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這幾家公司能將汽車開上天,最後一家真的給國人長臉了

對於生活在一二線城市裡面的上班族來說, 交通問題是其生活的最大詬病, 甚至會降低人們的生活品質。 每每到了上下班的高峰時間, 人流就如“喪屍”一樣湧入各個地方, 人山人海, 場景擁堵不堪。 地鐵車廂裡, 有人不經意間的“踩踏”, 也甚至會引發一場“江湖大戰”。

為了緩解目前一二線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擁堵的問題, 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需要, 提升出行效率, 各國的交通部門, 創業公司抑或者技術人員可謂是費盡心思。 他們先是打通了各路地下鐵、軌道, 然後是地面輕軌, 高鐵, 飛機等等。 但畢竟陸地的的空間有限,

陸運交通已逐日趨向飽和的趨勢。 於是, 人們將目光轉向了空中, 希望能打造一個介於汽車和飛行器之間的短途交通運輸工具——飛行汽車, 而這很明顯是一個好的創業機會, 只不過對技術的要求很高。

在這裡, 我想給大家簡單介紹下Tesla總裁Elon Musk的故事。

很明顯, 馬斯克熱衷於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 而創業大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對於革新公共運輸系統, 他有自己的想法。 早年其推出了特斯拉汽車, 創建了SpaceX;13年8月的時候, 更是提出了Hyperloop超級高鐵的計畫。 馬斯克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 但其並未嘗試“飛行汽車”這個領域, 因為在其看來“飛行汽車”就是一個極其瘋狂的想法, 甚至比人類移民到火星更瘋狂。

這個世界總是會有很多瘋狂的人, 他們一直在做瘋狂的事情。 也許,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和SpaceX不太看好“空中汽車”, 但最近有幾家公司正努力讓“空中汽車”成為現實, 並且這一想法最早可以在明年落地。

今日發文之前, 小編我在網上百度了“飛行汽車”這個詞, 發現目前不少的公司都在做這個專案,

其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穀歌, Uber等等, 當然, 強林之中也有很多敢於嘗試的初創企業, 下面, 小編將對這些公司做一個簡單的盤點, 希望對大家有用。

1、德國eVolo:18旋翼電動直升機 明年推出飛行汽車試乘服務

上週三, 德國公司eVolo發表聲明,

它將在2018年為自行研發的垂直起降飛機提供出租服務。 將被用來提供出租服務的飛行器就是上圖的volocopter 2X, 該飛機共有有18個旋翼, 可以承載兩人。 這架飛行器由六個電池供電 , 但只能提供17分鐘的飛行時間, 不過可以在40分鐘內使用快速充電器重新充電。

2016年3月30號, e-Volo在德國南部的一個機場進行了飛行試驗。 載人VolocopterVC200採用18個螺旋槳在空中飛行了3分鐘。 其後Volocopter VC200電動直升機重新設計為日常使用稱為Volocopter 2X。 原來的畜電池組有鋰電池組代替、設計也更具運動感, 並且座艙具有兩個成年人的座位。 最長航程為17英里, 按照巡航速度31英里每小時最長飛行時間為27分鐘。

據悉目前, Volocopter 2X已獲得超輕型飛機的批准, 並將於2018年獲得“多螺旋槳型直升機”認證, 這意味著它能在試點試驗中做飛行載人載物機。

e-Volo稱, “私人飛行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許多人的夢想首次變得可以實現。 ”

2、穀歌Zee.Aero

收購、並購、投資一詞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面, 很多公司為了拓展自己的專案或者事業範圍, 只能收購一些小型的初創公司。 2010年的時候, 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就以個人的名義投資了當時剛成立不久初創公司 Zee.Aero。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Iran Kroo 是斯坦福大學研究航空學的教授, 團隊也不乏來自 Space X、NASA、波音等知名公司的設計師和工程師。

自成立以來, Zee.Aero 就曾未向外界暴露過他們任何關於專案的資訊。 在去年, 有國外網友就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機場外偷拍到了 Zee.Aero 公司的飛行汽車 , 並親眼目睹了這輛垂直起飛的飛行器懸停在離地面 25 英尺處, 大概是在進行原型機的測試。

從暴露的外形和其相匹配的設計圖來看,這輛飛行汽車機身狹長,機翼位於後部,有兩台推進式螺旋槳,是一台直接垂直起飛、並不在陸地行駛的空中飛行器。

3、Airbus:共用模組化飛行汽車

Airbus是歐洲一個非常著名飛機製造和研發公司,不久之前其公佈了一款產品——模組化飛行汽車Pop.Up,一幅集智慧電動汽車、電動無人機、軌道交通運輸一體化的概念交通工具的藍圖。在這套系統中,汽車、無人機、軌道運輸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

Pop.up的組成部分總共有四個主要的模組,負責空中飛行的頂部機翼模組、中間供乘坐的座艙模組、在地上提供動力的底座推進模組、超級智慧中控的AI智慧模組!

頂部機翼模組其實是一架無人機,依靠電力驅動,直徑4.4米,8個旋翼分配在4個汽輪內部沒具備自動巡航,通過APP或AI平臺操控。

座艙模組炒雞牛逼,航空級別長2.6米,寬1.4米,寬1.5米,外形很像蠶繭,碳纖維材質,可以乘坐兩個乘客,自動艙門。底座推進模組配備SAE的L5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動汽車底盤,電池模組平鋪組合,不僅穩而且堅固。

AI智慧模組整個移動終端的OS,與乘客進行各種交互,包括視覺,語音,VR,AR等。配套這麼齊全,都可無縫對接,那麼車友們肯定會好奇它是怎麼解決空中出行的呢?

其實,它的概念有點類似現在非常火爆的打車+共用單車模式—你出門前先到網上填寫你要到的地方進行Pop Up預約用車。

Pop Up會根據你預約的時間內準時抵達你家等待你的使用。

上車之前刷臉,通過人臉識別確認後,汽車就會根據你的設定自動出發,自動駕駛。有錢有本事有想法的空客表示,他們其實希望能借助這個交通工具,打通交通閉環,打造一個陸路、空運一體化的交通系統!

4、Uber聯合NASA繼續延續共用出行的模式

Uber對飛行汽車也甚是情有獨鍾,在退出中國大陸之後,去年10月,Uber 發表了一份關於 Uber Elevate 專案的白皮書,希望能與擁有垂直起降(VTOL)技術相關的公司合作,打造一套飛行汽車的城市通行系統,並計畫在 2026 年前實現。

Uber Elevate花費高額的傭金來推動飛行汽車計畫,據彭博社在今年 2 月份的報導,Uber已聘請了Mark Moore,他曾是NASA的langley研究中心擔任飛機工程師。

Uber Elevate 的藍圖是這樣的:一些聯網的小型電動飛機,能夠垂直起飛和著陸,且最終目標是能夠自主飛行。使用者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預約,離使用者最近的飛的隨即接到系統派來的訂單,起身執行接送任務。

這和Airbus的共用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5、Terrafugia:混合動力,陸空兩用自動飛行

Terrafugia 是一家初創公司,於 2006 年在美國成立。目前其正在打造一輛採用混合動力、能完全自主飛行,並真正能陸、空兩用的飛行汽車。只是,目前在陸地上還得靠司機進行手動駕駛。

概念圖

該汽車擁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能自我飛行500英里,可以垂直起飛。飛行者只需輸入自己想要到達的位置,就會自動到達。Terrafugia公司表示,將在2025投入生產。Terrafugia已經出售了一款過渡飛行汽車,但這飛行時需要一個500M的跑道去準備起飛。

Terrafugia 的第一款產品——Transition

6、荷蘭PAL-V:產品已開放預訂,明年交付

荷蘭公司PAL-V從 2009 提出飛行汽車概念模型, 2012 年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試飛,今年初正式開放了第一批商用飛行汽車的預訂,並在 2018 年底進行產品的首次交付。

在這批的開放預訂中,PAL-V 推出了「先鋒版」的 Liberty(第一批發貨,共 90 台)以及「標準版」的 Liberty Sport 兩種款式,售價分別為 60 萬美元和 40 萬美元。

和Terrafugia一樣,Liberty 具備汽車、飛行器兩用功能,在起飛前也需要佔用一段路作為飛行跑道。

7、Ehang億航:中國無人飛機將於今年7月給迪拜人民提供公共服務

2016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展上面,中國智慧無人機公司億航(Ehang)全球首發全電力低空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億航184”!

億航184採用100%純電力驅動,綠色環保,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對環境的危害。

飛行線路上,億航184採用垂直起降方式和倒“U”形的飛行航線,無需機場跑道等傳統基礎設施,外加其可折疊式設計,消除了阻礙飛機和其他空中交通工具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瓶頸。

採用多套獨立的飛行控制系統來實現自動導航,只需設定飛行路線,一鍵操作,即可搭載乘客以倒“U”型航線從A地到達B地。

系統會即時採集分析飛行全程中來自各種感測器的各項資料,重新規劃路徑,從而保證將乘客以最快速、最安全的路徑送達目的地。任何緊急情況下都可一鍵懸停。

億航CEO胡華智先生表示:讓人類真正征服天空,讓飛行變得前所未有得安全、便捷,是我畢生追求的夢想。

億航184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針對中短途交通運輸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了一種安全、節能的可行方案。

我深信億航將不僅僅創造一種全新的個人出行方式,更將給全球範圍內的眾多行業帶來深遠影響。億航184實現了我們一直以來的飛行夢想,正將從根本上徹底改變未來人類的交通及運輸方式。

在2016 年 CES 上展示的億航 184 載人飛行器已經通過了迪拜民用航空管理處的檢驗,並且,在迪拜政府的助力下, 億航 184 載人飛行器將於今年的 7 月份飛進迪拜上空,提供城市空中的士的公共服務。

後話

目前,億航的原型機正在測試階段,另外,該公司還在努力爭取聯邦航空局的批准,希望能在美國上空拓展新的飛行空間。

從以上那麼多家公司的願景和決心來看,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在有生之年內坐上這樣的交通工具,在空中俯瞰整個世界,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將納入我們的眼球。

飛行汽車以減輕交通擁堵、減少對陸地佔用為初衷,這些大公司抑或者創業公司也紛紛都將將 VOLT 能力作為攻克的重點。到目前為止,目前還沒有 VOLT 空中飛行汽車真正實現商用化的案例。很明顯,除了政策、安全等問題之外,VOLT技術的突破也需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技術攻克之後,人們的傳統出行觀念也有待改變,傳統的陸地將會豐富很多,當然技術商用之後法律法規也亟待跟上。

聲明:本文圖文來自網路,由檸檬創業平臺編輯部編輯整理

大概是在進行原型機的測試。

從暴露的外形和其相匹配的設計圖來看,這輛飛行汽車機身狹長,機翼位於後部,有兩台推進式螺旋槳,是一台直接垂直起飛、並不在陸地行駛的空中飛行器。

3、Airbus:共用模組化飛行汽車

Airbus是歐洲一個非常著名飛機製造和研發公司,不久之前其公佈了一款產品——模組化飛行汽車Pop.Up,一幅集智慧電動汽車、電動無人機、軌道交通運輸一體化的概念交通工具的藍圖。在這套系統中,汽車、無人機、軌道運輸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

Pop.up的組成部分總共有四個主要的模組,負責空中飛行的頂部機翼模組、中間供乘坐的座艙模組、在地上提供動力的底座推進模組、超級智慧中控的AI智慧模組!

頂部機翼模組其實是一架無人機,依靠電力驅動,直徑4.4米,8個旋翼分配在4個汽輪內部沒具備自動巡航,通過APP或AI平臺操控。

座艙模組炒雞牛逼,航空級別長2.6米,寬1.4米,寬1.5米,外形很像蠶繭,碳纖維材質,可以乘坐兩個乘客,自動艙門。底座推進模組配備SAE的L5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動汽車底盤,電池模組平鋪組合,不僅穩而且堅固。

AI智慧模組整個移動終端的OS,與乘客進行各種交互,包括視覺,語音,VR,AR等。配套這麼齊全,都可無縫對接,那麼車友們肯定會好奇它是怎麼解決空中出行的呢?

其實,它的概念有點類似現在非常火爆的打車+共用單車模式—你出門前先到網上填寫你要到的地方進行Pop Up預約用車。

Pop Up會根據你預約的時間內準時抵達你家等待你的使用。

上車之前刷臉,通過人臉識別確認後,汽車就會根據你的設定自動出發,自動駕駛。有錢有本事有想法的空客表示,他們其實希望能借助這個交通工具,打通交通閉環,打造一個陸路、空運一體化的交通系統!

4、Uber聯合NASA繼續延續共用出行的模式

Uber對飛行汽車也甚是情有獨鍾,在退出中國大陸之後,去年10月,Uber 發表了一份關於 Uber Elevate 專案的白皮書,希望能與擁有垂直起降(VTOL)技術相關的公司合作,打造一套飛行汽車的城市通行系統,並計畫在 2026 年前實現。

Uber Elevate花費高額的傭金來推動飛行汽車計畫,據彭博社在今年 2 月份的報導,Uber已聘請了Mark Moore,他曾是NASA的langley研究中心擔任飛機工程師。

Uber Elevate 的藍圖是這樣的:一些聯網的小型電動飛機,能夠垂直起飛和著陸,且最終目標是能夠自主飛行。使用者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預約,離使用者最近的飛的隨即接到系統派來的訂單,起身執行接送任務。

這和Airbus的共用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5、Terrafugia:混合動力,陸空兩用自動飛行

Terrafugia 是一家初創公司,於 2006 年在美國成立。目前其正在打造一輛採用混合動力、能完全自主飛行,並真正能陸、空兩用的飛行汽車。只是,目前在陸地上還得靠司機進行手動駕駛。

概念圖

該汽車擁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能自我飛行500英里,可以垂直起飛。飛行者只需輸入自己想要到達的位置,就會自動到達。Terrafugia公司表示,將在2025投入生產。Terrafugia已經出售了一款過渡飛行汽車,但這飛行時需要一個500M的跑道去準備起飛。

Terrafugia 的第一款產品——Transition

6、荷蘭PAL-V:產品已開放預訂,明年交付

荷蘭公司PAL-V從 2009 提出飛行汽車概念模型, 2012 年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試飛,今年初正式開放了第一批商用飛行汽車的預訂,並在 2018 年底進行產品的首次交付。

在這批的開放預訂中,PAL-V 推出了「先鋒版」的 Liberty(第一批發貨,共 90 台)以及「標準版」的 Liberty Sport 兩種款式,售價分別為 60 萬美元和 40 萬美元。

和Terrafugia一樣,Liberty 具備汽車、飛行器兩用功能,在起飛前也需要佔用一段路作為飛行跑道。

7、Ehang億航:中國無人飛機將於今年7月給迪拜人民提供公共服務

2016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展上面,中國智慧無人機公司億航(Ehang)全球首發全電力低空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億航184”!

億航184採用100%純電力驅動,綠色環保,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對環境的危害。

飛行線路上,億航184採用垂直起降方式和倒“U”形的飛行航線,無需機場跑道等傳統基礎設施,外加其可折疊式設計,消除了阻礙飛機和其他空中交通工具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瓶頸。

採用多套獨立的飛行控制系統來實現自動導航,只需設定飛行路線,一鍵操作,即可搭載乘客以倒“U”型航線從A地到達B地。

系統會即時採集分析飛行全程中來自各種感測器的各項資料,重新規劃路徑,從而保證將乘客以最快速、最安全的路徑送達目的地。任何緊急情況下都可一鍵懸停。

億航CEO胡華智先生表示:讓人類真正征服天空,讓飛行變得前所未有得安全、便捷,是我畢生追求的夢想。

億航184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針對中短途交通運輸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了一種安全、節能的可行方案。

我深信億航將不僅僅創造一種全新的個人出行方式,更將給全球範圍內的眾多行業帶來深遠影響。億航184實現了我們一直以來的飛行夢想,正將從根本上徹底改變未來人類的交通及運輸方式。

在2016 年 CES 上展示的億航 184 載人飛行器已經通過了迪拜民用航空管理處的檢驗,並且,在迪拜政府的助力下, 億航 184 載人飛行器將於今年的 7 月份飛進迪拜上空,提供城市空中的士的公共服務。

後話

目前,億航的原型機正在測試階段,另外,該公司還在努力爭取聯邦航空局的批准,希望能在美國上空拓展新的飛行空間。

從以上那麼多家公司的願景和決心來看,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在有生之年內坐上這樣的交通工具,在空中俯瞰整個世界,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將納入我們的眼球。

飛行汽車以減輕交通擁堵、減少對陸地佔用為初衷,這些大公司抑或者創業公司也紛紛都將將 VOLT 能力作為攻克的重點。到目前為止,目前還沒有 VOLT 空中飛行汽車真正實現商用化的案例。很明顯,除了政策、安全等問題之外,VOLT技術的突破也需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技術攻克之後,人們的傳統出行觀念也有待改變,傳統的陸地將會豐富很多,當然技術商用之後法律法規也亟待跟上。

聲明:本文圖文來自網路,由檸檬創業平臺編輯部編輯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