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017反詐騙初具成效,金融詐騙“玩轉”傳銷手段

據統計, 僅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 我國線民因垃圾資訊、詐騙資訊、個人資訊洩漏等遭受的經濟損失就高達915億, 網路黑產詐騙已成為影響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毒瘤”。 根據騰訊安全近日發佈的《2017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下簡稱《報告》)指出, 我國網路黑產詐騙治理已初具成效, 但個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犯罪特徵, 較為典型的是金融詐騙開始引入傳銷手法, 危害性進一步提升。

反網路黑產詐騙初具成效, 2017全年騷擾電話標記總數同比下降33.4%

隨著近年來用戶防禦意識的提升, 加上如騰訊等安全公司持續加強技術預防性工作,

2017年反網路黑產詐騙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報告》顯示, 2017年全年騷擾電話標記總數為3.97億次, 相較2016年同比下降33.4%;其中詐騙電話數下降明顯, 2017年總標記數6717萬, 同比下降59.68%。

同時, 2017年, iOS端騷擾電話標記總數為2573萬, 除了受年底影響, 12月標記數大幅增長到218.6萬次以外,

iOS端騷擾電話標記數整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 2017年9月, 騰訊手機管家同步更新iOS版本, 為iPhone用戶提供了惡意來電攔截、日曆廣告清理、垃圾短信識別、釣魚網址識別的全場景防騷擾服務, 以保障用網安全。 《報告》的資料證明, 手機安全軟體的普及應用對於資訊騷擾問題的遏制是有效的。

此外, 針對偽基站攔截情況, 北京、成都為詐騙短信攔截量最多的兩個城市。 這些城市由於經濟較為發達, 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收入較高, 被偽基站詐騙團夥列入重點攻擊對象。

金融詐騙引入傳銷手法, 涉眾型金融犯罪呈現複合型新特點

隨著全國金融創新, 以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普及, 網路黑色產業鏈已經逐步向金融類詐騙等更為先進的模式發展。 《報告》顯示, 2017年, 騰訊態勢感知系統累計發現有潛在風險的金融平臺達數萬家。 同時, 金融詐騙犯罪活動開始引入傳銷手法, 危害性更大。

以虛擬幣傳銷為例, 騰訊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累計發現虛擬幣種1000多個, 其中傳銷虛擬幣200多種, 各類虛擬幣市值接近2500億美元, 高峰期虛擬幣參與人員高達 800萬。 此外, 2017年12月曝光的錢寶網, 以微商、傳銷、龐氏騙局為主要經營模式獲取高收益, 涉案金額達百億。 《報告》分析稱, 當前金融犯罪多具備涉眾化特徵, 並且呈現出“互聯網+傳銷+非法集資”的複合型新特點,

2018年這種特徵很可能持續。

此外, 《報告》還指出網路黑產發展未來將呈現四大新趨勢:製作勒索病毒公然勒索的施害手法將在未來流行;犯罪團夥開始披上合法外衣, 犯罪手法更為隱蔽;黑產目標從C端延伸到B端, 同時“刷票黨”、“羊毛黨”、“刷粉黨”等各種挑戰的對抗壓力持續增大;信用建設相關領域可能逐漸被黑產覬覦, 犯罪手段向更為先進的撞庫拖庫、精准詐騙等模式發展。

面對網路黑產愈發嚴峻的挑戰, 騰訊一直以來宣導社會多方力量協作, 以技術為先導, 將傳統彼此割裂的職能聯合起來, 形成聯防聯治。 2017年, 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相繼與國家工商總局、北京市金融局、深圳市金融辦展開合作, 協同職能部門共同防控金融風險、打擊網路傳銷。

互聯網金融領域,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深圳市金融辦合作建立大資料金融安全監管科技平臺,致力於通過資源分享,對各種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和監測預警,共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助力地方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在網路傳銷領域,騰訊與國家工商總局共同建立“網路傳銷監測治理基地”,並借助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的“可疑網路傳銷態勢感知平臺“,通過視覺化技術清晰呈現出安全事件關聯、預警、追蹤等業務邏輯,推動線下監管和精准打擊。2017年,監測到3000萬家傳銷風險平臺,參與用戶超過3000萬,其中監測到的6家風險平臺已經被定性為傳銷平臺,負責人已經被控制。

展望2018年,大資料安全科技有望繼續高速發展,特別是大資料技術將配合騰訊日益發展的安全生態體系,為各大監管部門提供可複用推廣的監管模式,對監管傳銷、現金貸、虛擬幣交易等互動金融新問題幫助尤大,亦能為監管定性、跨領域業務合作等提供建設性的科學參考。

互聯網金融領域,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深圳市金融辦合作建立大資料金融安全監管科技平臺,致力於通過資源分享,對各種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和監測預警,共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助力地方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在網路傳銷領域,騰訊與國家工商總局共同建立“網路傳銷監測治理基地”,並借助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的“可疑網路傳銷態勢感知平臺“,通過視覺化技術清晰呈現出安全事件關聯、預警、追蹤等業務邏輯,推動線下監管和精准打擊。2017年,監測到3000萬家傳銷風險平臺,參與用戶超過3000萬,其中監測到的6家風險平臺已經被定性為傳銷平臺,負責人已經被控制。

展望2018年,大資料安全科技有望繼續高速發展,特別是大資料技術將配合騰訊日益發展的安全生態體系,為各大監管部門提供可複用推廣的監管模式,對監管傳銷、現金貸、虛擬幣交易等互動金融新問題幫助尤大,亦能為監管定性、跨領域業務合作等提供建設性的科學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