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錦江區因地制宜 對口幫扶簡陽產業發展

簡陽“鎮金大米”遠銷各地(攝影 陳玉婷)

國際線上四川報導(洪偉 通訊員 陳玉婷):“現在種水稻每畝增收500元以上, 收入實實在在提升了。

”成都簡陽市鎮金鎮的水稻種植戶陳大爺享受到了成都錦江區實施產業幫扶的紅利。 去年以來, 成都錦江區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對口幫扶簡陽市鎮金鎮、踏水鎮產業發展, 打響了“鎮金大米”品牌, 大米賣上了好價錢, 加大了對傳統農業扶持力度, 搭建起了產銷平臺, 引進了龍頭企業, 建起了產業園, 鋪平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重塑“鎮金大米”品牌 大米不愁銷路農民增收致富

2017年, 成都錦江區扶貧辦攜手四川省農科院水稻所, 為鎮金鎮引進了德優4727高產雜交優質水稻, 從品種上改良鎮金大米。 通過補貼稻種、農藥、化肥, 幫扶鎮金鎮建設4個水稻基地, 發展水稻示範基地750畝。

據瞭解, 為幫助“鎮金大米”暢通銷路, 成都錦江區扶貧辦投入了20萬元,

幫助建立加工、銷售平臺;引導南山坳村、塘坊村、紅廟山村、二郎村成立了以水稻為特色的合作社, 並為每個合作社投入了5萬元運行資金;由合作社和種植戶簽訂合同, 收購種植戶產出的稻穀, 對稻穀進行加工, 推廣進入市場;從產品包裝設計、推銷、裝袋到送貨, 錦江區扶貧辦幫助牽頭合作社——塘坊土地股份合作社一起完成。

扶持傳統農業 搭建產銷平臺

錦江區還對口幫扶鎮金鎮建設水果基地, 通過摸底老百姓種植果樹的意願, 免費發放水果樹苗, 建成紅廟山村青脆李基地100畝;對口幫扶踏水鎮早熟花生、汶川清脆李項目, 投入6萬餘元, 幫助踏水鎮大樹村發展早熟花生400餘畝、汶川清脆李140餘畝;協助踏水鎮良安村完成了260畝二期錦繡黃桃的種植,

與前期種植的200畝連成片, 投入20萬元幫助良安村與大樹村各建10畝蔬菜種植大棚;此外, 積極引導兩個貧困村組建合作社, 給兩個合作社各注入5萬元資金發展集體經濟。

同時, 錦江區還投入25萬元, 與合作社攜手對踏水鎮所有貧困戶開展精准幫扶, 讓貧困戶利用庭前屋後飼養雞、鴨、豬, 發展庭院經濟;幫助踏水鎮大樹村、良安村完成了101戶貧困戶庭院養殖場建設, 每戶20平米、搭建採光棚10平米;積極開展水果、蔬菜等種植技術培訓, 養豬、養羊等養殖培訓以及就業培訓, 提升村民增收致富的技能。

根據幫扶地區特色優質的農副產品資源稟賦, 錦江區發揮雄厚的商貿業基礎優勢, 精准對接產品供給和市場需求,

加大當地農副產品與各類農產品銷售平臺的對接, 暢通銷售管道, 促進貧困戶“脫貧摘帽”, 實現農民增收。 同時, 根據時節及時組織轄區內社會力量、企事業單位、區級機關各部門認購, 幫助貧困戶排憂解難。 截至目前, 累計銷售番茄、綠色蔬菜、土雞蛋、大米、水產品等農副產品23餘噸, 為貧困戶增收27萬餘元。

村民在金太陽杏子產業園勞作。 (攝影 陳玉婷)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振興農村經濟

為使簡陽市對口幫扶貧困村有源源不斷的脫貧動力, 錦江區積極為其引進項目, 成功引入金太陽杏子產業園落戶鎮金鎮牌坊村, 引入四川省精華(企業)集團在鎮金鎮紅廟山村建設“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

另外, 成都錦江區協助鎮金鎮政府引入四川省精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通過兩年時間在紅廟山村建設總面積約為100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計畫打造畜禽的養殖與銷售, 果樹、蔬菜種植, 以及觀光休閒集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通過產業園建設改變傳統的農業生態結構, 增加農產品的商品量和農業附加值,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振興農村經濟、優化農業結構,帶動周邊農戶進行生態養殖,促進農戶增收,實現共同富裕。

增加農產品的商品量和農業附加值,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振興農村經濟、優化農業結構,帶動周邊農戶進行生態養殖,促進農戶增收,實現共同富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