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合肥建立大水缸保護長效機制 24小時“保姆式”看護管理

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是700多萬合肥人的“大水缸”, 水質情況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近日, 記者從廬陽區獲悉, 為保護好合肥的“大水缸”, 大楊鎮制定了“保姆式”看護管理制度, 從根本上切斷污染源, 築起水質安全防護網。

自合肥市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年動員大會召開以來, 大楊鎮組織工作人員100餘人次, 在前期摸排的基礎上, 對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周邊6處、800多立方米生活建築垃圾進行集中清理;剷除菜地3000餘平方米, 吹響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動號角。

從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著手, 大楊鎮引進專業看管公司, 對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進行24小時看護管理服務, 重點對私搭私建、偷倒垃圾、毀綠種菜等行為進行監管。 同時, 該鎮還專門成立了沿岸村居管護隊, 為水庫周邊村居配備了一名專職環保隊員, 每日至少開展一次巡查活動, 將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並明確有關責任人第一時間介入協調解決, 確保環境保護無死角, 為城市的“大水缸”築起安全防護網。

有關負責人介紹, 為從根本上清除水環境污染, 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圍繞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周邊環境整治, 近年來, 該鎮相繼完成水庫村、謝崗村等5個水源保護區內的村居搬遷,

清退各類畜禽養殖、蔬菜大棚、花卉種植等近4000餘畝, 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完成水庫涵養林種植面積68萬平方米, 累計投資3150多萬元。

“城水共生、人水和諧是大楊今後的發展方向, 這也是提升城市管理品質的應有之義。 ”大楊鎮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 大楊鎮將以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沿線良好生態環境為依託, 充分發揮“水”和“林”的獨特優勢, 打造一批沿水休閒驛站, 計畫建設藍城小鎮、國學藝術小鎮、東風畫家小鎮等特色小鎮。 同時, 還將打造四裡河路南向北和自合淮路南向北的濱水景觀走廊, 營造“一路皆景”的優美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