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體最大!不同尋常的水面電站

1.17

T.O.D.A.Y

「水面光伏」

2017年12月, 全球單體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項目(淮南項目)實現首批並網發電, 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 作為水面專案, 在水文資料不足, 水面情況複雜的情況下, 設備選型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月份, 《能源》雜誌就淮南專案設備選型和設計方面諸多問題諮詢了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 以下是主要內容。

1.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專案在組件、逆變器、匯流箱、浮筒等設備上的選用情況是怎樣的?主要考慮了哪些因素?

答:作為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專案, 同時也是三峽集團首個水面漂浮光伏電站, 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專案在組件、逆變器、匯流箱、浮筒設計採購等方面參照國家“光伏領跑者”政策, 專案30%以上採用先進技術高效元件, 其中, PERC單晶組件占比6%以上, 黑矽多晶組件占比20%以上,

其餘高效組件包括雙面N型、HJT元件等, 所有元件的轉換效率均超過國家“領跑者計畫”技術指標要求。 此外, 優先採購國內先進技術的組串式逆變器占比達到75%, 同時選擇國內具備規模產能、技術成熟的浮體製造廠商。

淮南專案在設計、招標、採購過程中對整體設計方案和設備選型進行科學論證和合理優化,

努力構建大型水面光伏電站投資決策的最佳模型, 最大程度發揮光伏技術的先進性和領跑示範作用。

2.在設計上, 在浮筒系統以及整體設計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答:淮南專案占地面積5000畝, 針對水面光伏特點, 將採煤沉陷區與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有機結合, 全部採用漂浮式浮筒安裝方式。 其中, 浮筒整體採用12°固定傾角提高元件發電量, 元件之間設計專門浮筒運維通道。 同時, 結合當地風速、浪高、水流等實際情況, 設計出安全、合理的錨固系泊方案。

為實現降本增效, 聯合國內專業設計單位、校核機構, 分析探索並創新研究漂浮式系泊系統, 單個浮體方陣佈局緊湊, 模組化設計方案, 便於組件施工安裝, 整體設計與傳統光伏電站相比, 集約化設計突出。 此外, 專案在節約土地資源、減少水量蒸發、抑制藻類生長、提高發電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3.在前期準備時, 三峽新能源借鑒和學習了哪些電站的優點?

答:在專案準備階段, 三峽新能源公司充分結合當地生態環境因素, 發揮地域特點, 將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廣泛接受的漂浮式方案納入優先考慮範圍。 由於目前國內水上光伏電站設計、建設和運維技術尚未成熟, 先後赴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實地調研, 考察在建和已建水面光伏電站建設運營狀況, 主要包括日本AIST、大阪漂浮式光專案、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SERIS、漂浮式光伏發電系統實證對比平臺等, 汲取總結其可靠性、可持續性方面的研究和建設管理經驗。 此外, 還借鑒專案周邊水面光伏電站施工經驗, 實施過程中與國內外科研機構、認證機構、設計單位、總包單位邊總結邊推廣, 探索引領採煤塌陷區整治及轉型發展新途徑。

4.作為最大規模的水面漂浮電站,三峽新能源在設備選型以及設計之初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答:作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淮南專案在光伏組件、箱式變壓器、逆變器、匯流箱等設備選型方面與陸上光伏存在明顯差異,如對元件的抗PID性能、耐候性能要求更高,對逆變器、匯流箱的防水等級要求更為嚴苛;針對採煤沉陷區形成的獨立湖面,基本無準確的水文資料可供借鑒;方陣設計時,理論模型計算缺乏實證檢驗,給專案的實施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隱患。

為使設計方案更加安全可靠,淮南專案委託專業協力廠商校核機構,對風、浪、流等設計邊界條件進行反復研究和對比分析,重新優化,並在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執行。

5.目前水面漂浮電站的設備選型和電站設計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答:目前水面漂浮電站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建設、運營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規範。淮南專案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總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設備選型方面,需注重浮體設計理念,在浮體技術標準制定、生產製造研發、規模化生產方面均需與國內外專業機構合作,促進形成完善統一的浮體工藝標準規範;電站設備採購方面,需結合水面光伏特殊性,重點研究水上設備的系統發電效率,優化設備安裝方式,提高設備運維可靠性。同時,重點開展水上設備抗腐蝕性、抗紫外性、耐老化性、以及防水性能等方面技術研究;電站設計方面,需重點把控電站運維安全,設計理論模型與現場實際需進一步結合,完善錨固系泊系統方案,制定合理的運維檢修方案,總結出一套可複製的水面光伏設計、建設和管理經驗,為後續國內外水面光伏電站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4.作為最大規模的水面漂浮電站,三峽新能源在設備選型以及設計之初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答:作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淮南專案在光伏組件、箱式變壓器、逆變器、匯流箱等設備選型方面與陸上光伏存在明顯差異,如對元件的抗PID性能、耐候性能要求更高,對逆變器、匯流箱的防水等級要求更為嚴苛;針對採煤沉陷區形成的獨立湖面,基本無準確的水文資料可供借鑒;方陣設計時,理論模型計算缺乏實證檢驗,給專案的實施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隱患。

為使設計方案更加安全可靠,淮南專案委託專業協力廠商校核機構,對風、浪、流等設計邊界條件進行反復研究和對比分析,重新優化,並在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執行。

5.目前水面漂浮電站的設備選型和電站設計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答:目前水面漂浮電站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建設、運營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規範。淮南專案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總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設備選型方面,需注重浮體設計理念,在浮體技術標準制定、生產製造研發、規模化生產方面均需與國內外專業機構合作,促進形成完善統一的浮體工藝標準規範;電站設備採購方面,需結合水面光伏特殊性,重點研究水上設備的系統發電效率,優化設備安裝方式,提高設備運維可靠性。同時,重點開展水上設備抗腐蝕性、抗紫外性、耐老化性、以及防水性能等方面技術研究;電站設計方面,需重點把控電站運維安全,設計理論模型與現場實際需進一步結合,完善錨固系泊系統方案,制定合理的運維檢修方案,總結出一套可複製的水面光伏設計、建設和管理經驗,為後續國內外水面光伏電站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