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ofo深陷輿論危機是共用單車行業的集體焦慮

共用單車這齣戲, 越來越讓人看不明白了。 本以為2018年ofo和摩拜會合併, 結果兩家沒有合併;本以為小藍單車會銷聲匿跡, 結果滴滴復活了小藍;本以為哈羅單車會倒掉, 沒想到找了阿裡當乾爹……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國內一門戶爆料稱, ofo訂單較峰值跌六成, 帳戶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 消息傳出, ofo立即回應, 一場公關戰隨即拉開了序幕。

誰要置ofo於死地呢?

在共用單車行業, ofo一直在爭議中前行。 眼下, ofo再次深陷輿論危機。 與此前不同的是, 這次輿論著實有些狠, 大有要置ofo於死地的意味。

門戶的報導中這樣寫道:從本周開始, ofo公司帳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人民幣, 若按照ofo每月4-5億元的人員工資和運維等支出、以及持續流出的押金計算, ofo手上的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

作為一個旁觀者, 我們無法分辨報導的真假, 只能做一些分析。 如果ofo的狀況真如報導中所說,

那意味著ofo的資金鏈會在2月份斷裂。 如果沒有後續資金的支持, 下個月ofo就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ofo都要倒閉了, 那摩拜呢?無論是融資額度, 還是市場份額, 兩家都高度相似。 如果ofo真的要倒閉, 那摩拜能逃過一劫嗎?

顯然, 從邏輯上來說ofo資金鏈緊張的真實性並不大。 雖說ofo仍然屬於創業型公司, 但財務流程肯定也非常規範, 相關的財務資料也是高度機密。 所以, 媒體很難拿到一些公司的財務資料。 當然了, 這僅僅是個人的分析, 不排除有內鬼的可能。

更讓人生疑的是, 資金緊張是共用單車的通病, 門戶為何拿ofo說事兒呢?加之門戶歸屬的集團投資了摩拜, 這無疑會影響報導的客觀性。 看來, 這很有可能是有人要故意搞臭ofo。

共用單車的行業焦慮

在很多人看來, 門戶的一則報導讓ofo深陷輿論危機。 殊不知, 經歷了一番激烈廝殺過後, ofo和摩拜近乎壟斷了這一市場。 暫且不說報導的真實性, 如若ofo真的陷入資金危機, 那整個共用單車行業恐怕也不好過。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

無論是摩拜, 還是ofo, 抑或是倒下的酷騎單車和小藍單車, 所有的共用單車平臺都是同一個模式。 那些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共用單車品牌, 不是輸在了單車的數量上, 也不是輸在了單車的覆蓋城市, 更不是輸在了單車的騎行體驗上, 而是輸在了沒有“忽悠”來投資。 最早倒下的一批共用單車品牌, 是融資額度最少的, 這才是死亡的原因。

同樣, 摩拜和ofo雖然是國內共用單車行業一線陣營的強者, 但同樣難以擺脫資金緊張的尷尬。 由於共用單車行業尚未盈利, 前期為了爭奪用戶, 摩拜和ofo比拼燒錢。 行業的惡性競爭, 讓兩家企業遲遲沒有形成造血能力, 只能靠資本輸血。 一旦失去資本的支持, 共用單車平臺資金鏈就會緊張, 摩拜和ofo也不例外。

雖說摩拜和ofo的融資次數比較多, 但這並不代表這兩家共用單車平臺不缺錢。 眼下, 有門戶爆料稱ofo帳面上沒有錢了, 那麼摩拜帳戶上還有錢麼?一味去質疑ofo, 卻忽略了摩拜, 這值得人們深思。

客觀地說, 在整個共用單車行業還未盈利的市場背影下, 媒體說ofo資金鏈緊張,有點兒五十步笑百步的意味。不盈利,哪家共用單車平臺的資金鏈緊張,只是時間早晚的總是。所以,眼下深陷輿論危機的絕不僅僅是ofo一家,整個行業恐怕都已經面臨深深的焦慮之中。

媒體說ofo資金鏈緊張,有點兒五十步笑百步的意味。不盈利,哪家共用單車平臺的資金鏈緊張,只是時間早晚的總是。所以,眼下深陷輿論危機的絕不僅僅是ofo一家,整個行業恐怕都已經面臨深深的焦慮之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