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倖存入庫的“主席用瓷”是怎樣流入社會的呢?

1982年, 春節前夕, 研究所將封存的部分“7501”連同其他庫存產品一起分發給了本所職工, 其中也包括試驗時留下的釉上彩“水點桃花”。

據說,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 當時在分“7501”時, 只分了碗、盤、杯、勺等小件物品, 像飯鍋、品鍋等大件產品和碗蓋等均未分。

就私人收藏而言, 早在1986年國內就有一位陶瓷家開始注意到“主席用瓷”的特殊意義, 並托友人在“陶研所”的職工中收購“7501”。

在最初兩年裡, 他所收的產品中大部分是釉上彩實驗品“水點桃花”,

只有少部分是釉下彩“7501”產品中的碗和盤, 直到1989年, 中國工藝美術館(今百盛購物中心)落成時, 國家輕工業部在此舉辦了一次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 “陶研所”開發部主任帶隊來京參展, 並帶來一批所藏“7501”珍品, 大約有近百件, 所有的碗、盤、壺、合、鍋等容器均配有蓋子。 這是當時除中南海藏品之外人們所能見到的最多最全的一套“7501”, 這位陶藝家不失時機地將其全部買下。

更有意思的是, 此後不久有一位景德鎮的陶瓷商人, 在“陶研所”的倉庫裡發現了一批素白胎, 立刻被它那晶瑩如玉的質地所吸引。 這批素白胎就是當年開始試製“主席用瓷”釉上彩“水點桃花”時留下的半成品。 於是這位獨縣慧眼的陶瓷商將其全部買下後,

高薪聘請景德鎮仿古高手、按照官窯器的紋飾進行彩繪, 並在圈足內書寫“雍正年制”、“乾隆年制”、“慎德堂制”和“居仁堂制”等款識, 冒充古董出售, 著實讓一批海內外古董商和收藏家“打了眼”。

曾有報刊發表《中南海用瓷留下的遺憾》一文,

文中談到有一位海外陶瓷商對“主席用瓷”的收集是在1992年, 時間要晚了許多。 據行家稱, 該文關於“這位陶瓷商把從民間收購來的散件按照原來的設計拼組成套”的說法也令人懷疑。 因為除當年送入中南海的“主席用瓷”外, 流散於民間的“7501”要想拼組出完整的一套(一套是138件, 而不是該文所說的30件)是完全不可能的。 至於該文將當時生產的釉上彩與釉下彩瓷均劃歸“主席用瓷”更是錯誤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