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適合單著還是雙著?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當今社會, 尤其是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方, 人們保持單身的時間越來越長, 單身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越來越高。 受到一些舊觀念的影響, “剩男”“剩女”們不僅要承受單身的寂寞, 還要接受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 導致很多人脫單心切。 然而,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狀態不同, 別人濃情蜜意的婚姻、戀愛關係不一定適合你。 要想知道自己是單著好還是找個伴好, 可以試著到心理學中尋找答案。

一項綜合了48項研究的分析總結認為, 相比單身者, 處於戀愛關係中的人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其身心狀況也相對更健康。 但這個結論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還要看你是怎樣的人。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社會目標”, 它可以分為“回避型”和“趨近型”。 回避社會目標的人傾向於躲開人際關係, 而趨近社會目標的人願意交朋友。

眾所周知, 維持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並非易事。 一旦確立二人的關係, 就有可能面對諸多的潛在傷害, 例如失望、衝突和背叛。 回避型的人會選擇性地回避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與分歧, 通過避免關係中的負面因素來維持關係。 這類人更容易感到焦慮和孤獨, 對親密關係中的消極事件更警覺,

通常從悲觀的視角來解釋和預測行為, 更傾向於注意關係中的問題, 以回避可能的傷害。

而趨近型的人則會想方設法加強和促進親密關係。 他們對於各種社會關係滿意度更高, 能更積極地看待中性事件, 並且不受負面事件的干擾。 簡單來說, 趨近型的人更關注關係中積極方面, 以獲得最佳的結果。

兩者的不同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同是男朋友約會遲到了, 回避型的人心裡會想:“這麼重要的約會都遲到了, 他根本不愛我。 以後再也不主動約他了, 免得自己再受傷。 ”而趨近型的人會想:“他一般不會遲到的, 應該是有事情耽擱了, 我得去關心一下。 ”

研究發現, 對於回避型的人來說, 單身還是戀愛對他們的幸福感毫無影響, 甚至單著還更快樂一些。 因為他們不用承擔關係中的義務, 也不用時時擔心關係出問題, 還能充分投入到興趣愛好和事業抱負中去。 而趨近型的人單身時簡直是受罪, 幸福感極低。

單身的你, 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更注重關係中的消極部分還是積極部分, 判斷自身的社會目標類型後再決定找不找一個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