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女注射水銀自殺!對青春期的孩子這3句話家長千萬不能說!

女孩因早戀與父母吵架, 在體內注射水銀!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 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 家長的反應很正常,

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 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 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

這樣矛盾的心理, 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 而對孩子來說, 意義卻十分重大。 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 對孩子橫加約束, 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 衝突不斷升級。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 建議家長也要學會“科學”對待:

1角色互換, 互相體諒。 父母如果能換了角度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也許不會發生這種衝突。

2最好不要硬碰硬。 有些時候, 孩子表現出“固執”只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 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 父母不可一味指責、懲戒。 在現實生活中, 有些父母因為本身性格很固執, 注重權威感, 當孩子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或被孩子頂撞時,

就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也堅持己見, 死不讓步, 便會爭執不休, 戰火不斷, 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當然, 也有一些家長由於長期溺愛孩子, 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 父母反而唯唯諾諾, 在孩子面前低聲下氣, 也是一種不可取的方法, 同樣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 正確的做法是鼓勵並支持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父母覺得子女的想法過分極端, 或有偏差, 可不直接批評, 可以告訴他們父母是怎樣想的, 有什麼依據和理由等, 而且父母的理由僅供參考, 這時候的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 自己的觀點是受重視的, 內心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這是比較開明、民主的父母的做法。

3與孩子共成長。

家長想要孩子像以前小時候一樣與自己無話不談, 而孩子卻認為自己長大了, 已不是小孩子了, 要獨立的做事, 獨立地思考。 這就是中學階段親子之間容易衝突的原因所在。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 究竟誰對誰非、誰承擔著主要的責任呢?筆者認為家長應承擔著主要的責任。 如果我們用老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效果不明顯或沒有效果, 甚至會不斷地與孩子發生衝突。 因此, 孩子成長了, 我們大人也要成長, 孩子變化了, 我們大人也要變化。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更應該注意“修煉”, 有些話不能說, 有些事兒不能做。

1偷看日記, 頻繁闖入臥室等

父母過於焦慮, 偷看日記, 闖入臥室等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2“你是爸媽全部的希望,

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將生活意義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容易造成孩子的壓力過大, 並且也容易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3“爸爸媽媽吃這麼大的苦可都是為了你呀”

很多家長喜歡進行反復的“感恩教育”, 說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 在某種方面傳遞了焦慮, 可能讓孩子難以承載, 引起孩子的排斥。

4“三天不打, 上房揭瓦”

現在還有一些家長相信只有體罰才能管教好孩子, 但體罰前是否應該思考體罰得是否理性有度?是否在打罵中發洩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憤怒?對於孩子, 打罵可能只是起到一時的作用, 有時候甚至是反作用。

5忙於工作, 忽視家庭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渴望獨立, 但也仍然需要父母合適的關心,

沒有足夠的陪伴, 親子關係不夠穩固, 家長難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 發現問題也難以和孩子有效溝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