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鐘聲:全球治理關鍵在於順應歷史潮流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如何看待這場變局是影響全球治理的關鍵

“2018年元旦, 我不再提出呼籲。 我向我們的世界發出一個警報——一個紅色警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的新年致辭, 警醒世人重視應對全球性問題。 如何彌合分歧、重建信任、加強團結, 進一步加強全球治理, 這是2018年世界各國應該思考的問題。

回望2017年, 世界經濟實現國際金融危機爆發10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本營被消滅, 波恩氣候大會為《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如期完成奠定良好基礎……但與此同時, 國際形勢依舊變亂交織。 貿易保護主義聲浪洶湧, 極端組織外溢效應衝擊世界多國, 難民問題難覓根本解決之道。 美國接連“退群”, 多邊主義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失序”“混亂”“茫然”……不少西方學者在看待當前世界時似乎患上了集體焦慮症。

去年2月, 慕尼克安全會議以“後真相、後西方、後秩序?”為主題, 正是這種心理的體現。 近一年後, 這種心理造成的陰影仍在擴散。 “西方分裂與世界失序”, 這是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今年初發表評論的標題。 美國諮詢機構歐亞集團甚至把2018年同2008年相提並論, 認為“如果要挑一年可能迎來一場意想不到、地緣政治角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危機的話, 感覺像是2018年”。

的確,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如何看待這場變局是影響全球治理的關鍵。 與其說世界失序、混亂, 不如說是變革與調整。 前者反映的是自我視角和消極心態, 後者才是順應潮流的積極心態。 世界銀行近日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

2018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預期為4.5%, 是發達經濟體增速的2倍以上,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大貢獻國。 這些充分說明, 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在繼續, 國際格局日趨均衡的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

國際格局的調整, 必然帶來全球治理參與者角色的變化。 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作用在上升, 領先的高收入國家主導的時代已經結束。 看不到或錯判這種積極變化, 就會導致在歷史進程中出錯牌, 擾亂全球治理。 發達國家只有承認並適應這種新現實, 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協作, 才能共同彌補全球治理赤字。 一邊大喊國際公共產品不足, 一邊冷漠對待加強全球治理呼聲;一邊擔心世界失序,

一邊肆意破壞多邊國際體系;一邊擔心其他國家搭便車, 一邊炒作他國“填補全球領導力空白”;一邊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一邊揮舞保護主義的大棒, 執意當“21世紀的魯濱遜”……這些落後于歷史潮流的言行, 只會貽誤加強全球治理的最佳時機, 給世界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

2018年, 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的聲音依舊強勁, 反全球化之風和貿易保護主義仍將是世界經濟復蘇的大敵。 但可喜的是, 順應歷史潮流、追求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之道, 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在全球興起。 繼去年以“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為主題後,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主題定為“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強合作”;今年將在阿根廷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為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建設共識”為主題,

延續杭州峰會和漢堡峰會成果;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將以“把握包容性機遇, 擁抱數位化未來”為主題……開放、包容、團結、合作的共識將不斷凝聚。

新時代需要新思維。 只有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 集各國力量和智慧化解全球性挑戰, 才能為人類創造更加和平繁榮的美好未來。 這樣的未來, 需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締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