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2017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關於廣元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 2018年計畫草案的報告(書面)

2018年1月5日

在廣元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廣元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宋明強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託, 現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8年計畫草案提請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查, 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 面對複雜的宏觀經濟形勢, 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 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 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

認真執行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堅持“三個一、三個三”興廣戰略, 聚力脫貧攻堅、專案投資、產業發展“三大主戰場”,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發展穩中趨好, 脫貧攻堅縱深推進、創新改革步穩蹄疾、人民生活持續向好,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經濟運行總體較好。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730億元左右, 增長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372億元、增長12.5%。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9.1%和9.9%。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4億元、增長13%。

(二)專案投資高速增長。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720億元、增長16.4%, 高於預期3.2個百分點, 實現總量新跨越。

深入實施“項目年”各項部署, 千方百計促進項目開工建設, 全年舉行集中開工活動6次, 開工項目935個, 總投資1106.5億元, 個數、投資分別增長71.8%和103.8%。 重點專案加快推進, 西成高鐵、新紀元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一期等17個重點專案建成投產;西二環一期、七盤關國際石材城等77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廣平高速公路、北二環東延線等83個重點專案開工建設;嘉陵江梯級電站開發等27個重點專案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加大項目謀劃儲備力度, 及時調整充實項目儲備庫, 全市儲備項目總投資達1.4萬億元以上。 127個重大項目納入《四川省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重點項目庫》, 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民間投資持續活躍, 新增入庫PPP項目30個、總投資450億元, 落地項目21個。 民間投資預計增長15.5%, 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

(三)工業經濟較快增長。 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9%, 利潤總額增長51%。 出臺“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 確立了“5+2”產業體系。 加快發展縣域工業經濟, 利州區成為全省工業強縣示範縣, 大石工業園被評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預計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50億元左右、增長18%以上, 其中, 食品飲料、新(型)材料、清潔能源化工、機械電子、生物醫藥等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產值630億元、增長17%, 對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66%;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70億元、增長20%。

(四)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第一產業增加值預計增長3.9%。

糧食產量144.9萬噸、油料產量22.1萬噸,分別增長2.3%和0.4%。 畜牧業穩定增長, 出欄生豬367萬頭、肉羊39.5萬隻、肉牛8.2萬頭, 畜牧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40元。 特色產業穩中有增, 實現果類產量73.7萬噸、茶葉1.2萬噸、中藥材12.3萬噸, 特色產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79.1元。 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公園1個、省級農業公園3個, 新建現代農業園區7個, 建成幸福美麗新村260個、新村聚居點300個, 創建市級“四好村”295個。 大力實施品牌提升工程, “廣元七絕”成為全省十大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新認證綠色(有機)食品28個, “三品一標”農產品達338個。 被確定為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市創建試點, 啟動創建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

(五)服務業快速發展。 第三產業預計增長9.5%左右。 圖騰·海博春天購物廣場等商貿物流項目建成投運,

中歐班列廣元組貨基地加快建設, 廣元公用型保稅倉、海外商品直采中心掛牌營運。 農村商貿網點和配送體系逐步健全, 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達到4個, 七絕商城、逢集網等電商平臺不斷完善, 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20%以上。 積極組織參加“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等活動, 成功舉辦廣元市食品飲料及農產品(昆山)推介會、曾家山生態美食烹飪國際邀請賽, 擴大“廣元造”市場份額。 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加快推進, 新增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旅遊市場持續升溫, 全年接待遊客44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30億元, 分別增長16%和25%。

(六)財政金融運行平穩。 認真執行財政預算, 強化增收節支,嚴格保障序列,預算執行總體平穩。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全市爭取到位各類資金204.4億元、增長11.2%。金融業運行穩健,預計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9.5%和12.5%。保費收入增長10.5%。各類直接融資實現87.5億元,占全市融資比重11.6%,超目標1.58個百分點。廣元農商銀行、劍閣農商銀行成功創立,引進長城華西銀行和雅安商業銀行。科技與金融結合綜合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創新融資、科技企業保險等創新業務不斷發展。

(七)脫貧攻堅再戰再捷。落實精准要求、下足“繡花”功夫,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注重“四個統籌”,突出“四大重點”,創新“四大機制”,補齊“五個短板”,深化脫貧奔康“六化”行動,統籌推進“三大任務”,在全省率先開展“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利州區通過摘帽驗收,255個貧困村退出,6.78萬貧困人口脫貧。1071個部門、3.7萬名幹部幫扶1802個非貧困村6.86萬戶插花貧困戶取得階段成效。成功承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全國產業扶貧現場會、全省貧困縣摘帽現場會、全省社會扶貧推進會等重大會議。

(八)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堅持改革創新培育經濟新動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扎實推進,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和配套檔,編制“9張清單”,形成“1+9+X”政策框架。強化科技創新,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58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190億元。加速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涉軍重點企業,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軍民融合產業預計實現產值77億元、增長6%。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閉退出煤礦11家,化解產能99萬噸;水泥行業錯峰停窯壓縮產能23%以上;房地產去化週期控制在10個月以內。加大價格優惠政策爭取,預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4億元以上;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預計全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8億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制定“馬上辦”清單,平均辦結時間為2.38天,辦理提速89.7%。青川縣納入全國政務公開試點。以“七權同確”為突破口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利州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國試點和劍閣縣、朝天區“兩證一社”抵押貸款改革省級試點積極推進,《蒼溪縣建立“三大金融扶貧”機制破解脫貧攻堅資金瓶頸》等4項改革典型經驗列入《四川省改革助推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彙編》,利州區產權扶貧、青川縣飛地脫貧等7項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青川縣成功創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區,旅遊扶貧專案獲3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大開放大合作戰略廣泛推進,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組織參加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加快建設融入成都平原經濟區示範市,預計全年引進到位市外資金548億元、增長19.7%。

(九)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成功納入國家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被評為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和2017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成功舉辦低碳發展與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建設國際論壇,達成《低碳發展與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建設廣元共識》。2017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培訓交流及聯盟年會在青川縣成功召開。唐家河國家自然保護區、東陽溝和毛寨省級自然保護區成功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米倉山自然保護區獲全省首批“國家級森林氧吧”稱號,米倉山大峽谷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廣元經開區獲批國家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省環保督察回饋問題已整改完成96%,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妥善高效處置嘉陵江鉈污染事件,受到國務院、環保部、省政府充分肯定和表揚。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扎實開展中國最乾淨城市、無霾城市建設,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市城區黑臭水體整治的城市。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占比達95.8%,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均控制在省下達目標內。全面落實河長制,主要河流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標準,白龍江達到I類標準。節能減排穩步推進,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3.5%,全面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十)民生持續有力改善。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和30件民生實事。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城鎮新增就業3.9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旺蒼縣、蒼溪縣、昭化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朝天區、劍閣縣通過省級評估驗收。深入實施“百萬安居工程”行動,農村危房改造開工1.74萬戶、完成預期的129%;新開工改造城鎮棚戶區3781套、完成目標的100%。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1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5%,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在全省率先出臺鼓勵二孩生育配套政策,實行孕產婦住院分娩基本醫療免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兩個明顯下降。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公眾社會安全滿意度協力廠商測評居全省第1位。社會管理、文化、體育、檔案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對照市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主要計畫指標圓滿完成。同時,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發展不足、發展滯後階段,面臨發展品質不高、工業增長後勁不足、重大項目推進滯後、民生領域欠帳較多、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財稅增收壓力加大等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

二、關於2018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建議

(一)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立足我市發展潛力和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按照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的要求,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兼顧當前和長遠,並與“十三五”規劃目標相銜接,擬定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增長15%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以上和9.5%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青川縣、昭化區、朝天區“摘帽”,232個村退出、6.23萬人脫貧。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點做好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市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跨越發展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實施“三個一、三個三”興廣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聚力脫貧攻堅、專案投資、產業發展“三大主戰場”,加快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為確保各項目標圓滿完成,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下足“繡花”功夫,實施脫貧奔康“六化”行動,全力確保脫貧攻堅再戰再勝。一是落實精准要求。精准識別貧困群眾,加強動態管理,確保該進必進、該退必退。科學制定規劃,整合集中投入,加強長效管護。精准兌現各項扶持政策。二是聚力重點任務提質效。對重要工作、重點專案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快於時間進度、優於預期目標。通過“四化四好”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加快實施危舊房改造;堅持“三園聯動”,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扶貧實效;加大精准培訓、轉移就業力度,促進穩定增收;大力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實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保值增值;堅持整體化設計、標準化建設、景觀化打造,統籌推進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規範建設公共服務中心,讓群眾就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三是注重持續幫扶阻返貧。對已脫貧的村和戶,做到幫扶、政策、專案“三不變”,加大後續幫扶、教育引導、返貧阻擊力度,確保穩步脫貧、同步奔康。四是強化過程管控促落實。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全覆蓋、常態化督查所有貧困村、重點非貧困村和脫貧戶,逗硬落實監督執紀問責“三項制度”。規範完善檔案資料。

2.抓專案投資穩增長。一是發揮重點專案支撐作用。強化專案推進“六大中心”作用,加強重點專案協調調度,完善現場巡查觀摩考評制度,抓好220個重點專案,確保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二是分批次加快項目推進。優化施工組織,實施掛圖作戰,加快廣平高速、日航機電產業園、西二環一期工程等續建專案進度。倒逼前期工作進度,確保廣元動車運用所、下西大道等一批項目如期開工。做好開工前各項條件準備,繼續按季度組織專案集中開工活動。三是高起點謀劃儲備項目。精准對接國家省重大戰略、政策新走向,超前謀劃儲備強拉動、利長遠、增後勁的大專案好專案,確保常態化專案儲備1萬億元以上。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抓好資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大力創新融資方式,拓寬企業融資管道,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各類要素資源集聚,為專案落地創造良好條件。五是大力開展投資促進。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充分利用2018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第十七屆西博會等重大活動平臺,組織參加各類專題推介活動,推進招大引強和選商選資,全力做好承接成都、深圳產業轉移各項工作,加強與周邊城市對接合作,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準,力爭全年引進到位市外資金650億元。

3.促進第二產業提質增效。一是加強運行監測。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運行態勢監控。針對運行中的苗頭性、趨向性問題,分類施策、精准發力。堅持問題導向,定期會商。二是做大做強工業企業。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軍民融合發展,夯實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支撐。搶抓成都產業轉移“視窗期”,瞄準家居、制鞋、鑄造等行業,承接一批產業轉移落地。加快娃哈哈、劍興鋰電等一批重點企業實施技改擴能。三是加快推進園區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分類推進”原則,加快建設承接成都產業轉移特色園區。推進中國西部(廣元)綠色家居產業城、紫雲工業園二期、七盤關國際石材城、普安工業園、黃洋工業園等重點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四是聚焦綠色發展。大力發展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機械電子等低碳產業,積極發展迴圈經濟。按照《中國製造2025廣元行動方案》,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不斷提高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升製造業發展品質和效益。五是高度重視建築業發展。推進建材產業標準化、部品化發展,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重視資質建築企業培育發展,力爭建築業產值達到195億元。

4.加快發展康養旅遊業。圍繞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目標,抓住西成高鐵、蘭渝鐵路全面投運歷史性先機,加快發展康養旅遊產業,做靚“綠色廣元、康養之都”名片。一是強力推進旅遊園區建設。加快推進中青城投昭化古城旅遊度假區、華僑城劍門關旅遊區等園區建設。二是大幅改善旅遊服務。提升劍門關國家5A級旅遊景區品質,積極推進米倉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加快建設曾家山和天曌山國家級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及唐家河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加強旅遊交通、食宿、產品等公共服務體系和配套要素建設。三是全力做好旅遊行銷。加強與成渝西蘭四大城市對接,強化與綿陽漢中巴中南充隴南等周邊城市合作,推進旅遊品牌整合行銷,辦好第三十屆女兒節。力爭全年接待遊客突破5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0億元。

5.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拓展資訊、綠色、住房、旅遊休閒、教育文體、養老健康、家政等消費領域,加快培育旅遊、網路等消費熱點。二是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強力推進“三百工程”,推動鐵路樞紐綜合物流基地規劃建設,加快完成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修編工作,加快川北國際汽車城、農產品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深入實施電子商務“四大工程”,加大對眾創空間、電商孵化器、電商基地(園區)投入,探索建立生產性創新服務平臺、大資料服務平臺。持續開展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力爭達到縣區全覆蓋,構建縣級運營中心、鄉鎮及村服務站點全覆蓋、相互銜接的電商服務網路。四是穩健發展房地產業。探索推進商品裝修住房,規範發展房屋租賃市場,逐步培育專業化、規模化租賃企業。

6.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一是全力抓好特色產業發展。穩定優質糧油生產,繼續擴大蒼溪紅心獼猴桃、青川油橄欖、曾家山蔬菜等種植規模,穩定發展綠茶,大力發展米倉山黃茶,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做大優勢特色產業。二是提升產業化水準。大力培育提升農產品加工、銷售農頭企業,持續加強“廣元七絕”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行銷推廣,切實提升廣元農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力推動綠色有機生產,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推行標準化生產,繼續加強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深入推動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市創建。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國家、省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區。三是統籌推進農村“三大建設”。堅持全域規劃引領資金配套、專案打捆,實施綜合連片開發,協調推進農田水利、現代農業園區、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新建8個現代農業園區,建成幸福美麗新村250個。四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切實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升農村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促進鄉村全面發展振興。

7.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強化改革方案對接落實,加快方案研製出臺進度。嚴格改革試點專案責任制,抓好改革試點和宣傳工作。深化督察評估工作,切實做好方案落實銷帳,統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1+5”方案及配套政策落地,破立結合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積極培育壯大實體經濟。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全面落實我市實施方案和“9張清單”,推進“三大任務”持續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綜合成效,創新建立投資專案審批管理服務“四大制度”,扎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改革推進中重大問題研究,統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價格改革、電力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資國企等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

8.促進綠色發展。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穩步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建設,扎實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生態經濟示範區創建工作。鞏固低碳發展與生態康養名市國際論壇成果,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工作,扎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嚴格紅線管控,保護自然生態,鞏固提升退耕還林成果。推動重點生態功能區轉型發展,積極參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啟動國家園林城市申報。深入推進新能源示範城市建設,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和區域聯防聯控,推進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全面開展土壤環境品質狀況詳查,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推進中國最乾淨城市建設。繼續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後續工作。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9.持續保障改善民生。繼續實施好“十大民生工程”,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不低於65%。大力實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力爭全年新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4000套,基本建成3746套、竣工3119套。加強價格監管,確保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抓好就業促進工作,支援返鄉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繼續擴大省內外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範圍。優先發展教育,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優質發展高中教育、多元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保障發展特殊教育、突破發展民辦教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及康養產業。深化“平安廣元”建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抓好煤礦、交通、消防等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廣泛開展“百千萬”品牌群眾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第九屆殘運會和第四屆特奧會。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做好2018年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穩中求進、跨越發展工作總基調,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勇於擔當、真抓實幹,奮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決戰決勝整體連片貧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設川陝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編輯:吳敏佳

強化增收節支,嚴格保障序列,預算執行總體平穩。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全市爭取到位各類資金204.4億元、增長11.2%。金融業運行穩健,預計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9.5%和12.5%。保費收入增長10.5%。各類直接融資實現87.5億元,占全市融資比重11.6%,超目標1.58個百分點。廣元農商銀行、劍閣農商銀行成功創立,引進長城華西銀行和雅安商業銀行。科技與金融結合綜合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創新融資、科技企業保險等創新業務不斷發展。

(七)脫貧攻堅再戰再捷。落實精准要求、下足“繡花”功夫,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注重“四個統籌”,突出“四大重點”,創新“四大機制”,補齊“五個短板”,深化脫貧奔康“六化”行動,統籌推進“三大任務”,在全省率先開展“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利州區通過摘帽驗收,255個貧困村退出,6.78萬貧困人口脫貧。1071個部門、3.7萬名幹部幫扶1802個非貧困村6.86萬戶插花貧困戶取得階段成效。成功承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全國產業扶貧現場會、全省貧困縣摘帽現場會、全省社會扶貧推進會等重大會議。

(八)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堅持改革創新培育經濟新動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扎實推進,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和配套檔,編制“9張清單”,形成“1+9+X”政策框架。強化科技創新,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58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190億元。加速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涉軍重點企業,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軍民融合產業預計實現產值77億元、增長6%。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閉退出煤礦11家,化解產能99萬噸;水泥行業錯峰停窯壓縮產能23%以上;房地產去化週期控制在10個月以內。加大價格優惠政策爭取,預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4億元以上;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預計全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8億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制定“馬上辦”清單,平均辦結時間為2.38天,辦理提速89.7%。青川縣納入全國政務公開試點。以“七權同確”為突破口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利州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國試點和劍閣縣、朝天區“兩證一社”抵押貸款改革省級試點積極推進,《蒼溪縣建立“三大金融扶貧”機制破解脫貧攻堅資金瓶頸》等4項改革典型經驗列入《四川省改革助推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彙編》,利州區產權扶貧、青川縣飛地脫貧等7項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青川縣成功創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區,旅遊扶貧專案獲3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大開放大合作戰略廣泛推進,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組織參加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加快建設融入成都平原經濟區示範市,預計全年引進到位市外資金548億元、增長19.7%。

(九)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成功納入國家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被評為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和2017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成功舉辦低碳發展與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建設國際論壇,達成《低碳發展與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建設廣元共識》。2017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培訓交流及聯盟年會在青川縣成功召開。唐家河國家自然保護區、東陽溝和毛寨省級自然保護區成功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米倉山自然保護區獲全省首批“國家級森林氧吧”稱號,米倉山大峽谷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廣元經開區獲批國家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省環保督察回饋問題已整改完成96%,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妥善高效處置嘉陵江鉈污染事件,受到國務院、環保部、省政府充分肯定和表揚。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扎實開展中國最乾淨城市、無霾城市建設,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市城區黑臭水體整治的城市。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占比達95.8%,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均控制在省下達目標內。全面落實河長制,主要河流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標準,白龍江達到I類標準。節能減排穩步推進,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3.5%,全面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十)民生持續有力改善。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和30件民生實事。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城鎮新增就業3.9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旺蒼縣、蒼溪縣、昭化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朝天區、劍閣縣通過省級評估驗收。深入實施“百萬安居工程”行動,農村危房改造開工1.74萬戶、完成預期的129%;新開工改造城鎮棚戶區3781套、完成目標的100%。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1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5%,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在全省率先出臺鼓勵二孩生育配套政策,實行孕產婦住院分娩基本醫療免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兩個明顯下降。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公眾社會安全滿意度協力廠商測評居全省第1位。社會管理、文化、體育、檔案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對照市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主要計畫指標圓滿完成。同時,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發展不足、發展滯後階段,面臨發展品質不高、工業增長後勁不足、重大項目推進滯後、民生領域欠帳較多、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財稅增收壓力加大等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

二、關於2018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建議

(一)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立足我市發展潛力和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按照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的要求,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兼顧當前和長遠,並與“十三五”規劃目標相銜接,擬定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增長15%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以上和9.5%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青川縣、昭化區、朝天區“摘帽”,232個村退出、6.23萬人脫貧。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點做好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市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跨越發展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實施“三個一、三個三”興廣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聚力脫貧攻堅、專案投資、產業發展“三大主戰場”,加快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為確保各項目標圓滿完成,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下足“繡花”功夫,實施脫貧奔康“六化”行動,全力確保脫貧攻堅再戰再勝。一是落實精准要求。精准識別貧困群眾,加強動態管理,確保該進必進、該退必退。科學制定規劃,整合集中投入,加強長效管護。精准兌現各項扶持政策。二是聚力重點任務提質效。對重要工作、重點專案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快於時間進度、優於預期目標。通過“四化四好”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加快實施危舊房改造;堅持“三園聯動”,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扶貧實效;加大精准培訓、轉移就業力度,促進穩定增收;大力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實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保值增值;堅持整體化設計、標準化建設、景觀化打造,統籌推進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規範建設公共服務中心,讓群眾就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三是注重持續幫扶阻返貧。對已脫貧的村和戶,做到幫扶、政策、專案“三不變”,加大後續幫扶、教育引導、返貧阻擊力度,確保穩步脫貧、同步奔康。四是強化過程管控促落實。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全覆蓋、常態化督查所有貧困村、重點非貧困村和脫貧戶,逗硬落實監督執紀問責“三項制度”。規範完善檔案資料。

2.抓專案投資穩增長。一是發揮重點專案支撐作用。強化專案推進“六大中心”作用,加強重點專案協調調度,完善現場巡查觀摩考評制度,抓好220個重點專案,確保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二是分批次加快項目推進。優化施工組織,實施掛圖作戰,加快廣平高速、日航機電產業園、西二環一期工程等續建專案進度。倒逼前期工作進度,確保廣元動車運用所、下西大道等一批項目如期開工。做好開工前各項條件準備,繼續按季度組織專案集中開工活動。三是高起點謀劃儲備項目。精准對接國家省重大戰略、政策新走向,超前謀劃儲備強拉動、利長遠、增後勁的大專案好專案,確保常態化專案儲備1萬億元以上。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抓好資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大力創新融資方式,拓寬企業融資管道,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各類要素資源集聚,為專案落地創造良好條件。五是大力開展投資促進。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充分利用2018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第十七屆西博會等重大活動平臺,組織參加各類專題推介活動,推進招大引強和選商選資,全力做好承接成都、深圳產業轉移各項工作,加強與周邊城市對接合作,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準,力爭全年引進到位市外資金650億元。

3.促進第二產業提質增效。一是加強運行監測。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運行態勢監控。針對運行中的苗頭性、趨向性問題,分類施策、精准發力。堅持問題導向,定期會商。二是做大做強工業企業。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軍民融合發展,夯實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支撐。搶抓成都產業轉移“視窗期”,瞄準家居、制鞋、鑄造等行業,承接一批產業轉移落地。加快娃哈哈、劍興鋰電等一批重點企業實施技改擴能。三是加快推進園區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分類推進”原則,加快建設承接成都產業轉移特色園區。推進中國西部(廣元)綠色家居產業城、紫雲工業園二期、七盤關國際石材城、普安工業園、黃洋工業園等重點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四是聚焦綠色發展。大力發展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機械電子等低碳產業,積極發展迴圈經濟。按照《中國製造2025廣元行動方案》,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不斷提高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升製造業發展品質和效益。五是高度重視建築業發展。推進建材產業標準化、部品化發展,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重視資質建築企業培育發展,力爭建築業產值達到195億元。

4.加快發展康養旅遊業。圍繞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目標,抓住西成高鐵、蘭渝鐵路全面投運歷史性先機,加快發展康養旅遊產業,做靚“綠色廣元、康養之都”名片。一是強力推進旅遊園區建設。加快推進中青城投昭化古城旅遊度假區、華僑城劍門關旅遊區等園區建設。二是大幅改善旅遊服務。提升劍門關國家5A級旅遊景區品質,積極推進米倉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加快建設曾家山和天曌山國家級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及唐家河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加強旅遊交通、食宿、產品等公共服務體系和配套要素建設。三是全力做好旅遊行銷。加強與成渝西蘭四大城市對接,強化與綿陽漢中巴中南充隴南等周邊城市合作,推進旅遊品牌整合行銷,辦好第三十屆女兒節。力爭全年接待遊客突破5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0億元。

5.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拓展資訊、綠色、住房、旅遊休閒、教育文體、養老健康、家政等消費領域,加快培育旅遊、網路等消費熱點。二是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強力推進“三百工程”,推動鐵路樞紐綜合物流基地規劃建設,加快完成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修編工作,加快川北國際汽車城、農產品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深入實施電子商務“四大工程”,加大對眾創空間、電商孵化器、電商基地(園區)投入,探索建立生產性創新服務平臺、大資料服務平臺。持續開展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力爭達到縣區全覆蓋,構建縣級運營中心、鄉鎮及村服務站點全覆蓋、相互銜接的電商服務網路。四是穩健發展房地產業。探索推進商品裝修住房,規範發展房屋租賃市場,逐步培育專業化、規模化租賃企業。

6.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一是全力抓好特色產業發展。穩定優質糧油生產,繼續擴大蒼溪紅心獼猴桃、青川油橄欖、曾家山蔬菜等種植規模,穩定發展綠茶,大力發展米倉山黃茶,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做大優勢特色產業。二是提升產業化水準。大力培育提升農產品加工、銷售農頭企業,持續加強“廣元七絕”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行銷推廣,切實提升廣元農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力推動綠色有機生產,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推行標準化生產,繼續加強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深入推動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市創建。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國家、省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區。三是統籌推進農村“三大建設”。堅持全域規劃引領資金配套、專案打捆,實施綜合連片開發,協調推進農田水利、現代農業園區、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新建8個現代農業園區,建成幸福美麗新村250個。四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切實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升農村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促進鄉村全面發展振興。

7.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強化改革方案對接落實,加快方案研製出臺進度。嚴格改革試點專案責任制,抓好改革試點和宣傳工作。深化督察評估工作,切實做好方案落實銷帳,統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1+5”方案及配套政策落地,破立結合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積極培育壯大實體經濟。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全面落實我市實施方案和“9張清單”,推進“三大任務”持續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綜合成效,創新建立投資專案審批管理服務“四大制度”,扎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改革推進中重大問題研究,統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價格改革、電力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資國企等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

8.促進綠色發展。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穩步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建設,扎實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生態經濟示範區創建工作。鞏固低碳發展與生態康養名市國際論壇成果,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工作,扎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嚴格紅線管控,保護自然生態,鞏固提升退耕還林成果。推動重點生態功能區轉型發展,積極參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啟動國家園林城市申報。深入推進新能源示範城市建設,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和區域聯防聯控,推進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全面開展土壤環境品質狀況詳查,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推進中國最乾淨城市建設。繼續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後續工作。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9.持續保障改善民生。繼續實施好“十大民生工程”,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不低於65%。大力實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力爭全年新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4000套,基本建成3746套、竣工3119套。加強價格監管,確保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抓好就業促進工作,支援返鄉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繼續擴大省內外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範圍。優先發展教育,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優質發展高中教育、多元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保障發展特殊教育、突破發展民辦教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及康養產業。深化“平安廣元”建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抓好煤礦、交通、消防等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廣泛開展“百千萬”品牌群眾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第九屆殘運會和第四屆特奧會。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做好2018年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穩中求進、跨越發展工作總基調,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勇於擔當、真抓實幹,奮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決戰決勝整體連片貧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設川陝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編輯:吳敏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