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閉症孩子的10個情感需求,你滿足了嗎?

【杜佳楣】MUST孤獨症綜合療法創始人。 為2000位孤獨症孩子提供康復訓練, 為15000位家長提供心理疏導和培訓, 可關注微信公眾號【蝸牛大班長】查看更多乾貨知識。

家長和老師常常想要為自閉症孩子的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發展制定課程計畫, 這個想法非常誘人。 因為這是孩子們走出去必須具備的能力, 但是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干預過程的艱辛與困難。

其實, 這些能力的發展, 最終要從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著手,

是孩子人際關係發展的產物。 所有孩子都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 包括和他人之間的依戀關係、體驗生活中的一致性、慈愛、尊重、換位思考(移情)、舒適、妥協、安全感、成就感和快樂。 孩子情感上的滿足, 關係到與家長之間的親子關係, 也影響到與他人能否建立聯繫, 因此, 在干預過程中必須始終加以關注。

為了能夠滿足自閉症孩子的心理需求, 就必須對他們的特殊性有深刻的理解。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 但我們時常難以解釋他們的心理信號。 和正常發展的孩子不一樣, 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狀態之間有時並不吻合。

比如, 一個重複提問的孩子, 表面看起來只不過是持續地想得到答案。

但是他的伴隨行為或許會說明:孩子此刻感到一種強烈的焦慮, 而無法用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只有通過仔細觀察和敏銳地傾聽, 才有可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接下來通過看心理健康的幾個重要方面, 家長們請留意這些情感需求, 你是不是都關注到了呢?

01 情感依戀

我們通常希望自閉症孩子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場景下, 和不同的成人一起遊戲或者做事情, 這一點其實對於正常發展的孩子也勉為其難。 我們需要仔細考慮在孩子的生活中要引入多少人和場景, 以及這些對孩子的舒適水準有多大的影響。 人際關係的形成需要時間。

02 一致性

對生活內容一致性的要求, 是所有孩子健康心理發展的一個核心元素。

自閉症孩子在他們的物質世界裡希望尋求更高程度的一致性, 以補償他們感受到的社會交往困惑。 讓環境清晰化、組織化, 有助於形成生活中的一致性。

03 愛

有很多種方式向孩子表達愛, 可如撫摸、唱歌或者微笑等。 自閉症孩子對別人的愛, 有時候會用不同尋常的方式回應。 一個孩子可能在前一分鐘想要別人擁抱他, 而下一分鐘卻把人推開。 重要的是要瞭解孩子喜歡的社會交往回饋類型。 如果孩子的個人喜好和他表達感情的方式能夠一致起來, 就有助於提高他的社交關係。

04 尊重

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敏銳的傾聽和靈活應對的方式表達尊重。 要接納孩子所有的社交努力, 包括那些不恰當的行為。

在任何可能的時候, 都要給孩子多提供一些可選項, 以尊重他們的要求。 某些社會情境對孩子來說比較難以應付, 我們就要適當地調整情境, 以此來尊重孩子。 在一天的活動中, 要在能夠樹立孩子自尊的活動和那些比較難的活動之間, 選擇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要認識到在某些日子裡, 給孩子過多的干預並不見得就好。

05 換位思考

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 關注他們的努力, 給他們設定比較現實的目標, 理解他們困惑和不適的根源。 我們在對孩子進行行為分析的時候, 要把孩子的心理需求考慮進去, 同時也要讓同齡夥伴能夠對孩子予以關注。 我們也要瞭解, 孩子在此刻已經盡他的能力做到了最好。 這些,都是我們換位思考的表現。

06 舒適

只有孩子感到舒適的時候,他才能學習。如果干預過程能夠降低周圍混亂的程度,就能使孩子平靜下來。當他們的情感被他人接納和理解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輕鬆。另外,私人的放鬆空間也有助於他們輕鬆愉。

07 妥協

想像一下自閉症孩子的生活,想像一下他們感受到的困惑和無法承受的恐懼,想像一下他們無法理解控制著生活的成人們的想法,想像一下他們無法理解如何讓成人們停下來,只需要想上一分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應該推進多少、什麼時候應該用他人的需求,來調節孩子的需求,何時應該把期望值適當折中一點:如果用一種出於對兒童能夠共情的角度來進行干預,就能做到適當的妥協和折中。

08 安全感

安全感給了孩子一種保證,就是“我不讓你自傷,也不讓你去傷別人”,“如果需要的話,我僅會用肢體提示的方式”。這同時也給孩子一些合理的規則和邊界。

09 成就感

掌握一種東西之後的成就感也是孩子心理滿足的一部分。每天的活動都要在快樂的、兒童掌握的活動和較難的活動之間保持平衡。任何小小的成功和努力,都要加以認可和表揚。

表揚孩子有上千種方式,重要的是不要有空頭表揚的習慣,要採用真切自然的表揚方式。社會交往的成功,其實也可以定義成社會交往的認可程度。讓孩子的同齡夥伴有一些利他的行為。尋求一些機會,讓孩子感謝別人,或者被別人感謝。鼓勵孩子和同齡夥伴形成相互滿足的人際關係。

10 快樂

是什麼讓自閉症孩子感到快樂?每天都要給他快樂的時候,不論其方式是否“恰當”。只有孩子感到快樂,才能發展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發展他的情感。

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孩子取得社會交往和溝通成功的最終推動因素,因此,爸爸媽媽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加以關注哦!

這些,都是我們換位思考的表現。

06 舒適

只有孩子感到舒適的時候,他才能學習。如果干預過程能夠降低周圍混亂的程度,就能使孩子平靜下來。當他們的情感被他人接納和理解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輕鬆。另外,私人的放鬆空間也有助於他們輕鬆愉。

07 妥協

想像一下自閉症孩子的生活,想像一下他們感受到的困惑和無法承受的恐懼,想像一下他們無法理解控制著生活的成人們的想法,想像一下他們無法理解如何讓成人們停下來,只需要想上一分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應該推進多少、什麼時候應該用他人的需求,來調節孩子的需求,何時應該把期望值適當折中一點:如果用一種出於對兒童能夠共情的角度來進行干預,就能做到適當的妥協和折中。

08 安全感

安全感給了孩子一種保證,就是“我不讓你自傷,也不讓你去傷別人”,“如果需要的話,我僅會用肢體提示的方式”。這同時也給孩子一些合理的規則和邊界。

09 成就感

掌握一種東西之後的成就感也是孩子心理滿足的一部分。每天的活動都要在快樂的、兒童掌握的活動和較難的活動之間保持平衡。任何小小的成功和努力,都要加以認可和表揚。

表揚孩子有上千種方式,重要的是不要有空頭表揚的習慣,要採用真切自然的表揚方式。社會交往的成功,其實也可以定義成社會交往的認可程度。讓孩子的同齡夥伴有一些利他的行為。尋求一些機會,讓孩子感謝別人,或者被別人感謝。鼓勵孩子和同齡夥伴形成相互滿足的人際關係。

10 快樂

是什麼讓自閉症孩子感到快樂?每天都要給他快樂的時候,不論其方式是否“恰當”。只有孩子感到快樂,才能發展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發展他的情感。

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孩子取得社會交往和溝通成功的最終推動因素,因此,爸爸媽媽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加以關注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