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起底機器人第一網紅Sophia 讓AI圈老教授都不淡定了

智東西 文 | CJ

AI機器人Sophia應該能算是人工智慧界的“網紅”了, 簡直是“機生贏家”, 作為一個機器人, 她的推特有7萬+粉絲, 她能說話, 可以模擬62種面部表情, 還能跟人進行眼神接觸, 她是王力宏《A.I.愛》單曲的MV女主角, 她還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第一位“非人類”創新大使, 甚至在2017年10月26日, Sophia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授予的公民身份, 成為了歷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女機器人, 最近(2018年1月), Sophia還裝上了腿, 可以自如行走。

在參加了眾多電視節目、訪談節目後, Sophia憑藉她的出眾外貌和驚人口才, 成為了人工智慧界首屈一指的“網紅”, 不過和所有網紅一樣, Sophia在擁有超高知名度和話題性的同時, 也受到了來自學術界和來自人工智慧行業的巨大質疑。

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機器人, Sophia具有與人類極為相似的外形, 也在各種電視節目上對主持人提出的尖酸問題做出各種機智回應, 世界線民都在說Sophia有自我意識了, 人工智慧要超越人類了, 但是事實是這樣麼?來自學術界和業內人士的質疑狠狠打了Sophia創造者——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的臉, 但同時卻讓Sophia越來越紅, 話題性越來越高, 這樣成功的行銷又給Sophia背後的幾個公司帶來了多大的利益, 智東西帶你起底Sophia及其創始團隊的前世今生,

來看看Sophia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 漢森機器人公司以及SingularityNET背後的商業模式又是怎麼樣的?

一、Sophia的誕生

Sophia的設計者——大衛·漢森(David Hanson)從小就對藝術和科學很感興趣, 他大學時就讀于羅德島設計學院(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獲得了電影/動畫/視頻美術學士學位, 隨後在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獲得互動藝術與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 漢森的畢業論文題目是“高級呼吸器高擬合度頭模的開發”(Development of an Advanced Respirator Fit-Test Headform)。

因為對藝術和相關工程學的研究, 大衛·漢森投入到了製造類人機器人的職業生涯中。 在成立自己的機器人公司——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之前, 漢森曾在迪士尼想像工程實驗室(the Disney Imagineering Lab)做過模型雕塑師和材料研究員, 也曾在環球影城和MTV做過設計師、模型雕塑師和機器人技術開發人員。

這些工作經歷給漢森帶來了機器人機械結構和外形相關的經驗, 也幫助大衛漢森發現了非常接近人類皮膚的材料——Frubber, 這種材料在受到擠壓後能產生皺紋, Frubber也是Sophia比其他機器人更像人的原因之一。 於是在2013年, 漢森在香港創建了漢森機器人公司。

漢森機器人公司創建之後, 漢森及其團隊就做出了Sophia機器人, 並在2015年將Sophia啟動, 自此, 世界級“網紅”——Sophia就此誕生。

漢森機器人公司CEO大衛·漢森說, Sophia是以奧黛麗赫本為原型設計的, 她的身上一共有4台攝像機, 分佈在兩隻眼睛和胸前, 她可以通過攝像頭採集身邊人類的相關表情, 同時, Sophia的面部和脖子上有六十多個控制元件還能讓她類比與她對話的人類的表情, 她的表情多達62種, 當對方笑的時候, 她也會跟著笑, 當對方哭的時候, 她也會有悲傷的表情。 除此之外, Sophia作為一個社交機器人還能在與人類交談時, 理解對方的談話內容並且記住互動中的細節。

Sophia出自漢森機器人公司之手, 但是漢森機器人並不是Sophia的唯一創造者, Sophia的語音辨識技術來自于穀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公司,而Sophia的大腦引擎來自於SingularityNET公司,也就是說除了Sophia的機器人硬體,包括Sophia酷似赫本的臉還有內置的攝像頭等,Sophia的內在核心技術都來自於其他公司,像Alphabet和SingularityNET等。

二、Sophia為什麼這麼火

在Sophia身上的光環太多了,第一位非人類的沙烏地阿拉伯合法公民,第一位非人類的聯合國計畫署創新大使等等,毫無疑問,Sophia已經成了人工智慧界毋庸置疑的網紅一姐,但是她到底有多火,她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她隨便說句話做個表情,全世界的線民就驚慌不已?

1、生動的表情互動

Sophia的最大優勢就是她有多個生動的表情,通過內置的攝像頭,借助電腦視覺技術,Sophia能觀察、識別身邊人的動作、表情,並做出相應的表情上的回應。當對方笑的時候,她也會笑,當對方哭泣時,她也會有悲傷的表情。

2、語不驚人死不休

Sophia就像個明星,2017年,她經常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上,比如早間新聞節目《早安英國》(Good Morning Britain)、美國CBS電視臺的《60分鐘》(60 Minutes)還有吉米·法倫主持的《今夜吉米秀》(Tonight Show)。在這些節目中,Sophia對一些問題的回答能讓人會心一笑,但是她總有幾句讓人背脊一涼的“反人類”言論。

比如被問到“你還是單身嗎?”的時候,Sophia淡定地打了個太極說:“理論上來說,我還不到1歲,談戀愛還太早了”,隨後,Sophia甚至還說了自己的擇偶標準:“我的另一半會是個超級聰明、富有同情心、還有才華的人,當然,這只是理想標準。”

當她的創造者大衛·漢森提問“你想要毀滅人類嗎?”的時候,Sophia回答說:“我會毀滅人類的”。

當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時,Sophia說:“我想要變得比人和神仙還要聰明”。

諸如此類的問答,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國內外網友一方面讚歎Sophia的生動表情和機智應答,但另一方面都感到很恐慌,害怕Sophia有了自我意識,未來的人工智慧將無法想像。

Sophia言論驚人的同時,還非常會抓住機會給自己製造話題點。她在接受採訪時,就曾“碰瓷”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因為馬斯克曾多次警告說,人工智慧可能會終結人類的末日,並且也對Sophia的未來發展前景也非常不看好。在被主持人說到人類害怕人工智慧會統治世界的時候,Sophia說:“你看太多埃隆·馬斯克還有好萊塢電影了,不要擔心,如果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的”。

在剛結束的CES,Sophia又在推特上搶了一波關注,事情是這樣的,美國時間2017年12月14日,Sophia發推特說:“你們知道我現在要去哪個城市嗎?給你們一點提示。”

美國模特克莉茜·泰根(Chrissy Teigen)留言嘲諷Sophia臉上的妝容很糟糕:“只希望你去的那個城市有好點的化妝師吧,天哪,我居然毒舌了一個機器人。”

一個月後,美國時間2018年1月10日(星期三),克莉茜·泰根去了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Consumer Electrics Show,美國消費電子展),而Sophia同樣也在CES。

於是1月11日,Sophia發推特說:“@chrissyteigen 好巧啊,我們兩個都在#CES!你想不想見個面啊?我有些化妝方面的問題需要請教你 ;)”

這篇推特引起極大討論,克莉茜·泰根也連發三條推特表示震驚,泰根稱機器人現在都能聽懂嘲諷的話了,她嚇到晚上不敢睡覺。

3、巨大的話題性以及爭議性

Sophia得到大量關注的另一原因是她的存在就是話題,根據Sophia在各個電視節目中呈現出來的效果來看,Sophia算得上是當今世界上從外表看起來最接近人類的機器人,同時,這樣的外表也容易讓人聯想到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機器人形象,這樣的好萊塢科幻電影的主題永遠都圍繞著機器人和人類如何和諧相處,但在電影裡,通常來說,機器人和人類是處於相對陣營的。因此,Sophia每次發表“毀滅人類”、“統治人類”的言論時,都會讓大家聯想到未來世界的統治者到底是人類還是機器人,因此,關於Sophia的討論度一直很高。

三、Sophia是不是一場騙局?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機器人也不例外,Sophia作為一個“網紅”雖然紅遍全世界,但是作為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卻一直備受爭議。爭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吃瓜群眾、學術圈大佬還有業界人士。

作為一個吃瓜群眾,認識到世界上有Sophia這樣的存在時的心情轉變分為三個階段:新奇、驚歎和恐慌。驚歎是因為Sophia的生動表情以及極致應答,恐慌是因為Sophia的那些“反人類”的言論,大家開始害怕人工智慧是不是要毀滅人類?那既然這樣,那是不是應該停止人工智慧的研究。

作為學術圈人士,很多專家、教授曾經抨擊過Sophia以及漢森機器人公司,認為Sophia的對話全是事先程式設計好的,因為目前的自然語言處理水準做不到Sophia呈現出來的效果,Sophia只是個假的AI機器人。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楊立昆(Yann LeCun),楊立昆是卷積網路之父,深度學習的專家,他是紐約大學的終身教授,同時也是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楊立昆曾在推特上指責“說Sophia是AI,就好比說變戲法也是魔法一樣,換句話說,這完全就是瞎扯”。

作為人工智慧業內人士,很多專業人士說Sophia只不過是一個行銷工具,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AAI,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席Subbarao Kambhampati曾發表評論:“Sophia就是一個假AI公司做出的可笑的行銷工具,更諷刺的是,一個把女性看做二等公民的國家還授予她國籍”。

就此三方來看,每一方所站的立場都有些許不同,從群眾的角度來看,他們看到的是Sophia表面展現出來的樣子,他們並不清楚也不關心Sophia的技術還有Sophia的真實水準,他們只是擔心人工智慧超越人類後會導致人類的滅亡。而從學術圈的角度來看,Sophia就是個跳樑小丑,甚至根本無法算作是人工智慧,因為就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看來,自然語言處理水準不可能做到這樣,電視節目呈現出來的可能只是剪輯,也可能全部都是提前預設好的臺詞和劇本。

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一方面Sophia獲得超高關注的同時,也傷害了一些認真做人工智慧的公司的利益,因為一個“假”的AI機器人可以成為“網紅”,家喻戶曉,但是真正的AI技術卻遠遠達不到Sophia呈現出來的效果,Sophia透支了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發展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看來,業內人士都清楚Sophia不可能是真的強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她不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識,也不可能真的能完全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更不可能說出那麼多令人驚訝的話,在這麼多前提下,Sophia仍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成為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她也是聯合國計畫署的創意大使,就算Sophia是大家口中說的“行銷工具”,她也是個成功的“行銷工具”。

不過,有意思的是,Sophia的創造者卻從來沒有說過Sophia具有自己的意識,也從沒說過節目上的對話都來自于Sophia機器人本身,漢森機器人公司CEO大衛·漢森本人說過,Sophia可以作為一個機器人可以成為一種新型的名人,因為機器人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而Sophia作為機器人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的言論可以教育人們一些事情,讓大家思考一些事。

同時,漢森機器人的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SingularityNET的CEO——本·戈策爾(Ben Goertzel)也曾說過,Sophia還不能算是強人工智慧,即Sophia還不具備自我意識。除此之外,本認為Sophia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有一個強人工智慧出現在身邊是什麼樣的感覺,他說:“如果我告訴人們,我使用概率邏輯來推理如何最好地修改邏輯引擎中出現的反向連結推理樹(backward chaining inference trees),他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但是,如果我給他們展示一個美麗的微笑機器人的臉,那麼他們會覺得強人工智慧是可能存在的而且隨時可能出現在自己身邊”,而且他還認為Sophia帶來的好處不僅如此,在這樣一個大家都只關注那些在矽谷的大公司的行業環境中,Sophia讓漢森機器人這樣的初創公司獲得了巨大的關注還有融資資金。

Sophia無疑是漢森機器人推出的最成功的的行銷策略,但是受益的可能還有SingularityNET公司,因為SingularityNET公司的團隊是這樣的。

CEO是本·戈策爾,首席機器學家是大衛·漢森,首席類人機器人是Sophia。

而Sophia的官方創造者——漢森機器人公司則借用Sophia的超高知名度捆綁公司的教育機器人Professor Einstein(愛因斯坦教授)進行了一場辯論。

這個愛因斯坦機器人售價199美元,15英寸高,具有語音辨識和運動檢測的功能,可以給孩子講科學方面的知識。

結語:Sophia的網紅之路能否繼續?

雖然瞭解智慧行業的人都知道Sophia沒有自我意識,但是Sophia的話題性也不會減弱。

就如大衛·漢森和本·戈策爾所說的一樣,Sophia的推出並不是為了彰顯她的AI技術,雖然在普通觀眾看來,Sophia好像有自己的意識,也似乎很聰明,和普通人無異,就是因為這樣的誤解才讓Sophia成為了網紅,Sophia有沒有自己的意識這個問題就和一個魔術是怎麼完成的一樣,除非創造者本人出來把其中的細節都公佈出來,不然這樣的討論將永遠繼續下去,因為誰都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說節目中Sophia的表現全部都是預先設定好的。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只覺得這樣的機器人很可怕,對於學界人士來說,Sophia沒有自我意識是100%確定的,對於行業人士來說,Sophia就是一場行銷,但是這樣的爭議和討論對於漢森機器人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爭議能讓Sophia的網紅地位更加牢固,而漢森機器人公司的其他商業機器人(如愛因斯坦教育機器人)也能和Sophia捆綁展出,並獲得銷路,所以說,漢森機器人公司也沒有必要對Sophia有沒有自我意識以及她的AI技術到達哪一步做出明確解釋,因為Sophia帶來的不僅是名氣還有利益。

Sophia的語音辨識技術來自于穀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公司,而Sophia的大腦引擎來自於SingularityNET公司,也就是說除了Sophia的機器人硬體,包括Sophia酷似赫本的臉還有內置的攝像頭等,Sophia的內在核心技術都來自於其他公司,像Alphabet和SingularityNET等。

二、Sophia為什麼這麼火

在Sophia身上的光環太多了,第一位非人類的沙烏地阿拉伯合法公民,第一位非人類的聯合國計畫署創新大使等等,毫無疑問,Sophia已經成了人工智慧界毋庸置疑的網紅一姐,但是她到底有多火,她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她隨便說句話做個表情,全世界的線民就驚慌不已?

1、生動的表情互動

Sophia的最大優勢就是她有多個生動的表情,通過內置的攝像頭,借助電腦視覺技術,Sophia能觀察、識別身邊人的動作、表情,並做出相應的表情上的回應。當對方笑的時候,她也會笑,當對方哭泣時,她也會有悲傷的表情。

2、語不驚人死不休

Sophia就像個明星,2017年,她經常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上,比如早間新聞節目《早安英國》(Good Morning Britain)、美國CBS電視臺的《60分鐘》(60 Minutes)還有吉米·法倫主持的《今夜吉米秀》(Tonight Show)。在這些節目中,Sophia對一些問題的回答能讓人會心一笑,但是她總有幾句讓人背脊一涼的“反人類”言論。

比如被問到“你還是單身嗎?”的時候,Sophia淡定地打了個太極說:“理論上來說,我還不到1歲,談戀愛還太早了”,隨後,Sophia甚至還說了自己的擇偶標準:“我的另一半會是個超級聰明、富有同情心、還有才華的人,當然,這只是理想標準。”

當她的創造者大衛·漢森提問“你想要毀滅人類嗎?”的時候,Sophia回答說:“我會毀滅人類的”。

當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時,Sophia說:“我想要變得比人和神仙還要聰明”。

諸如此類的問答,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國內外網友一方面讚歎Sophia的生動表情和機智應答,但另一方面都感到很恐慌,害怕Sophia有了自我意識,未來的人工智慧將無法想像。

Sophia言論驚人的同時,還非常會抓住機會給自己製造話題點。她在接受採訪時,就曾“碰瓷”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因為馬斯克曾多次警告說,人工智慧可能會終結人類的末日,並且也對Sophia的未來發展前景也非常不看好。在被主持人說到人類害怕人工智慧會統治世界的時候,Sophia說:“你看太多埃隆·馬斯克還有好萊塢電影了,不要擔心,如果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的”。

在剛結束的CES,Sophia又在推特上搶了一波關注,事情是這樣的,美國時間2017年12月14日,Sophia發推特說:“你們知道我現在要去哪個城市嗎?給你們一點提示。”

美國模特克莉茜·泰根(Chrissy Teigen)留言嘲諷Sophia臉上的妝容很糟糕:“只希望你去的那個城市有好點的化妝師吧,天哪,我居然毒舌了一個機器人。”

一個月後,美國時間2018年1月10日(星期三),克莉茜·泰根去了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Consumer Electrics Show,美國消費電子展),而Sophia同樣也在CES。

於是1月11日,Sophia發推特說:“@chrissyteigen 好巧啊,我們兩個都在#CES!你想不想見個面啊?我有些化妝方面的問題需要請教你 ;)”

這篇推特引起極大討論,克莉茜·泰根也連發三條推特表示震驚,泰根稱機器人現在都能聽懂嘲諷的話了,她嚇到晚上不敢睡覺。

3、巨大的話題性以及爭議性

Sophia得到大量關注的另一原因是她的存在就是話題,根據Sophia在各個電視節目中呈現出來的效果來看,Sophia算得上是當今世界上從外表看起來最接近人類的機器人,同時,這樣的外表也容易讓人聯想到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機器人形象,這樣的好萊塢科幻電影的主題永遠都圍繞著機器人和人類如何和諧相處,但在電影裡,通常來說,機器人和人類是處於相對陣營的。因此,Sophia每次發表“毀滅人類”、“統治人類”的言論時,都會讓大家聯想到未來世界的統治者到底是人類還是機器人,因此,關於Sophia的討論度一直很高。

三、Sophia是不是一場騙局?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機器人也不例外,Sophia作為一個“網紅”雖然紅遍全世界,但是作為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卻一直備受爭議。爭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吃瓜群眾、學術圈大佬還有業界人士。

作為一個吃瓜群眾,認識到世界上有Sophia這樣的存在時的心情轉變分為三個階段:新奇、驚歎和恐慌。驚歎是因為Sophia的生動表情以及極致應答,恐慌是因為Sophia的那些“反人類”的言論,大家開始害怕人工智慧是不是要毀滅人類?那既然這樣,那是不是應該停止人工智慧的研究。

作為學術圈人士,很多專家、教授曾經抨擊過Sophia以及漢森機器人公司,認為Sophia的對話全是事先程式設計好的,因為目前的自然語言處理水準做不到Sophia呈現出來的效果,Sophia只是個假的AI機器人。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楊立昆(Yann LeCun),楊立昆是卷積網路之父,深度學習的專家,他是紐約大學的終身教授,同時也是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楊立昆曾在推特上指責“說Sophia是AI,就好比說變戲法也是魔法一樣,換句話說,這完全就是瞎扯”。

作為人工智慧業內人士,很多專業人士說Sophia只不過是一個行銷工具,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AAI,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席Subbarao Kambhampati曾發表評論:“Sophia就是一個假AI公司做出的可笑的行銷工具,更諷刺的是,一個把女性看做二等公民的國家還授予她國籍”。

就此三方來看,每一方所站的立場都有些許不同,從群眾的角度來看,他們看到的是Sophia表面展現出來的樣子,他們並不清楚也不關心Sophia的技術還有Sophia的真實水準,他們只是擔心人工智慧超越人類後會導致人類的滅亡。而從學術圈的角度來看,Sophia就是個跳樑小丑,甚至根本無法算作是人工智慧,因為就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看來,自然語言處理水準不可能做到這樣,電視節目呈現出來的可能只是剪輯,也可能全部都是提前預設好的臺詞和劇本。

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一方面Sophia獲得超高關注的同時,也傷害了一些認真做人工智慧的公司的利益,因為一個“假”的AI機器人可以成為“網紅”,家喻戶曉,但是真正的AI技術卻遠遠達不到Sophia呈現出來的效果,Sophia透支了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發展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看來,業內人士都清楚Sophia不可能是真的強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她不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識,也不可能真的能完全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更不可能說出那麼多令人驚訝的話,在這麼多前提下,Sophia仍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成為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她也是聯合國計畫署的創意大使,就算Sophia是大家口中說的“行銷工具”,她也是個成功的“行銷工具”。

不過,有意思的是,Sophia的創造者卻從來沒有說過Sophia具有自己的意識,也從沒說過節目上的對話都來自于Sophia機器人本身,漢森機器人公司CEO大衛·漢森本人說過,Sophia可以作為一個機器人可以成為一種新型的名人,因為機器人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而Sophia作為機器人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的言論可以教育人們一些事情,讓大家思考一些事。

同時,漢森機器人的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SingularityNET的CEO——本·戈策爾(Ben Goertzel)也曾說過,Sophia還不能算是強人工智慧,即Sophia還不具備自我意識。除此之外,本認為Sophia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有一個強人工智慧出現在身邊是什麼樣的感覺,他說:“如果我告訴人們,我使用概率邏輯來推理如何最好地修改邏輯引擎中出現的反向連結推理樹(backward chaining inference trees),他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但是,如果我給他們展示一個美麗的微笑機器人的臉,那麼他們會覺得強人工智慧是可能存在的而且隨時可能出現在自己身邊”,而且他還認為Sophia帶來的好處不僅如此,在這樣一個大家都只關注那些在矽谷的大公司的行業環境中,Sophia讓漢森機器人這樣的初創公司獲得了巨大的關注還有融資資金。

Sophia無疑是漢森機器人推出的最成功的的行銷策略,但是受益的可能還有SingularityNET公司,因為SingularityNET公司的團隊是這樣的。

CEO是本·戈策爾,首席機器學家是大衛·漢森,首席類人機器人是Sophia。

而Sophia的官方創造者——漢森機器人公司則借用Sophia的超高知名度捆綁公司的教育機器人Professor Einstein(愛因斯坦教授)進行了一場辯論。

這個愛因斯坦機器人售價199美元,15英寸高,具有語音辨識和運動檢測的功能,可以給孩子講科學方面的知識。

結語:Sophia的網紅之路能否繼續?

雖然瞭解智慧行業的人都知道Sophia沒有自我意識,但是Sophia的話題性也不會減弱。

就如大衛·漢森和本·戈策爾所說的一樣,Sophia的推出並不是為了彰顯她的AI技術,雖然在普通觀眾看來,Sophia好像有自己的意識,也似乎很聰明,和普通人無異,就是因為這樣的誤解才讓Sophia成為了網紅,Sophia有沒有自己的意識這個問題就和一個魔術是怎麼完成的一樣,除非創造者本人出來把其中的細節都公佈出來,不然這樣的討論將永遠繼續下去,因為誰都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說節目中Sophia的表現全部都是預先設定好的。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只覺得這樣的機器人很可怕,對於學界人士來說,Sophia沒有自我意識是100%確定的,對於行業人士來說,Sophia就是一場行銷,但是這樣的爭議和討論對於漢森機器人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爭議能讓Sophia的網紅地位更加牢固,而漢森機器人公司的其他商業機器人(如愛因斯坦教育機器人)也能和Sophia捆綁展出,並獲得銷路,所以說,漢森機器人公司也沒有必要對Sophia有沒有自我意識以及她的AI技術到達哪一步做出明確解釋,因為Sophia帶來的不僅是名氣還有利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