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剛剛,國內首個正式允許手機“飛行模式”的航班已經起飛!

民航局解封飛機上的手機禁令已多時, 但遲遲不見實行。 終於在2018年的首月, 航司終於有所動作, 在飛機上刷手機終於再是一個單純的口號, 多家航司紛紛表示今明天開放機上使用手機, 其中中國民航首個開放PED航班海航HU7781已經於今晚起飛, 而且還是海航總裁執飛的那種!

民航局發佈手機解禁新檔

1月16日, 中國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發佈《機上可擕式電子設備、筆記型電腦、電子閱讀器等可擕式電子設備(PED)。

據悉, 海南航空已針對PED設備開放工作, 完成包括政策與操作流程修訂、機組人員訓練等。 但在飛機上使用操作上, 與東航一樣, 海航同樣要求乘客在飛機上使用PED設備時, 要將設備設置到飛行模式, 並聽從機組要求使用。

春秋航空:今年上半年開放機上使用手機

除東航、海航之外, 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表示, 春秋將根據評估指南儘快完成公司評估, 並提交民航主管部門審議。 預計今年上半年, 旅客將在飛機上有條件的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

“屆時, 旅客將有條件的使用手機等設備。 ”張武安補充說, 一旦機組發現有任何干擾情況, 將立即停止手機等可擕式電子設備的使用, 屆時要請廣大旅客務必聽從機組的指導。

距離機上WiFi的普及還有多少距離?

從已宣佈開放機上使用手機功能的航司來看, 如《指南》要求那樣, 雖然在飛機上玩手機不在是夢想, 但關閉PED的蜂窩移動通信功能(語音和資料)成為硬性規定。 因此, 想要實現高空上網, 機上Wi-Fi成為必然選擇。

但是, 目前在國內, 受之前手機禁令等的影響, 目前國內僅有幾個大型航司提供機上Wi-Fi服務。

民航局的《指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空中WiFi行業已經掃清了政策、設備使用等方便的障礙, 但需要指出的是, 相較於國外機上Wi-Fi服務的發展, 國內機上Wi-Fi尚處於試點萌芽階段,

目前存在價格高昂, 頻寬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困局。

有媒體報導, 相關專家表示改造一架飛機, 使其可以提供空中上網業務, 成本大概為幾十萬美元不等。 截止到2017年四季度, 全球的平均覆蓋率已超過25%, 但中國機上互聯網覆蓋率僅約為3%(國內飛機安裝有基於Ku衛星的機上互聯網系統的, 約100架。 如果提高機上互聯網覆蓋率, 就意味著要花更高的價錢改裝飛機。

目前, 機上Wi-Fi主要靠廣告和收取上網費來獲得盈利, 這兩種手段都非常依賴使用WiFi的旅客數。 但是機上WiFi的商業化普遍不被看好。 因為在許多企業的市場調研中, 願意在飛機上花錢連網的乘客, 並沒有想想中那麼多。

當前, 國內提供機上Wi-Fi服務的航司, 主要有東航、南航,其中東航空中Wi-Fi套餐的價格為258元,但目前這兩家航司都只推出免費體驗的服務,來試探市場情況。如東航在帶有航空WiFi功能的航班上,提供50個免費名額體驗價值258元的空中聯網服務。

在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看來,國內短途航線,旅客對Wi-Fi的需求本身沒有那麼高,因此並沒有大面積鋪開做機上Wi-Fi服務,擔心成本收不回來。

因此,相對於國內短途航線,長途航線成為大部分航空公司願意開闢、嘗試機場Wi-Fi服務的場所。由於飛行時間長,除了機上娛樂系統,旅客需要更多娛樂、工作的手段,對Wi-Fi的需求也就變得各位的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長途航線上,中國航司要面對國外航司的競爭,在機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國外航司的機上Wi-Fi功能要普遍,收費規則更明確。因此,由此看來,國內航司在實現機上Wi-Fi普及化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但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空中WiFi進擊的步伐越來愈快。南航、國航、廈航、海航等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均已經從原先的局域網(內網)升級到Ku衛星機上互聯網。以Ku衛星網路的頻寬能力和價格,基本可以配合機上互聯網的試點和小量體驗。

但是要實現全艙乘客的WiFi接入,則需要尋求更高技術手段,這也是未來國內航空公司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有分析師為中國機上互聯網機隊制定的小目標是:到2021年,中國機上互聯網機隊規模有望接近總機隊規模的50%,超過2400架。

編輯 | 王真真

內容部分來源新京報、民航資源網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主要有東航、南航,其中東航空中Wi-Fi套餐的價格為258元,但目前這兩家航司都只推出免費體驗的服務,來試探市場情況。如東航在帶有航空WiFi功能的航班上,提供50個免費名額體驗價值258元的空中聯網服務。

在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看來,國內短途航線,旅客對Wi-Fi的需求本身沒有那麼高,因此並沒有大面積鋪開做機上Wi-Fi服務,擔心成本收不回來。

因此,相對於國內短途航線,長途航線成為大部分航空公司願意開闢、嘗試機場Wi-Fi服務的場所。由於飛行時間長,除了機上娛樂系統,旅客需要更多娛樂、工作的手段,對Wi-Fi的需求也就變得各位的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長途航線上,中國航司要面對國外航司的競爭,在機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國外航司的機上Wi-Fi功能要普遍,收費規則更明確。因此,由此看來,國內航司在實現機上Wi-Fi普及化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但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空中WiFi進擊的步伐越來愈快。南航、國航、廈航、海航等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均已經從原先的局域網(內網)升級到Ku衛星機上互聯網。以Ku衛星網路的頻寬能力和價格,基本可以配合機上互聯網的試點和小量體驗。

但是要實現全艙乘客的WiFi接入,則需要尋求更高技術手段,這也是未來國內航空公司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有分析師為中國機上互聯網機隊制定的小目標是:到2021年,中國機上互聯網機隊規模有望接近總機隊規模的50%,超過2400架。

編輯 | 王真真

內容部分來源新京報、民航資源網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