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立3年,他掌握了7億部手機,覆蓋10萬消費場所,拿資料跟電商搶客!

文 | 安多 (此文為看點“零售老闆內參”原創內容, 特此聲明,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那是四年以前, 已經在美資公司做了3年銷售的朱智在烤串店做了一個決定, 創業。 他的雄心壯志是:“無論你們做出什麼產品, 我都能賣出去。 ”

創業後, 他賣的第一件產品是智慧會員卡, 三個月內項目以失敗告終。 但正是這次失敗的創業, 讓他踏進了零售業的深水區。 線下實體零售店急切想瞭解顧客的需求, 這讓朱智有了新的想法, 做一款專門研究顧客需求的產品。

1\資料重建“人、貨、場”

通過與線下零售商的充分接觸, 朱智意識到一個問題,

線下零售商並不瞭解自己的顧客, 面對電商的夾擊, 他們更為迫切的希望能瞭解顧客的小心思, 也更饑渴的想要知道去哪裡找到潛在用戶。

用戶到底在哪?給誰投放廣告?這樣龐大的需求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 並且仍未有人嘗試。

朱智的芝麻科技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們研發出一項專利技術, 通過WIFI技術探測顧客移動設備, 採集顧客資訊再與協力廠商資料融合, 以便分析顧客的購物行為和偏好。 再將這些基於場景的資料“包裝、清洗”後賣給線下零售商。

這就是說, 只要顧客手機連接到公共免費WIFI, 芝麻科技就可以通過客流分析技術完成對客流量、動線深度、入店率、複購率、顧客活躍度、來訪週期、深訪率、駐店時長等多維度數據的採集、分析。 商家可以通過資料和銷售業績, 瞭解用戶購買規律, 從而進行銷售策略的轉變。

芝麻科技製造了一個場景, 在這個場景中當你路過心儀的商家, 手機立刻就會收到優惠券;店員推薦試穿的衣服正是你線上上流覽了無數遍的那一件;近期想挑選一雙登山鞋,

品牌廣告就在這時出現在手機上。

朱智說, 這只是個開始。

傳統零售的核心是“場、貨、人”, 朱智看來, 新零售就是以互聯網化的思維, 資料化的管理方法來重構“人、貨、場”。 在這樣的零售升級時代, 芝麻科技的打法是將源自線下最真實的資料, 用資料化手段説明傳統零售企業進行消費者管理、門店管理和品牌管理。

通過免費WIFI, 芝麻撕開資料服務的裂口。 朱智將芝麻科技定位為線下資料服務商, 他們將B2C的思維模式帶給了線下零售, 幫助他們提升顧客體驗, 達到銷售的終極目的。

從應用範圍來看, 線下資料不僅用於行銷領域, 更可以運用于智慧的門店管理, 豐富CRM(客戶關係管理)維度。

2\智慧“識別、預測” 強化用戶體驗

前無古人, 這條路還沒人探索過, 朱智摸著黑過河。 走著走著, 開始有了入局者, 也開始有了追趕者。 “我不敢說芝麻科技的門檻有多高, 因為我們都在探索。 ”話雖如此, 但率先啟程的芝麻科技已經開始攀登智慧識別和預測行銷的新山峰。

在路過某個商家時, 收到其推送的最新打折購物券, 這樣基於地理位置的即時推送已經可以實現, 對於芝麻科技而言, 這樣的場景相對簡單。 他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偏向於售前, 即如何吸引潛在客戶, 對誰投放什麼樣的廣告會促使他關注, 以什麼行銷方式能夠促成他從潛在客戶轉變為會員客戶。

智慧識別和預測行銷才是大資料一顯身手的競技場。


以美妝店為例, 芝麻科技檢測店內的客流資料, 可以掌控每個小時客流變化以及主流人群的興趣所在。 在哪裡開一家賣何種產品的美妝店, 這些資料就是商家想要的答案。

再或者, 通過對商場人群的地理定位, 瞭解來逛這家商場的人大多來自哪裡。 四川人多就可以開設一家川菜館, 廣東人多密集, 就開一家粵菜館。

這些是基於精准資料而來的最準確的一級情報。

作為國內最大的線下資料服務商之一,芝麻科技已經覆蓋線下消費生活場所超過10萬個,累計覆蓋了超過7億台移動終端,並在2000餘商場內進行了部署。核心的場景囊括了母嬰、汽車、化妝品、服裝、房產、購物中心、便利超市等所有能夠進行新零售想像的地方。

線上媒體管道,結合線下場景服務,通過資料能力將其串聯成閉合電路,才能夠真正影響到芝麻科技的目標群體--商家潛在客戶。

通過在消費者漏斗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影響,芝麻科技實現智慧的“識別”“認知”“行動”和“預測”,有效的指導商家進行行銷行動,幫助商家更加緊密的維護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關係。

朱智表示,線下商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體驗式消費”,對於消費者來說,體驗升級在於:獲得有效的感興趣的資訊,到店場景中獲得個性化服務和高效的購物體驗,離店後有持續適合自己的售後服務。

朱智認為,過去,線下零售商依靠導購人員的人為判斷對消費者進行服務,行銷決策成為一種經驗性行為。造成的結果往往是,賣給消費者不適合的產品,推給消費者不感興趣的廣告。

芝麻科技線下資料服務解決的問題也是商家們最核心的需求:讓更多的人知道我,來買我的產品。朱智舉了一個例子:“這裡和電商廣告做個對比,我們剛剛在電商買了一台手機,各個網站就充斥著手機廣告,但實際上,對於已購買完的用戶來說,這些廣告無疑是浪費。如何搶在購買前抓住你的潛在消費者,預測消費者動機,刺激其購買心理,線下資料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芝麻的應對方案是,“一位在本月內到訪過兩三家4S店的顧客,極有可能近期有購車計畫,並處於競品比較期,此時汽車廣告主對其有所行動,很有可能大大刺激他的購買行為。”

在整個消費閉環中,存在多個干預環節,每個階段的干預都有可能將潛在機會轉化成交易行為。針對每一個小細節,芝麻科技用資料解讀使用者內心,提升用戶體驗。

3\給零售商“傻瓜式”服務

在中國,芝麻科技是首位嘗試者。但遠在大洋彼岸已有了先行先試者,Euclid Elements是美國加州一家消費者分析公司,通過讓零售商使用隨插即用感測器或者亦有的WIFI網路來統計消費者資料。朱智偶然得知這家公司的存在,更堅定了芝麻科技要走的這條路。

但基於中國特殊的市場,芝麻科技還需要自己成長。未來怎麼走,朱智沒說,但他已經做了。

他想為零售商提供“傻瓜式服務”。

“我們的專長在於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但是這些資料對於零售商而言就是冰冷的數字。我們需要給他們更清晰的方案,更直觀的結果。”朱智的想像中,芝麻不僅提供資料,更是基於資料的解決方案。

2016年底,芝麻科技推出了資料融合型平臺——“榕樹”,以圖讓更多資料參與到智慧零售中去。“通過幾年的積累,我們發現單靠某一家不可能完成整個生態流程,不可能完全達到零售商在運營過程中的種種需求,所以需要大家合作來做。芝麻專注的部分是線下資料的分析、處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來強化我們的能力。”

芝麻科技與眾多細分領域Wi-Fi運營商進行了合作,如母嬰領域的貝聯,智慧城市領域的贊普、環訊等多種場景資料,構建了高價值線下資料聯盟。

資料分析,看似龐大而複雜。但芝麻科技需要化繁為簡,簡單講,芝麻科技具備資料獲取能力,但這僅僅是第一步,芝麻更專注的在於資料的挖掘處理到應用層。怎樣將資料應用到實際商業中才是芝麻科技真正想要發力的地方。

止步於資料分析和報告,並不能滿足零售商的需求。芝麻科技一直朝著“傻瓜式產品”方式推進。

作為隱形的寶藏,資料正潛移默化改變著線上、線下的消費習慣,無論是通過線上佈局線下,還是通過線下引流到線上,都需要更為精准而海量的資料支援。作為線下實體零售服務商,芝麻科技仍需要更多高價值多場景的資料來源介入平臺,並通過不斷挖掘線下資料價值,實現未來零售的智慧化。

目前在芝麻科技“榕數”平臺裡已經接入10萬餘節點。朱智預測,未來資料節點規模將達到數百萬,萬物互聯將驅動更多的資料產生,而智慧的平臺結合海量資料將帶來更智慧的生活與商業。芝麻科技的未來,不僅是線下資料服務商,還可能是實體零售界的Google Analytics。

作為國內最大的線下資料服務商之一,芝麻科技已經覆蓋線下消費生活場所超過10萬個,累計覆蓋了超過7億台移動終端,並在2000餘商場內進行了部署。核心的場景囊括了母嬰、汽車、化妝品、服裝、房產、購物中心、便利超市等所有能夠進行新零售想像的地方。

線上媒體管道,結合線下場景服務,通過資料能力將其串聯成閉合電路,才能夠真正影響到芝麻科技的目標群體--商家潛在客戶。

通過在消費者漏斗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影響,芝麻科技實現智慧的“識別”“認知”“行動”和“預測”,有效的指導商家進行行銷行動,幫助商家更加緊密的維護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關係。

朱智表示,線下商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體驗式消費”,對於消費者來說,體驗升級在於:獲得有效的感興趣的資訊,到店場景中獲得個性化服務和高效的購物體驗,離店後有持續適合自己的售後服務。

朱智認為,過去,線下零售商依靠導購人員的人為判斷對消費者進行服務,行銷決策成為一種經驗性行為。造成的結果往往是,賣給消費者不適合的產品,推給消費者不感興趣的廣告。

芝麻科技線下資料服務解決的問題也是商家們最核心的需求:讓更多的人知道我,來買我的產品。朱智舉了一個例子:“這裡和電商廣告做個對比,我們剛剛在電商買了一台手機,各個網站就充斥著手機廣告,但實際上,對於已購買完的用戶來說,這些廣告無疑是浪費。如何搶在購買前抓住你的潛在消費者,預測消費者動機,刺激其購買心理,線下資料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芝麻的應對方案是,“一位在本月內到訪過兩三家4S店的顧客,極有可能近期有購車計畫,並處於競品比較期,此時汽車廣告主對其有所行動,很有可能大大刺激他的購買行為。”

在整個消費閉環中,存在多個干預環節,每個階段的干預都有可能將潛在機會轉化成交易行為。針對每一個小細節,芝麻科技用資料解讀使用者內心,提升用戶體驗。

3\給零售商“傻瓜式”服務

在中國,芝麻科技是首位嘗試者。但遠在大洋彼岸已有了先行先試者,Euclid Elements是美國加州一家消費者分析公司,通過讓零售商使用隨插即用感測器或者亦有的WIFI網路來統計消費者資料。朱智偶然得知這家公司的存在,更堅定了芝麻科技要走的這條路。

但基於中國特殊的市場,芝麻科技還需要自己成長。未來怎麼走,朱智沒說,但他已經做了。

他想為零售商提供“傻瓜式服務”。

“我們的專長在於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但是這些資料對於零售商而言就是冰冷的數字。我們需要給他們更清晰的方案,更直觀的結果。”朱智的想像中,芝麻不僅提供資料,更是基於資料的解決方案。

2016年底,芝麻科技推出了資料融合型平臺——“榕樹”,以圖讓更多資料參與到智慧零售中去。“通過幾年的積累,我們發現單靠某一家不可能完成整個生態流程,不可能完全達到零售商在運營過程中的種種需求,所以需要大家合作來做。芝麻專注的部分是線下資料的分析、處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來強化我們的能力。”

芝麻科技與眾多細分領域Wi-Fi運營商進行了合作,如母嬰領域的貝聯,智慧城市領域的贊普、環訊等多種場景資料,構建了高價值線下資料聯盟。

資料分析,看似龐大而複雜。但芝麻科技需要化繁為簡,簡單講,芝麻科技具備資料獲取能力,但這僅僅是第一步,芝麻更專注的在於資料的挖掘處理到應用層。怎樣將資料應用到實際商業中才是芝麻科技真正想要發力的地方。

止步於資料分析和報告,並不能滿足零售商的需求。芝麻科技一直朝著“傻瓜式產品”方式推進。

作為隱形的寶藏,資料正潛移默化改變著線上、線下的消費習慣,無論是通過線上佈局線下,還是通過線下引流到線上,都需要更為精准而海量的資料支援。作為線下實體零售服務商,芝麻科技仍需要更多高價值多場景的資料來源介入平臺,並通過不斷挖掘線下資料價值,實現未來零售的智慧化。

目前在芝麻科技“榕數”平臺裡已經接入10萬餘節點。朱智預測,未來資料節點規模將達到數百萬,萬物互聯將驅動更多的資料產生,而智慧的平臺結合海量資料將帶來更智慧的生活與商業。芝麻科技的未來,不僅是線下資料服務商,還可能是實體零售界的Google Analytic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