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東售電批零倒掛調查

1.17

T.O.D.A.Y

「編者按」

毫無疑問, 在這輪售電改革的大潮中, 競爭激烈、情況多發、思路超前的廣東售電市場仍然是最為典型的區域。 較高的標杆電價讓廣東成為其他省份售電市場羡慕的對象;但是, 較高的利潤空間之下也往往會醞釀出更多的灰色市場地帶。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 廣東很多發電企業給用戶和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的價格出現了“批零倒掛”的不尋常現象。 這背後有什麼原因?是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攪局, 還是發電企業排擠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

售電公司挑起了價格戰, 用戶的胃口被吊了起來。

但塵埃落定之後, 或許沒有誰是最後的贏家。

隨著電改的不斷深入, 各地的售電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眾多的售電市場中, 各省發展的情況千差萬別, 因地制宜各有各的特色, 但也各有各的問題。

從全國售電市場的發展來看, 第一個開展售電的廣東售電公司在數量和市場交易電量方面老大的位置似乎已被後來者擠掉了。 2017年, 江蘇市場可謂是一匹黑馬, 從9月12日首批售電公司公示到第六批售電公司進場, 短短幾個月, 售電公司數量就達到了166家。 而在售電公司數量最多的山東, 其2018年省內和跨省區總交易電量將不低於1300億千瓦時。

不過, 作為電力市場建設先鋒的廣東售電市場, 仍然是全國售電側交易最為活躍的地方。

無論是發電企業、發電背景的售電公司、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 還是政府以及用戶, 在廣東售電市場上無不活躍, 你方唱罷我登場。

毫無疑問, 在這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大潮中, 競爭激烈、情況多發、思路超前的廣東售電市場仍然是最為典型的區域。

2017年12月4日, 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公佈第十二批列入售電公司目錄企業名單之後, 廣東省具備市場准入資格的售電公司數量增加9家累計將達到368家。 而根據《2017年雙邊協商交易成交情況》的公開, 2017年共有60家發電企業、82家售電企業、6家大用戶參與雙邊協商, 最終申報電量861.24億千瓦時, 成交電量837.05億千瓦時。

“廣東售電市場是被其他省羡慕嫉妒恨的, 因為廣東的標杆電價全國是最高的。 4毛5的標杆電價下, 讓利的空間非常可觀。 ”一家廣東本地的民營售電公司負責人告訴《能源》雜誌記者, “其他省像貴州、山西, 上網的標杆電價很低, 很多只能讓利1分, 甚至有讓利幾厘的。 ”

但是, 廣東售電市場的發展並非只有標杆電價高這類優勢;反過來,

高的利潤空間之下往往會醞釀出更多的灰色市場地帶。

複盤廣東2018年的電力交易, 年度雙邊交易市場可謂精彩紛呈。 11月9日20時21分,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的資料顯示, 全市場已確認長協交易220項, 成交電量達1001.79億千瓦時, 宣告2018年年度雙邊交易落下帷幕。 交易結果看似平淡無奇, 但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有的售電公司哄抬價格, 還有很多發電企業給用戶和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的價格出現了“批零倒掛”的現象, 期間, 主管部門不得不出手整治市場。

為什麼會出現“批零倒掛”?是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攪局?還是發電企業排擠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種種猜測不脛而走。

12月, 《能源》雜誌記者走訪廣東地區數家售電公司, 就2017年月度競價以及2018年年度雙邊之戰進行了實地走訪,

力圖厘清廣東售電市場熱鬧背後的規則。

被吊起的用戶胃口

“讓利不到1毛1就不要來投標!”在記者走訪過的數家售電企業裡, 幾乎每家都提到了這麼一個瘋狂的用戶報價。

2017年9月30號, 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發佈《關於2018年電力市場交易安排的通知》》, 售電公司需要注意手裡簽約的客戶有多少, 並計算要繳納的履約保函。 而在11月9日,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又發佈了《廣東電力市場售電公司履約保函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一系列的舉措無疑是規範售電市場, 提醒各市場主體量力履約, 防止出現違約的現象。

誠然, 廣東的售電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而且發電背景的售電公司依然比較強勢, 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面對如此困境,增值服務還會只是一句口號嗎?大批的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如果還想繼續存活下來,或許真得好好考慮一下做些什麼別的事情了。

“售電未來的方向肯定不會是購銷差價,這個大家都很清楚。而我們是一家專業做節能的公司,目前有一個大型的項目從2017年初做到現在,還沒有落地,項目結合能源物聯網、售電、節能、工業4.0,現在一直在落實。”廣東卡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知亮告訴記者。

批零倒掛的出現是發電企業想先把用戶給搶到手,但是這種用戶對於單個電廠來說,其用戶忠實度並不高,並不是今年給用戶讓利9分,明年的用戶一定還會與之簽約。由於市場上並非一家電廠,如果後來的電廠給出的價格更好,那麼用戶大概率會更換合作夥伴,因為換一個供應商不需要做出多大的改變。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發電側和售電公司的回歸理性,企業都會以保證自己的利潤為最終目標,“批零倒掛”並不會是一個常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售電公司在增值服務上仍然有文章可做。

“增值服務對於排名靠前的幾家售電公司來說,更有必要進行,畢竟他們有這樣的條件而且也有責任去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在這方面,我們這樣的專業公司可能更有經驗,會有合作的空間。”林知亮說。

除了增值服務,越來越接近落地的電力現貨市場也值得售電公司期待。

12月14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南方能源監管局、南網總調、南網科研院、廣東中調、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深圳供電局以及華南理工大學等有關單位參加座談。

有報導稱,關於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技術支援系統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已經發至電網公司、交易中心、各大發電集團及部分售電公司徵求意見,2018年底前在廣東開電力展現貨市場交易在技術層面已基本成熟。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公司面對如此困境,增值服務還會只是一句口號嗎?大批的獨立協力廠商售電如果還想繼續存活下來,或許真得好好考慮一下做些什麼別的事情了。

“售電未來的方向肯定不會是購銷差價,這個大家都很清楚。而我們是一家專業做節能的公司,目前有一個大型的項目從2017年初做到現在,還沒有落地,項目結合能源物聯網、售電、節能、工業4.0,現在一直在落實。”廣東卡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知亮告訴記者。

批零倒掛的出現是發電企業想先把用戶給搶到手,但是這種用戶對於單個電廠來說,其用戶忠實度並不高,並不是今年給用戶讓利9分,明年的用戶一定還會與之簽約。由於市場上並非一家電廠,如果後來的電廠給出的價格更好,那麼用戶大概率會更換合作夥伴,因為換一個供應商不需要做出多大的改變。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發電側和售電公司的回歸理性,企業都會以保證自己的利潤為最終目標,“批零倒掛”並不會是一個常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售電公司在增值服務上仍然有文章可做。

“增值服務對於排名靠前的幾家售電公司來說,更有必要進行,畢竟他們有這樣的條件而且也有責任去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在這方面,我們這樣的專業公司可能更有經驗,會有合作的空間。”林知亮說。

除了增值服務,越來越接近落地的電力現貨市場也值得售電公司期待。

12月14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南方能源監管局、南網總調、南網科研院、廣東中調、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深圳供電局以及華南理工大學等有關單位參加座談。

有報導稱,關於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技術支援系統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已經發至電網公司、交易中心、各大發電集團及部分售電公司徵求意見,2018年底前在廣東開電力展現貨市場交易在技術層面已基本成熟。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