11D出現,俄羅斯不得不妥協

圖為黃皮殲11D停在機場

近日,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導稱, 最近, 中國互聯網上曝光了一張衛星照片, 有數架“黃皮”殲11D停在西安閻良試飛基地,

使用黃底色塗裝試飛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試驗機的標準做法。 有消息稱, 中國目前至少建造了4架殲11D戰機, 用來進行各種飛行測試。 未來, 殲11D將代替中國空軍大規模列裝的殲-11B戰機, 作為中國殲11家族最新改進型號, 殲11D戰機被稱為是國產版蘇35, 因此, 有分析人士指出, 如果拋去隱身性能的考量, 殲11D的戰力可直逼解放軍最先進的殲20戰機!

殲-11D型近年來不斷有大大小小的進展傳出, 但是在中國開始進口俄制蘇-35S以後, 便消聲覓跡, 不少人認為既然有了蘇-35S, 那麼類似定位的殲-11D就很可能下馬了。 然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空軍仍然是少量五代機踹門, 大量四代機作為中堅力量, 那麼中國空軍對於殲-11這種具有大航程的四代機平臺的需求仍然較大。

因此對殲-11系列的改進在短時間內仍然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此外, 中國在進口蘇35時, 俄方要求一批至少48架。 而中國所需要的只有24架, 俄方曾一度表示不滿。 不過談判期間, 殲11D首飛成功, 俄羅斯意識到這款機型一旦投入現役, 自家蘇35S也別想賣了, 因此不得不作出了妥協。

圖為殲-11A, 是蘇-27SK的國產版本

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 由於沈飛不會編寫蘇-27的飛控, 殲-11A的作戰能力一直受到較大的制約。 且時至今日, 蘇-27系列飛控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是“黑箱”, “黑箱”是指:不懂其運作原理, 但是可以用。 而殲-11系列很長一段時間其航電部分都沒有對飛控進行修改, 僅僅是將類比電傳飛控放在數位式電腦上運行, 也因為此, 對於蘇-27的改進停留在小打小鬧而不敢動其筋骨的層面。

中國訂購的蘇-35數量不多, 且涉及技術轉讓, 綜合考慮中國空軍仍有大量現役殲-11系列服役, 這就說明了一點, 中國必然會吸收蘇-35S的技術以蘇-35S為藍本生產蘇-35S的國產型, 或者綜合其技術優勢,

自行改進一款於殲-11延伸而來的型號。 也很可能以新型號的標準對相對老舊的殲-11A/B進行改進。

至於是生產國產型的蘇-35, 還是仿製一款新型號, 這都取決於蘇-35S的技術優勢。 眾所周知, 雖然國產的殲-11A/B都沒有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 其航電架構也不及殲-10B/C那樣的綜合模組化航電+有源相控陣雷達, 但是蘇-35S也僅僅是無源相控陣雷達, 也就是說, 對於當前的中國航空工業總體水準而言, 蘇-35S只能說是有其優點, 還達不到一個很高的水準。

圖為蘇-35S的玻璃化座艙

既然如此, 殲-11系列的下一步改進方向就顯而易見了。 綜合模組化航電構架、飛火推一體式飛控、有源相控陣雷達、向量推進發動機, 這些都是殲-11D可能的改進方向。 以殲-20服役和進口蘇-35S這兩大事件為理由就判斷殲-11D前途灰暗, 顯然是不正確的。 對於當今的沈飛, 綜合蘇-35S的技術特點, 沈飛完全能夠改進出一款綜合中俄兩國技術成就, 性能高於蘇-35S的殲11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