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訓練基礎關鍵期,這兩個旅竟“不務本業”?

新年伊始, 記者走進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看到, 直升機一營營長段玉濤正在組織全營飛行員進行特戰戰術手語訓練, 教官來自于一牆之隔的某特戰旅。 而在特戰旅二營, 官兵正在陸航旅飛行教官的指導下, 學習直升機作戰知識。 年初是打訓練基礎的關鍵期, 這兩個旅竟然“不務本業”, 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資料圖

緊貼實戰是這樣“砸”出來的

新年伊始, 記者走進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看到, 直升機一營營長段玉濤正在組織全營飛行員進行特戰戰術手語訓練,

教官來自于一牆之隔的某特戰旅。 而在特戰旅二營, 官兵正在陸航旅飛行教官的指導下, 學習直升機作戰知識。

年初是打訓練基礎的關鍵期, 這兩個旅竟然“不務本業”, 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仗在一起打, 兵就在一起練。 我們就是要從開訓之日起, 把緊貼實戰意識牢牢砸進官兵心中!”陸航旅作訓科科長王寶在說“砸”的時候, 還用手使勁比劃了一下。 王科長告訴記者, 自從去年陸航旅和特戰旅成了“鄰居”, 在一起開展協同訓練的時間和次數是往年的兩倍多。

記者瞭解到, 這是“脖子以下”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幾年前, 特戰旅新裝備了一架雷達偵察機, 而飛行員、場地卻是陸航旅的。 由於兩個旅相隔幾十公里,

訓練、戰備非常不方便。

這樣的窘事並非個例。 比方說, 特戰旅是一支高機動性作戰力量, 無論是跳傘、機降訓練, 還是完成作戰任務, 都需要陸航旅的支援和保障, 可兩支部隊分隔兩地, 協調起來非常麻煩。 如果要組織一次聯合訓練, 則更是難上加難。

去年改革調整中, 上級綜合考量兩支部隊的特點, 將他們的營區安排到了一塊, 這些問題隨之迎刃而解。 如今, 兩個旅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聯合訓練。

但高密度、大強度的聯合訓練, 卻讓更多深層次問題暴露出來。 訓練場上, 段營長向記者講述起一段“紮心”往事:去年6月, 他們搭載10余名特戰隊員進行機降演練, 飛行員選好機降地點著陸, 可離機後的特戰隊員卻發現周圍地勢平坦開闊,

根本無法進行有效隱蔽, 最終導致行動失敗。

避開叢林地帶, 選擇在地勢相對平坦開闊的地域著陸, 完全是出於對機降安全的考慮, 可對於執行作戰任務的特戰官兵來說, 這無異於讓他們置身險境。 演練複盤時, 特戰隊員與飛行員進行深度交流, 大家反復打磨方案, 最終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 聯不通、看不遠、打不准等一系列演訓中出現的問題, 逐一暴露在眼前。 大家漸漸認識到, 未來戰場是諸兵種協同融合的戰場, 練就與之相適的作戰本領迫在眉睫。

“只有兩支部隊天天訓在一起, 才能真正融為一體, 這是多少次‘紙上談兵’都換不來的。 ”王科長拿出新年度訓練計畫欣喜地告訴我們,

這份計畫就是兩個旅官兵智慧的結晶, 去年底, 他們兩個旅互邀機關參謀、營連主官到場, 共同探討細化聯合訓練方案, 並寫進了新年度訓練計畫之中。

現場交流時, 特戰旅官兵對飛行員兵種協同作戰常識掌握少、地面指揮技能偏弱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陸航旅旋即將特戰知識、指揮技能訓練納入飛行員年度訓練計畫, 作為開年訓練的“重頭戲”來抓。

記者翻開這份計畫看到, 飛行員每週一、週三都要進行指揮技能、兵種知識學習訓練, 並定期組織考核, 成績未達標者將被“一票否決”。

“原以為飛行員總‘高高在上’, 沒想到談及地面作戰也頭頭是道, 讓我這個內行很有壓力。 ”在旁進行訓練輔導的特戰旅特戰一營資訊保障參謀、三級軍士長劉輝告訴記者,

開訓以來, 他受邀來陸航旅進行專業指導, 在與飛行員的日常交流中, 明顯感到他們對特戰部隊作戰知識的瞭解和地面指揮素養有了很大提高。 對於下一步開展的戰術協同訓練, 兩個旅的官兵信心滿滿。 (周鈺淞 李龍 周天宇)

採訪手記

緊貼實戰不能靠“紙上談兵”

“只有兩支部隊天天訓在一起, 才能真正融為一體, 這是多少次‘紙上談兵’都換不來的。 ”採訪中, 陸航旅作訓科科長王寶的這段話, 讓記者感受深刻。 自從兩個旅的營區“背靠背”以來, 機關的相關作訓業務更加繁忙, 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把“聯”的思維落實到每次訓練中。

年初開訓, 兩個旅的官兵明顯感到, 只盯著本兵種訓練已遠遠不夠, 只有多研究與諸軍兵種接軌的新戰法才能趕上強軍步伐。如今,觀摩學習、交流實踐已成為兩支部隊的訓練常態,飛行員要學習地面部隊的作戰方式,特戰尖兵要熟知直升機的航速航向,花在路上的時間少了,訓練強度、密度反而提高了。

誠然,要練就默契配合並非旦夕之功,雙方不僅要在技能上、裝備上、思想上有所改變突破,還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演習的摔打磨合,才能練就戰鬥中的心有靈犀。

好鄰居不僅要做好夥伴,更應當好監督員。戰場上錙銖必較,任何一方失之毫釐都有可能導致任務失敗。合作亦是督促,只有雙方互相敢挑刺、敢較真,才能在沙場上少失誤、少出錯,無縫銜接的“團隊賽”才能越打越火熱,聯合制勝的“高速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只有多研究與諸軍兵種接軌的新戰法才能趕上強軍步伐。如今,觀摩學習、交流實踐已成為兩支部隊的訓練常態,飛行員要學習地面部隊的作戰方式,特戰尖兵要熟知直升機的航速航向,花在路上的時間少了,訓練強度、密度反而提高了。

誠然,要練就默契配合並非旦夕之功,雙方不僅要在技能上、裝備上、思想上有所改變突破,還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演習的摔打磨合,才能練就戰鬥中的心有靈犀。

好鄰居不僅要做好夥伴,更應當好監督員。戰場上錙銖必較,任何一方失之毫釐都有可能導致任務失敗。合作亦是督促,只有雙方互相敢挑刺、敢較真,才能在沙場上少失誤、少出錯,無縫銜接的“團隊賽”才能越打越火熱,聯合制勝的“高速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