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這種“等靠要”思想該被洗洗腦了!

精神貧困成扶貧最硬骨頭:我是窮人我怕誰?

隨著脫貧工作進入深水區和關鍵期, 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記者在湖北、貴州、吉林、山西等地走訪時發現, 部分地區貧困戶中存在較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 不配合脫貧甚至抗拒脫貧。 “精神貧困”正成為脫貧攻堅路上難過的坎、難爬的坡。

“坐在門口曬太陽, 等著政府送小康”

基層扶貧幹部告訴記者, 如今, 少數自身具備脫貧條件卻拒不主動脫貧的人令基層扶貧工作“傷透腦筋”。 他們通常坐等扶貧幹部主動上門、靠著底線政策苦捱、別人有的待遇自己一樣不能少……有些貧困戶還產生了“日子過不下去有國家兜底”的心態。

“坐在門口曬太陽, 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現象並不鮮見。 山西省一名扶貧幹部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有個貧困戶, 40多歲, 身體健康, 因為好吃懶做, 老婆跑了。 以前還種點地養活自己,

現在家裡的七八畝旱地乾脆不種了, 等著救濟。 我們上午9點去他家, 還沒有起床。 ”

一些貧困戶以前就懶散饞, 不願意勞動, 現在一沒有生活來源就去找政府, 給基層扶貧工作帶來“破窗效應”, 有些“懶漢”甚至還影響了其他貧困戶的脫貧思想。

“一些地區甚至還形成一種文化, 認為犧牲休閒時間去獲得收入是很傻的事情, 打打麻將、喝喝小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如果政府給他們扶貧救助, 他們就正好借機減少勞動, 扶貧變成了‘養懶漢’。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說。

鄂西山區一位退休的縣委書記指出, 在精准扶貧過程中, 有少數老百姓出現了這樣的心態:“我是窮人我怕誰!”“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誰!”貧困戶對上門幫扶的幹部很麻木,

認為脫貧是幹部們的事, 與自己無關。

記者走訪瞭解也發現, 在目前的貧困人口中, 除了一部分確因身體等原因無法自己脫貧之外, 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屬於主觀上缺乏脫貧動力的“精神貧困”, 把貧困歸咎於外因, 一味“等靠要”。 這種現象在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小學生夢想當貧困戶現象令人唏噓

近日, 一篇署名為“某貧困縣小學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網路上熱傳。 這篇講述理想的作文裡有這樣一句話:“我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貧困戶。 ”讓孩子說說理想, 說說志向, 這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 但沒想到的是, 現在竟然聽到孩子“夢想當貧困戶”, 孩子的夢想從哪裡來?顯然是成人世界的投射。 由此可見, “夢想當貧困戶”更需“精神扶貧”。

孩子為何“夢想當貧困戶”?因為孩子們看到一些貧困戶“什麼也不幹, 就能享受各種扶持、優待”, 讓人“欣羡”。 當貧困戶似乎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 什麼也不幹, 竟然什麼也不缺, 這樣的生活的確是讓孩子們羡慕, 但問題是,

這樣的貧困戶卻有違扶貧政策。

這種現象無疑給當前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那就是如何治懶。 要知道, 脫貧攻堅戰中, 政府再怎麼幫扶也是外力, 如果當事人自身不努力、不主動、不作為, 再多的資金、再好的政策, 也付諸東流。 即使生拉硬拽幫其一時脫了貧, 也只是解了眼前之困, 隨時有可能再度返貧, 甚至還會陷入“因窮而要, 因要而懶, 因懶而窮”的惡性循環。

“精神窮根”從哪來?

從內因看,主要是貧困群眾自身條件較差;外部因素上,拼搏奮鬥、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源泉始終無法滋養到一些貧困地區,導致這些地區形成了封閉落後的思想閉環。另外,一些扶貧措施不對症、風險高,也會引發貧困群眾的反感甚至抵觸。

一、缺動力,長期深度貧困令少數群眾失去脫貧主動性。

國家電網湖北省鶴峰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田永明說,他們駐村幫扶的走馬鎮李橋村造血功能弱,貧困戶看不到通過發展產業致富的希望,導致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有些貧困戶由於身上背著長期積累的債務,沒有膽量參與產業扶貧,生怕失敗,“寧可窮著”。

二、缺“營養”,一些貧困地區成精神文化荒漠。

“思想文化建設的主導地位沒有在農村樹立起來,導致一些群眾缺乏感恩之心,與現代公民的要求相距很遠。”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黨委書記鐘迎松認為,當前農村文化、農民教育培訓等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短板,部分地區的基層黨建工作流於形式,尤其對貧困黨員等缺乏有效引導。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脫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鑫認為,一些地區金錢至上的理念不斷侵蝕傳統思想基礎,以前農村相對封閉,百姓比較淳樸,現在傳統道德約束力減小,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逐漸淡漠,久而久之部分貧困群眾便只想“獲得”、不講付出,只求利益、不思進取。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分析指出,在個別地方,一些資源直接下鄉讓“懶漢”“混混”反成了鄉村“舞臺”的中心人物,客觀上造成了獎勵懶惰、忽視勤勞,這對村莊傳統價值觀與秩序衝擊很大。“當前農村扶貧中,對貧困戶有著各種照顧,一旦被評為貧困戶,就能享受各種政策。”賀雪峰認為,這是部分地區“比窮不比富”的精神根源之一。

三、缺信心,“錯配”扶貧引風險影響積極性。

一些地方的扶貧工作沒有科學設計短期與長期並重的扶貧體系,要麼只看重眼前利益,要麼只顧著放長線釣大魚,三五年才能見效的項目村民根本等不起。“我們常聽到雞苗、扶貧羊被殺了吃等笑料,其實冷靜思考,在某種情況下這才是農民最理性的選擇。”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建設與反貧困研究院教授孫兆霞說。

貴州大學教授曾芸認為,資源錯配是扶貧中最大的困境。正是因為觀念和措施方向錯了,與貧困群眾的期待和習慣背道而馳,所以一些扶貧幹部每天白加黑地工作,國家投入了那麼多錢,可貧困戶根本不說一句感謝話,還不斷上訪。

脫貧攻堅戰不僅要有物質補給,更要有精神扶持

當貧困戶不可恥,但甘心于當貧困戶則是可恥的,長期不脫貧也是可恥的,要脫貧,最應該做的就是從思想根源上斬斷“窮根”。

首先要樹立恥辱觀。對於甘心貧困的人要給予鞭打,讓其樹立脫貧的光榮感;其次,改變貧困戶的思想。大力開展文化扶貧,讓農民尤其是兒童接受更多、更優質的教育;再次,要有對貧困戶科學的考核觀。建立公開、透明的幫扶工作環境;最後,要創新產業扶貧機制,對接“真需求”,要幹部帶動貧困戶脫貧。

幫助貧困戶是必要的,但養貧困戶則是要警惕的。當貧困戶需要用行動來改變自己的形象,當孩子看到周圍的貧困戶已經不再是“什麼也不幹”的時候,自然不會夢想去當貧困戶了。當大家認識到“等靠要”思想可恥的時候,自然會行動起來。當大家體會到奮鬥致富的喜悅的時候,自然會主動伸出雙手,收穫勞動果實。

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勝階段,我們扶貧更要扶志,只有讓貧困戶重燃鬥志,精神富足,全面小康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更扎實!

您對“精神扶貧”有什麼看法和觀點,

歡迎留言和我們互動~

編輯:李雨楠 //責編:李沛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精神窮根”從哪來?

從內因看,主要是貧困群眾自身條件較差;外部因素上,拼搏奮鬥、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源泉始終無法滋養到一些貧困地區,導致這些地區形成了封閉落後的思想閉環。另外,一些扶貧措施不對症、風險高,也會引發貧困群眾的反感甚至抵觸。

一、缺動力,長期深度貧困令少數群眾失去脫貧主動性。

國家電網湖北省鶴峰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田永明說,他們駐村幫扶的走馬鎮李橋村造血功能弱,貧困戶看不到通過發展產業致富的希望,導致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有些貧困戶由於身上背著長期積累的債務,沒有膽量參與產業扶貧,生怕失敗,“寧可窮著”。

二、缺“營養”,一些貧困地區成精神文化荒漠。

“思想文化建設的主導地位沒有在農村樹立起來,導致一些群眾缺乏感恩之心,與現代公民的要求相距很遠。”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黨委書記鐘迎松認為,當前農村文化、農民教育培訓等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短板,部分地區的基層黨建工作流於形式,尤其對貧困黨員等缺乏有效引導。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脫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鑫認為,一些地區金錢至上的理念不斷侵蝕傳統思想基礎,以前農村相對封閉,百姓比較淳樸,現在傳統道德約束力減小,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逐漸淡漠,久而久之部分貧困群眾便只想“獲得”、不講付出,只求利益、不思進取。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分析指出,在個別地方,一些資源直接下鄉讓“懶漢”“混混”反成了鄉村“舞臺”的中心人物,客觀上造成了獎勵懶惰、忽視勤勞,這對村莊傳統價值觀與秩序衝擊很大。“當前農村扶貧中,對貧困戶有著各種照顧,一旦被評為貧困戶,就能享受各種政策。”賀雪峰認為,這是部分地區“比窮不比富”的精神根源之一。

三、缺信心,“錯配”扶貧引風險影響積極性。

一些地方的扶貧工作沒有科學設計短期與長期並重的扶貧體系,要麼只看重眼前利益,要麼只顧著放長線釣大魚,三五年才能見效的項目村民根本等不起。“我們常聽到雞苗、扶貧羊被殺了吃等笑料,其實冷靜思考,在某種情況下這才是農民最理性的選擇。”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建設與反貧困研究院教授孫兆霞說。

貴州大學教授曾芸認為,資源錯配是扶貧中最大的困境。正是因為觀念和措施方向錯了,與貧困群眾的期待和習慣背道而馳,所以一些扶貧幹部每天白加黑地工作,國家投入了那麼多錢,可貧困戶根本不說一句感謝話,還不斷上訪。

脫貧攻堅戰不僅要有物質補給,更要有精神扶持

當貧困戶不可恥,但甘心于當貧困戶則是可恥的,長期不脫貧也是可恥的,要脫貧,最應該做的就是從思想根源上斬斷“窮根”。

首先要樹立恥辱觀。對於甘心貧困的人要給予鞭打,讓其樹立脫貧的光榮感;其次,改變貧困戶的思想。大力開展文化扶貧,讓農民尤其是兒童接受更多、更優質的教育;再次,要有對貧困戶科學的考核觀。建立公開、透明的幫扶工作環境;最後,要創新產業扶貧機制,對接“真需求”,要幹部帶動貧困戶脫貧。

幫助貧困戶是必要的,但養貧困戶則是要警惕的。當貧困戶需要用行動來改變自己的形象,當孩子看到周圍的貧困戶已經不再是“什麼也不幹”的時候,自然不會夢想去當貧困戶了。當大家認識到“等靠要”思想可恥的時候,自然會行動起來。當大家體會到奮鬥致富的喜悅的時候,自然會主動伸出雙手,收穫勞動果實。

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勝階段,我們扶貧更要扶志,只有讓貧困戶重燃鬥志,精神富足,全面小康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更扎實!

您對“精神扶貧”有什麼看法和觀點,

歡迎留言和我們互動~

編輯:李雨楠 //責編:李沛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