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婚姻裡,女人更應該成全自己

文 | 任麗 · 主播 | 悅兮

各位書友早上好,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瑪麗蓮•弗倫奇的《醒來的女性》下冊, 第四章第1節到第11節, 第3頁到第78頁。

米拉以為在一個女人作為犧牲者的世界,

她生存了下來, 成為了贏家。 她有一套漂亮的大房子, 兩個聽話的孩子, 不再為錢而發愁。

孩子大了, 她也從繁重的家務活中解放了出來, 她有了更多的選擇, 可以做家務, 也可以請人做家務, 可以參加各種高貴優雅的活動, 比起她那些還在為生活所累的朋友們, 她的確有太多值得讓人羡慕的地方。

一切都毫無徵兆, 一個美麗的夜晚, 當米拉仰望著窗外點點星光, 沉浸在平靜與安寧中時, 諾姆冷靜地說:米拉, 我想離婚。

這對米拉簡直是當頭一棒, 她懵了。

離婚對一個女人意味著什麼?

米拉什麼也沒做錯, 為什麼還是這樣的結局?離婚好像是對過去的自己全盤否定, 離婚可能是一種羞辱,

離婚可能是一種人生的失敗。

其實, 離婚也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 一種新的成長, 亦可能是另一種選擇。

據統計, 2017年北上廣深的離婚率已經高達35%以上, 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升。

離婚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人們對離婚的態度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 讓我們從米拉的身上來看看, 一個女性, 如何在離婚中得到成長, 活出真正的自我。

米拉的第一反應是, 獲得了自由。 她完全有理由拒絕離婚, 她為他放棄了哈佛, 她為他養育了兩個孩子, 她悉心照料著丈夫的起居, 她盡了一個妻子所有的責任。

但最終她爽快地答應了離婚的要求, 條件是付給她一大筆錢。 給他做牛做馬15年, 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 這是她應得的。

離婚並沒有給米拉帶來想像的自由,

她感到無止境的挫敗, 她被拋棄了。

丈夫另有所愛, 他選了另外一個年輕女人, 不要她, 也不要孩子們了。 米拉一直以為, 她可以就這樣平平安安地過一生了, 可是夢破碎了。

雖然她也對丈夫有些不滿, 對婚姻有些不滿, 但她從沒想過要離開。

空蕩蕩的家裡, 感覺異常的冷, 米拉對諾姆失望, 對自己失望, 對整個世界都失望了。 她大杯大杯地喝酒, 讓自己麻木而不去想那些令人痛苦的東西。 兩個孩子也變得很沉默, 他們不敢靠近媽媽, 怕媽媽突然歇斯底里地發作。

米拉拿起了刀, 往自己的手腕一刀一刀地劃下去, 她好像感覺不到疼, 好像痛苦也離她越來越遠了。 當她被朋友瑪莎叫醒時, 她回到了人間。

米拉一直想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和完美的妻子, 她時常問自己:

你是一個好妻子嗎?

你善解人意嗎?

你夠體貼嗎?

你還有魅力嗎?

你的穿著打扮得體嗎?

你對孩子一直都是很有耐心嗎?

你很少沖孩子們發脾氣嗎?

米拉有自己的標準, 並且她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她盡職盡責地維護著自己在丈夫面前的完美形象, 她從不暴飲暴食, 她的妝容淡雅, 她的服飾得體, 她賢慧溫柔。 諾姆總是在別人面前誇讚她, 娶了個好太太。

可是, 她如此努力地做一個好太太, 最終他還是不要她了。

她恨諾姆的背叛與拋棄, 她甚至想瘋狂地報復他, 可是除了讓他感到一點點的內疚, 改變不了什麼。 如果米拉一直在過去的關係中糾結、糾纏, 她就永遠也無法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 她也就很難去創造新的生活。

死都不怕了, 她還怕什麼呢?她已經努力地去死了, 卻沒有辦到, 她決定努力地活下去。 她可以離開那個對諾姆唯命是從的世界, 去過以她為主角的生活了。

米拉與諾姆的離婚手續辦妥了, 她搬離了那個與自己朝夕相伴的大房子,打包了行李,離開了那個傷心之地。

重新出發,從心出發。米拉選擇在38歲那年返回哈佛校園,學校居然還承認之前的兩年學歷,她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的年少時代。

米拉感覺,上帝為她關上了那個做完美太太的門,卻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有一股新鮮的空氣吹了進來,她有些莫名的興奮,也對自己開始有一些好奇。

她不用再圍著別人團團轉了,她可以為自己而活了。

環境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米拉感到未來在向她徐徐展開。她面對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還有一群聰明、有魅力而且閱歷豐富的人。

其實,結婚是一種生活方式,離婚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呢?離婚會加速一個人的成長,讓我們看到離婚給自己帶來的分離創傷究竟是來自於哪裡?

是自己早年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所以一直都在索取?還是自己從來沒有學會過獨立,在過去的關係中過於依賴?

人總需要長大,假如遭遇到離婚,就是促使你將一個人過得更精彩的契機。因為即使是最親密的人,都會有分離的時候,分離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離婚只是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學習了如何面對分離。

你是如何看待離婚的?你從離婚中得到了什麼樣的領悟?你有什麼樣的成長故事?

請在公眾號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與感受,讓我們一起在離婚中成長。

她搬離了那個與自己朝夕相伴的大房子,打包了行李,離開了那個傷心之地。

重新出發,從心出發。米拉選擇在38歲那年返回哈佛校園,學校居然還承認之前的兩年學歷,她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的年少時代。

米拉感覺,上帝為她關上了那個做完美太太的門,卻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有一股新鮮的空氣吹了進來,她有些莫名的興奮,也對自己開始有一些好奇。

她不用再圍著別人團團轉了,她可以為自己而活了。

環境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米拉感到未來在向她徐徐展開。她面對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還有一群聰明、有魅力而且閱歷豐富的人。

其實,結婚是一種生活方式,離婚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呢?離婚會加速一個人的成長,讓我們看到離婚給自己帶來的分離創傷究竟是來自於哪裡?

是自己早年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所以一直都在索取?還是自己從來沒有學會過獨立,在過去的關係中過於依賴?

人總需要長大,假如遭遇到離婚,就是促使你將一個人過得更精彩的契機。因為即使是最親密的人,都會有分離的時候,分離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離婚只是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學習了如何面對分離。

你是如何看待離婚的?你從離婚中得到了什麼樣的領悟?你有什麼樣的成長故事?

請在公眾號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與感受,讓我們一起在離婚中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