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耗時4年在千頃竹海打造絕美木屋,隱居深山聆聽自然

清風、竹林, 連綿的山在天邊劃出舒緩的曲線,

茶田、農舍、蟬鳴鳥叫在耳邊奏出優美的樂章。

莫干山就像是一道傳送門, 能讓你瞬間切換到另一種模式,

讓每個上緊發條的都市人, 能夠來這裡緩一緩。

他叫胡曉軍, 是一個設計師。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他不覺得上海的節奏有什麼不對,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 速度永遠代表機會。

客堂間, 2007年開業, 拿過英國出版的全世界最小精品酒店(上海五原路兩間客房), 拿過上海最佳亞洲餐廳(客堂間所屬餐廳)。

但他也想在上海保留下曾經張愛玲筆下的那種不緊不慢, 花樣年華, 於是, 在上海的老弄堂裡, 開出了“客堂間”。 第一家, 只有兩間房, 沒有門牌, 你要循著陋巷, 慢慢尋進來。

莫干山山頂老別墅

2009年, 曉軍偶然來到莫干山, 他一個朋友在山頂租了老別墅, 於是當天就在那裡住了一晚。

那一天的體驗讓曉軍一輩子難忘, 群山疊翠的空靈, 徹頭徹尾的放鬆....那種感覺, 只有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裡的人才會懂。

於是, 2012年, 他在莫干山的廟前村租下幾棟老房子, 打算拿來開小酒店。

曉軍還記得當時去看場地的情景, 房子在村子的最上頭, 站在上面對望群山, 連綿不盡的竹海, 幾棟老房掩映在青山疊翠間, 說不出的美好。

更讓他喜歡的, 是那破舊的黑瓦, 一棵大香樟樹亭亭華蓋, 罩著矮矮的村舍。

那年代久遠、煙薰火燎的煙囪和熏黑的土夯牆,讓他一瞬間就來了感覺,“就是這裡了”,當即拍了板,沒那麼多糾結。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做,就是四年多。

客堂間的設計圖紙

一次次修改方案,前後算起來,大改就有八次,到後來每次在設計公司開會,他一說“莫干山專案....”,底下的設計師都把頭別過去,不想聽他嘮叨了....

客堂間的設計圖紙

有人說,“差不多過得去就行了,那些比你晚的民宿都開出來在賺錢了。”他卻始終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後來,為了尋找設計的靈感,他專門去了臺灣,拜訪“食養山房”的林炳輝先生。

林先生是曉軍的同行,曾經也是設計師,卻在二十年前放棄設計師工作,頭也不回地走進山裡,向大自然學習,重新建設自己的生活。

見到“食養山房”,簡直讓他震驚了,沒想到在山裡,居然還有這樣一個所在,禪意、空靈,沒設計的斧鑿痕跡,與山水渾然一體。

曉軍把自己設計圖給林先生看,他很客氣,沒當面說破,第二天讓助手把意見轉告給曉軍,只有寥寥數語,但對曉軍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一回莫干山,他就讓專案全部停下來,一切從頭開始。原先已經施工20%,全部推翻。

放下設計的企圖心,做減法,讓客人成為主角,曉軍希望它像跟朋友的聊天般自然,不做作。

現在的三棟小樓,高低錯落地掩映在山邊,從山腳下上來,走過35度的上山小徑,你要先經過廟前村的小村落,先聽一段雞鳴狗吠,感受下鄉村的市井煙火。

房子,曉軍依然讓它充滿村舍的味道,與遠山遙遙相望,不突兀,不搶戲。茅草為籬,白沙做院,枯山水略做點綴。

三號樓項目實景

2、3號樓建築風格,在保留村味的同時,也用了一些現代的手法,而大樟樹底下的一號樓,整個樣子幾乎原封不同,當初打動曉軍的,相信也能打動你。

項目實景

兩棟樓,一新一舊、矛盾衝突,就讓他們像老夫妻那樣拌拌嘴,也挺好。那棵香樟底下,還會有露天湯池躲在下麵。

室內的風格,就採用黑白灰的色調,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繁瑣,大塊面的平鋪直敘,把設計隱去,你的伴侶和家人,才是你視野裡的焦點。

總共31個房間,所有的房間,全部都鋪設地暖。沒有電視,但是卻有遙控的投影儀,躺在床上,也能像在電影院裡看大片。

房間裡,還配置SPA池,引天然山泉,通過日本岡山縣光明石製造所從火山岩層天然開採的光明石,在50度的水溫下,釋放8種礦物質。

你可以想像,在未來白雪皚皚的山裡,在大香樟樹下愜意泡澡的樂趣。

就在這修竹屋舍間,他們設置了SPA、影視廳、咖啡、餐廳、酒吧、會議室、圖書館……這裡,不會讓你只想發呆。

就像隈研吾說的——“負設計”,在這裡,曉軍要讓設計做減法,讓細心的服務和各種豐富的內容,不斷增加到無限。

老胡(左)和老朱(右)在莫干山下

於是他找到了合夥人朱煒,他是一個多年主題樂園的顧問專家,還曾經專業從事服務行業的培訓及諮詢,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比女人還細心。

朱煒的酒店考察筆記,他說“讓工作好玩一點,保持好奇心和童真,僅此而已。”

他滿世界跑,住過的酒店、民宿大大小小幾百家都有了,每家酒店,他都要記錄下每個細節,就連行李幾分鐘到房間,冰箱裡怎麼擺放食物……

曉軍說,有這樣的人在,做什麼都放心。

這裡採用黑白灰色系,照明和顏色,都是按照美術館的要求配置的。

客堂間的合夥人之一張蘭生先生是藝術家和獨立策展人,曾擔任過上海美術館、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奧地利HanfArt-7當代藝術館等項目的策展人和顧問。

曉軍還有一個小小的企圖心,想讓客堂間成為莫干山的一個小798,山裡永不落幕的藝術展。每週一個小活動,每月一個大主題,讓藝術家在這裡交流分享。

意向圖

在1號樓的屋頂,是一個全畫幅山景的綜藝表演區,會有民謠歌手、爵士樂隊在這裡演出,配有水吧台,夏夜,看看天上的星空、漫山的竹林,拿一支啤酒,比在都市里的酒吧玩得更“野”。

這裡的餐廳,曉軍會做成一個輕食鋪,採用和風日式料理的手法, 去烹飪莫干山當地的食材。

和風日式料理,更多改良了傳統日式料理,借鑒了西式、中式的做法,比如最近很火的《深夜食堂》,你會看見連炸豬排、香腸卷這種小菜都會出現在裡面。

他想在深夜的山裡,同樣有食物的溫暖的香氣,所以這家輕食鋪,會開到夜深人靜時,讓每個吃貨,都能趴在檯子上,像深夜食堂裡那樣,一邊聊聊天,一邊享受美食。暖胃。暖心。

其實客堂間,本來就來自於深巷,他們的餐廳,還拿過上海最佳亞洲餐廳的獎。

對於忙碌的都市人來說,

其實我們都是身在異鄉的遊者,

但在這裡,

讓你瞬間切換到另一種模式裡。

偷偷溜出那兩點一線的生活,

給自己一個“蹺課”的藉口吧。

那年代久遠、煙薰火燎的煙囪和熏黑的土夯牆,讓他一瞬間就來了感覺,“就是這裡了”,當即拍了板,沒那麼多糾結。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做,就是四年多。

客堂間的設計圖紙

一次次修改方案,前後算起來,大改就有八次,到後來每次在設計公司開會,他一說“莫干山專案....”,底下的設計師都把頭別過去,不想聽他嘮叨了....

客堂間的設計圖紙

有人說,“差不多過得去就行了,那些比你晚的民宿都開出來在賺錢了。”他卻始終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後來,為了尋找設計的靈感,他專門去了臺灣,拜訪“食養山房”的林炳輝先生。

林先生是曉軍的同行,曾經也是設計師,卻在二十年前放棄設計師工作,頭也不回地走進山裡,向大自然學習,重新建設自己的生活。

見到“食養山房”,簡直讓他震驚了,沒想到在山裡,居然還有這樣一個所在,禪意、空靈,沒設計的斧鑿痕跡,與山水渾然一體。

曉軍把自己設計圖給林先生看,他很客氣,沒當面說破,第二天讓助手把意見轉告給曉軍,只有寥寥數語,但對曉軍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一回莫干山,他就讓專案全部停下來,一切從頭開始。原先已經施工20%,全部推翻。

放下設計的企圖心,做減法,讓客人成為主角,曉軍希望它像跟朋友的聊天般自然,不做作。

現在的三棟小樓,高低錯落地掩映在山邊,從山腳下上來,走過35度的上山小徑,你要先經過廟前村的小村落,先聽一段雞鳴狗吠,感受下鄉村的市井煙火。

房子,曉軍依然讓它充滿村舍的味道,與遠山遙遙相望,不突兀,不搶戲。茅草為籬,白沙做院,枯山水略做點綴。

三號樓項目實景

2、3號樓建築風格,在保留村味的同時,也用了一些現代的手法,而大樟樹底下的一號樓,整個樣子幾乎原封不同,當初打動曉軍的,相信也能打動你。

項目實景

兩棟樓,一新一舊、矛盾衝突,就讓他們像老夫妻那樣拌拌嘴,也挺好。那棵香樟底下,還會有露天湯池躲在下麵。

室內的風格,就採用黑白灰的色調,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繁瑣,大塊面的平鋪直敘,把設計隱去,你的伴侶和家人,才是你視野裡的焦點。

總共31個房間,所有的房間,全部都鋪設地暖。沒有電視,但是卻有遙控的投影儀,躺在床上,也能像在電影院裡看大片。

房間裡,還配置SPA池,引天然山泉,通過日本岡山縣光明石製造所從火山岩層天然開採的光明石,在50度的水溫下,釋放8種礦物質。

你可以想像,在未來白雪皚皚的山裡,在大香樟樹下愜意泡澡的樂趣。

就在這修竹屋舍間,他們設置了SPA、影視廳、咖啡、餐廳、酒吧、會議室、圖書館……這裡,不會讓你只想發呆。

就像隈研吾說的——“負設計”,在這裡,曉軍要讓設計做減法,讓細心的服務和各種豐富的內容,不斷增加到無限。

老胡(左)和老朱(右)在莫干山下

於是他找到了合夥人朱煒,他是一個多年主題樂園的顧問專家,還曾經專業從事服務行業的培訓及諮詢,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比女人還細心。

朱煒的酒店考察筆記,他說“讓工作好玩一點,保持好奇心和童真,僅此而已。”

他滿世界跑,住過的酒店、民宿大大小小幾百家都有了,每家酒店,他都要記錄下每個細節,就連行李幾分鐘到房間,冰箱裡怎麼擺放食物……

曉軍說,有這樣的人在,做什麼都放心。

這裡採用黑白灰色系,照明和顏色,都是按照美術館的要求配置的。

客堂間的合夥人之一張蘭生先生是藝術家和獨立策展人,曾擔任過上海美術館、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奧地利HanfArt-7當代藝術館等項目的策展人和顧問。

曉軍還有一個小小的企圖心,想讓客堂間成為莫干山的一個小798,山裡永不落幕的藝術展。每週一個小活動,每月一個大主題,讓藝術家在這裡交流分享。

意向圖

在1號樓的屋頂,是一個全畫幅山景的綜藝表演區,會有民謠歌手、爵士樂隊在這裡演出,配有水吧台,夏夜,看看天上的星空、漫山的竹林,拿一支啤酒,比在都市里的酒吧玩得更“野”。

這裡的餐廳,曉軍會做成一個輕食鋪,採用和風日式料理的手法, 去烹飪莫干山當地的食材。

和風日式料理,更多改良了傳統日式料理,借鑒了西式、中式的做法,比如最近很火的《深夜食堂》,你會看見連炸豬排、香腸卷這種小菜都會出現在裡面。

他想在深夜的山裡,同樣有食物的溫暖的香氣,所以這家輕食鋪,會開到夜深人靜時,讓每個吃貨,都能趴在檯子上,像深夜食堂裡那樣,一邊聊聊天,一邊享受美食。暖胃。暖心。

其實客堂間,本來就來自於深巷,他們的餐廳,還拿過上海最佳亞洲餐廳的獎。

對於忙碌的都市人來說,

其實我們都是身在異鄉的遊者,

但在這裡,

讓你瞬間切換到另一種模式裡。

偷偷溜出那兩點一線的生活,

給自己一個“蹺課”的藉口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