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李軍

2018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明確鄉村振興戰略路線圖及重點任務的同時, 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途徑之一在於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這是立足于國情農情做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部署。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 其意義並不低於發展新型經營主體。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 我國農業經營中小規模的兼業農戶仍然會占大多數, 他們仍將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 據統計, 我國40%的耕地是由280萬家的各類型新型農業主體負責經營, 而剩下的兩億多農戶經營著另外60%的耕地, 農業生產仍是以普通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要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 走共同富裕、共同振興之路, 這也是新時代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品質興農之路。 要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 就要徹底改變傳統小農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生產現狀, 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 把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聯結起來, 實現小農戶和大服務的對接, 以此形成規模、提高效益、節本增效, 引導小農生產實現農業現代化, 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面臨的“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突出難題。 只有保證小農戶不落伍, 才能真正的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目前, 我國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層次格局初步形成,

服務內容逐步多元化,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為主導、多元化市場主體廣泛參與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 隨著農戶經營規模的擴大, 農業生產對資訊、資金、機械等生產要素的需求隨之增加, 且經營風險也明顯加大, 農戶難以獨立完成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客觀上需要社會化服務為其提供支撐。 但是這些服務更多的提供給了新型經營主體, 而很難在佔有多數地位的小農群體中普及, 其中原因有三點:

首先, 實地調研發現, 與種植大戶相比, 小農戶在產前和產後環節的滿足率要相對低。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在於小農戶受到教育水準有限、認知能力不足等客觀條件的制約,

獲得資訊金融等類的服務管道受限;而大戶自身經營者素質和運營能力較強, 與企業、相關機構或者政策導向聯繫緊密, 從而使兩者在產前、產後環節具有較大的差距。

第二, 小農戶地塊不連片、不規則, 種植產品不一致等問題, 許多社會化服務難以對零散的普通小農戶開展, 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小農戶無法參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

未來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加快, 小農戶對社會化服務需求會繼續增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作為一項農業生產經營機制的政策創新, 農業社會化服務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既能破解“小農戶”難以實現“大生產”的難題, 又有利於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發展, 是實現小農戶聯結現代農業的重要管道。 (光明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