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測試基礎知識:振動監測儀器的六種測量誤差?

為了獲取準確可靠的振幅測量值, 首先應瞭解目前一般振動監測儀器振幅測量產生誤差的原因及其大致量值的概念, 不同型號的振動儀器引起的振幅測量誤差, 總體來說, 可分為以下六種。

1、線性誤差

不同量程下的指示值與實際值的偏差不是線性關係, 但目前各類不同的型號的振動監測儀器線性誤差均在3% 以內。

2、頻率誤差

由於振動感測器, 特別是速度感測器和二次儀錶, 只有在規定的頻率範圍內才能正常工作, 因此被測振動的物體頻率若高於或低於監測儀器的工作頻率範圍, 指示值都會產生明顯的誤差。 但目前使用的各類合格的振動監測儀器, 在工作頻率範圍內, 其頻率誤差一般小於3%~5% 。

3、電磁干擾

在現場, 特別是靠近發電機、勵磁機的位置, 都存在著較強的交變磁場, 此時若對感測器和二次儀錶的干擾性能未作考核, 儀錶指示值有可能會產生嚴重失真。

但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振動儀器。 均作了嚴格的抗干擾性能試驗, 而且在現場不同類型振動儀器指示值存在明顯偏差時, 其測量點往往不是在發電機和勵磁機軸瓦處, 而是在汽輪機軸瓦上。

4、標定偏差

在振動監測儀器工作頻率範圍內, 指示值與實際值有偏差時, 往往首先會想到的是標定不准, 應重新進行標定。 這種現象在以往國內振動標準傳遞技術相對落後時較為常見, 目前對大多數振動監測儀器而言, 其標定誤差均在3%~6%以內。

5、波形誤差

儀器在振動臺上標定時, 接受的振動是規則化的正弦波振動, 但在現場測量的實際振動往往是多種振動頻率疊加的諧波, 而且還有較大的非週期性振動分量,

從而會引起附加的測量誤差, 這種誤差稱為諧波誤差。

被測的振動波形偏離正弦信號越遠, 波形誤差越大, 所以這種誤差只發生在測量同頻振幅時, 而測量基頻、半頻和2倍數振幅時要經篩檢程式, 這些頻率振動信號是純正弦信號, 所以不存在波形誤差。

由進一步試驗研究得出, 二次儀錶採用不同的檢波方式, 在不同的諧波信號下, 儀錶波形誤差會有較大的差別, 其最大誤差可達-29.3%~+183%, 即儀錶指示值可能偏小30%, 或偏大1.8倍。 但這種測量誤差, 僅僅是從振動能量出發來說的。

6、非週期性振動指示值失真

上述分析的振動監測儀器引起各類測量誤差, 均指在測量週期性振動的情況下發生, 在汽輪發電機組上還存在一種振動,

稱為非週期性振動。 例如隨機振動, 從振動波形上看, 在進行採樣的一段時間內, 不會出現相同的振動波形。

在使用一般的振動監測儀器測量這種非週期性振動, 其指示值晃動不定, 無法讀數。 測量這種振動引起誤差的原因有:

(1) 速度感測器簧片振動系統不穩定共振

目前測量軸瓦振動用的速度感測器的自振頻率為8~12Hz, 這一頻率正好位於隨機振動2~25Hz的頻率範圍內, 使速度感測器簧片系統發生共振, 加之非週期性振動的激勵, 造成不穩定共振, 振幅本來不穩定的隨機振動, 通過簧片系統的共振放大, 使輸出信號波動幅值放大而失真。

(2) 指示值晃動使測量值失真

一般振動監測儀錶不論是數位式還是指標式的,

輸入的若是穩定的週期性信號, 儀錶指示值穩定也有一個時間過程, 這一過程變化很快, 肉眼不易觀察到, 輸入的若是非週期性振動信號, 振動信號波動週期大於或等於儀錶顯示的週期, 則將會造成儀錶指示值還未回落到穩定值, 新的信號又輸入, 儀錶顯示值又突然升高。

要使儀錶指示值穩定, 只有在振動信號的波動週期小於儀錶顯示週期的情況下, 但此時儀錶顯示值只反映了波動的平均值, 而且目前設備機組上發生的隨機振動週期為0.04~1.0s(頻率為25~1Hz), 所以使用一般的振動監測儀錶進行測量時, 即使採用渦流感測器, 輸出信號不存在不穩定共振放大, 其指示值也會失真。

測量的失真程度與儀錶顯示週期直接有關, 顯示週期越長,非週期性振動分量越大,失真越嚴重。不同類型的振動監測儀錶,測量同一點振動,其指示值往往有1~2倍的差別。

顯示週期越長,非週期性振動分量越大,失真越嚴重。不同類型的振動監測儀錶,測量同一點振動,其指示值往往有1~2倍的差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