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國教育Q&A丨為孩子選擇英國中學時,學校排名是唯一參考標準嗎

新年伊始, 鉑會教育團隊將繼續通過“英國教育Q&A”欄目為對英國教育有興趣、有需求的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

眾所周知, 英國具有眾多全球矚目的頂級中學, 在不少中國家長的思想觀念裡, 似乎只有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就讀, 他/她才有可能升入牛津、劍橋, 而只有考入這兩所大學才是送孩子去英國讀書的唯一目標。 這樣的想法, 真的正確嗎?

Q 我和我先生正在為孩子擇校做準備。 總聽到身邊朋友說, 既然決定送孩子去英國讀中學, 那終極目標就是把孩子送進牛津或劍橋, 別的大學無需考慮。 所以必須先削尖腦袋把孩子送進那些考試排名靠前的中學, 大學升入牛津、劍橋的可能性才會越大。 我們很疑慮, 給孩子選擇英國中學時, 是否只應該參考學校的排名呢?

A 越來越多中國精英家庭選擇讓孩子在中學階段去英國讀書, 少小留學已然是潮流趨勢。

在進行擇校時, 不少中國父母的選擇標準似乎只有一項, 即學校排名。 因為在不少家長的概念裡, 無論孩子資質如何, 考取牛津或劍橋似乎是去英國讀中學的唯一目標, 而學校排名越靠前, 孩子將來考取這兩所名校的幾率就越大。 但學校排名真能代表一切嗎?家長究竟該如何理性看待學校排名, 以幫助孩子做出最為適合且合理的選擇呢?

首先, 畢業生升入頂尖大學的比例的確是擇校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參數, 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所學校的學術實力——通常情況下, 學校排名越高, 學生考入牛津、劍橋的比率就越大。

但還需要弄明白的是, 該校學生入讀牛津、劍橋比率如此之高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諸如像溫徹斯特、威斯敏斯特、威雅、伊頓等頂尖中學, 招生程式和標準可謂十分嚴酷, 這使得他們每年招收的學生幾乎都是最聰明, 最具學習能力、創造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們。 從某種程度說, 這些學生在入校時就已經具備升入牛津、劍橋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

而並不完全是學校培養了這些優秀品質。 中學階段的教育需要給予的是激勵這些孩子更加努力學習, 培育他們的自信心, 並使他們在學校配備的優質資源中得以全面發展。

假如, 一個學術能力及綜合資質未及此類學校篩選標準的學生僥倖進入這樣的學校就讀,

這個孩子的成長路徑會是怎樣呢?非常有可能的是, 這種快節奏的學習氛圍會使孩子在各科學習中面臨巨大壓力, 而此類學校通常不會有額外的課外學術輔導和説明, 不需要多長時間, 孩子就會變得痛苦不堪, 倍感掙扎, 自信心逐漸喪失而進入不斷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泥潭之中。 這種境況並不是孩子不夠努力或者態度不端正, 而是他/她進入到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中。

事實上, 幫助孩子找到一個適合於他/她的學校, 才是對孩子人生真正的負責。 因為在那裡, 他/她才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提高學習能力, 獲取更好的學習成績, 以及在與同學的人際交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過去在幫助孩子做申請規劃和擇校的過程中,會發現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績優異、聰明伶俐、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但遺憾的是英語表達能力匱乏,無法強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缺乏優秀的英語表達能力,就很難在頂尖英國中學生存。在這種情況下,提供更多額外英語輔導的學校就顯得難能可貴,這種持續的幫助會使得孩子快速打破語言壁壘,融入學校及群體,進而迅速且穩步地提升學習能力和效率。這樣的擇校選擇,似乎比家長們一心期盼孩子立即被名校錄取並直入牛津、劍橋更切實際。

我們或許也曾聽說,某個學生在中國公立學校讀書時,雖然非常刻苦努力,學習態度沒有問題,但就是考試成績平平。去英國讀書後,卻能在短短時間內進步迅猛,很多學科成績都名列前茅,同時還發掘了父母以前都不知曉的潛能,例如繪畫、音樂、體育等等。出現這種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孩子沒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或老師的教育方法不恰當,沒能激發孩子的潛能,更甚者還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等等。在這種情境下成長的孩子,正確的擇校更為重要。那些會對學生的學習困難提供非常多支持和輔導的學校,將會使得孩子們如魚得水,激發無限潛能。

總的來說,擇校時,學校排名可作為考量因素,但卻不是全部。我們應該以孩子的能力、潛力、興趣、需求等作為基本的考量標準,綜合考慮學校的學術水準、師資、寄宿管理、學術支持、課外活動資源、課外興趣支持、招生標準以及地理位置、學校規模、單性別學校或混合學校等眾多方面去綜合評估一個學校是否為正確選擇。

正如鉑會創始人子薇女士所言,“就像地球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亦各有不同,每個優秀孩子實現夢想的路徑都是不同的。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儘量避免以家長的意志和理想去要求和塑造孩子,而應該盡可能讓孩子做他們自己,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希望孩子們的每個選擇都是正確的抉擇。

過去在幫助孩子做申請規劃和擇校的過程中,會發現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績優異、聰明伶俐、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但遺憾的是英語表達能力匱乏,無法強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缺乏優秀的英語表達能力,就很難在頂尖英國中學生存。在這種情況下,提供更多額外英語輔導的學校就顯得難能可貴,這種持續的幫助會使得孩子快速打破語言壁壘,融入學校及群體,進而迅速且穩步地提升學習能力和效率。這樣的擇校選擇,似乎比家長們一心期盼孩子立即被名校錄取並直入牛津、劍橋更切實際。

我們或許也曾聽說,某個學生在中國公立學校讀書時,雖然非常刻苦努力,學習態度沒有問題,但就是考試成績平平。去英國讀書後,卻能在短短時間內進步迅猛,很多學科成績都名列前茅,同時還發掘了父母以前都不知曉的潛能,例如繪畫、音樂、體育等等。出現這種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孩子沒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或老師的教育方法不恰當,沒能激發孩子的潛能,更甚者還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等等。在這種情境下成長的孩子,正確的擇校更為重要。那些會對學生的學習困難提供非常多支持和輔導的學校,將會使得孩子們如魚得水,激發無限潛能。

總的來說,擇校時,學校排名可作為考量因素,但卻不是全部。我們應該以孩子的能力、潛力、興趣、需求等作為基本的考量標準,綜合考慮學校的學術水準、師資、寄宿管理、學術支持、課外活動資源、課外興趣支持、招生標準以及地理位置、學校規模、單性別學校或混合學校等眾多方面去綜合評估一個學校是否為正確選擇。

正如鉑會創始人子薇女士所言,“就像地球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亦各有不同,每個優秀孩子實現夢想的路徑都是不同的。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儘量避免以家長的意志和理想去要求和塑造孩子,而應該盡可能讓孩子做他們自己,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希望孩子們的每個選擇都是正確的抉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