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流量大戶認定自己是科技公司,4年煉成超級獨角獸,憑什麼?

文/方浩

上周, 劉強東在一封內部郵件中披露, 已獨立運營的京東金融在2017年實現了單季盈利。

四年前, 京東金融開始在集團內部獨立運營;半年前,

京東金融正式從京東集團分拆出來, 估值自此成為業內翹楚。

四年時間成為估值達百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 這個成長速度只有2013年的小米做到過, 那也是小米創業的第四年。

大樹底下好乘涼, 這是外界對京東金融的感性認識。 畢竟, 如果沒有京東近20年的積累, 一個新業務或者一家創業公司所獲得的資源一定是很有限的。

但有錢、有資源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京東金融誕生的2013年, 也是互聯網金融風口的開啟之年, 快速融資、快速賺錢的公司一大把, 但能堅持到今天的還有幾家?P2P、現金貸、校園分期……浪潮一個跟著一個, 裸奔的一批接著一批。

最近正好採訪了京東金融副總裁、消費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區力。

京東金融的消費金融板塊是整個公司的重中之重, 業內著名的爆款產品「白條」就誕生於此。 某種程度上, 瞭解消費金融業務的成長法則, 也就是瞭解京東金融的成長法則。

無論是一項業務還是一家公司, 衡量其價值所在, 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你是誰?你能幹什麼?具體到京東金融, 這兩個問題就是「你與別人有何不同?」、「你能提供什麼價值?」

簡單來說, 其實就是定位與賦能的問題。

定位

外界很容易把京東金融單純地理解為互金公司。 本來嘛, 一家著名互聯網公司, 遇到一個大風口, 進入金融領域, 不是互金公司還能是什麼?

過去幾年, 無數互金公司都在幹一件事:製造一個場景, 把使用者拉來, 然後從其身上賺錢。 本質上,

依然是人頭(流量)生意。 互金領域用戶獲取成本最高的時候, 平均獲取成本最高達幾百元。 P2P、現金貸模式之所以迅速潮起潮落, 就在於一旦流量跟不上, 整個遊戲就會出現斷裂。

京東金融作為一家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 最不缺的就是流量, 但關鍵之處也在於, 它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流量販子」。 按理說, 坐擁這麼大、這麼優質的流量資源, 隨手折騰一下, 就會成為利潤機器。 但京東金融沒走這條路。

「我認為零售金融的核心是挖掘用戶的需求。 京東金融不以產品線區分使用者, 我們更多的是向使用者推薦TA需要的東西, 説明使用者匹配最好的產品。 這是我們的原則。 」區力這段話的潛臺詞其實是, 不能把用戶當流量,

而要當人, 活生生的人。

把用戶當人的自然結果, 就是跟著用戶需求走。 以白條為例, 現在除了線上電商、線下閃付等場景, 還開拓了汽車、教育、租房、裝修、醫美等領域。 可以想像, 一個女白領有了汽車租賃的需求之後, 還可能用白條去支付裝修款、整容款等等。 這就是區力說的「不以產品區分人群」, 而是根據需求深度滿足使用者。

把用戶僅僅當做流量的一個風險是, 為了獲客可以不計成本, 甚至不考慮風險。 「很多消費金融機構客群是有限的, 這個時候要大量依賴場景獲客。 而我們做了三、四年下來, 做到了對3億+京東用戶信用風險的評估。 在源頭上做好識別, 就能最好地把控風險, 而不是依賴場景獲客, 或者依賴場景判斷客戶的風險。

這是京東金融與其他機構的最大不同。 」

京東金融的第一個定位是不把自己當做「流量平臺」, 第二個定位是不把自己當做「互金公司」, 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可以說, 這第二個定位, 直接決定了京東金融能做什麼。

賦能

賦能是繼互聯網+之後, 又一個屬於平臺公司熱門詞彙。 京東金融成立之初, 外界認為其憑藉京東的巨大流量, 怎麼賺C端用戶的錢都可以。 但京東金融沒走那條最暴利、最容易的路, 而是讓科技變成工具、讓流量變成資料, 服務其它機構。

京東金融的發展, 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最初, 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效率, 但是涉及到所有產品或服務, 都是自己來提供的;第二個階段, 確立「金融科技」的企業定位, 通過科技的手段讓金融產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第三個階段,進一步明確金融科技的定位是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企業;第四個階段,除了服務金融機構、銀行,還可以服務於企業,可以服務於政府,服務於公共機構。

顯然,京東金融的幾個發展階段下來,核心始終是科技。區力說,京東金融的核心的理念,不是去經營一個產品,而是去經營人;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只有通過技術手段,才能把多樣化的需求工具化、標準化。「無論是企業也好、政府也好、公共機構也好,它都需要用到這樣一些工具。」

目前京東金融風控體系利用深度學習、圖計算、生物探針等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低於行業平均。同時京東金融現將智慧風控能力輸出,服務給金融機構,説明銀行在信貸審核上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70%以上。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英特爾。去年英特爾推出了新的處理器,想要找到目標使用者。而普通用戶在買電腦的時候,更多是關注電腦品牌本身,很少有人關注它的晶片是什麼。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成本都是固定的,無非就是100塊錢的成本,要投到多少人身上。「不可能預計做一萬個人的生意,就要拿一個億出來,沒有企業這麼幹的。怎麼樣提高它的觸達率、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同時控制成本,這是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謂賦能,不是抽象的:要麼幫對方賺錢,要麼幫對方省錢,而無論是幫對方賺錢還是省錢,這個過程中還要讓自己賺錢,這才是合理的商業模式。

通過科技的手段讓金融產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第三個階段,進一步明確金融科技的定位是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企業;第四個階段,除了服務金融機構、銀行,還可以服務於企業,可以服務於政府,服務於公共機構。

顯然,京東金融的幾個發展階段下來,核心始終是科技。區力說,京東金融的核心的理念,不是去經營一個產品,而是去經營人;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只有通過技術手段,才能把多樣化的需求工具化、標準化。「無論是企業也好、政府也好、公共機構也好,它都需要用到這樣一些工具。」

目前京東金融風控體系利用深度學習、圖計算、生物探針等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低於行業平均。同時京東金融現將智慧風控能力輸出,服務給金融機構,説明銀行在信貸審核上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70%以上。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英特爾。去年英特爾推出了新的處理器,想要找到目標使用者。而普通用戶在買電腦的時候,更多是關注電腦品牌本身,很少有人關注它的晶片是什麼。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成本都是固定的,無非就是100塊錢的成本,要投到多少人身上。「不可能預計做一萬個人的生意,就要拿一個億出來,沒有企業這麼幹的。怎麼樣提高它的觸達率、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同時控制成本,這是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謂賦能,不是抽象的:要麼幫對方賺錢,要麼幫對方省錢,而無論是幫對方賺錢還是省錢,這個過程中還要讓自己賺錢,這才是合理的商業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