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趣店羅敏:上市之後不再任性

沉寂三個月後, 趣店再度發聲, 這一次羅敏改變了。

“這兩個多月裡我一直在反思,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比較負面地看待我們。 回頭來看, 還是因為我當時不夠成熟。 ”2017年10月, 趣店CEO羅敏接受採訪“回應一切”, 稱趣店“壞賬一律不催收”、完全不做校園貸、現金貸不暴利等, 引發了市場的諸多質疑, 剛剛赴美上市股價就遭遇腰斬, 而羅敏本人也陷入了“輿論風波”。

1月14日, 羅敏再度回應, 有人認為態度“坦誠”, 但有人並不買單:雖然反思, 但“避重就輕”。

1月15日, 在北京市朝陽區慧忠北裡222號的趣店集團總部, 羅敏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

身著寬鬆的紅色毛衫, 一身運動裝, 白色運動鞋, 這是他遭遇輿論風波之後第一次面對媒體, 講述陷入“輿論風波”以來的變化。

和兩個月前公眾眼中侃侃而談的“自負少年”不同, 在這次接受採訪時, 他時不時停頓, 思考片刻再作回答, 他坦言, “上了一堂公關課, 我最大的改變是, 成熟了, 不任性了。 ”

對於趣店的未來, 羅敏說2017年4月11日之後, 趣店所有產品全部調整為年化利率36%以內, 趣店轉型成為一家消費金融助貸公司。 與此同時, 羅敏也在嘗試新的賽道——汽車分期。 1月16日, 羅敏正式向外界推出汽車新零售業務, 醞釀了兩個月的大白汽車正式亮相, 這能否成為支撐趣店業績的新增長點?

這一次, 羅敏依然樂觀, 他說這是千億美金的市場。

反思

跌的越慘, 收穫越多

新京報:1月14日你發了一條微信公眾號“回應一切”, 是你自己寫的嗎?

羅敏:1月9日, 我決定開公眾號的時候, 就有了想要回應“趣店回應一切”的一切的想法, 然後我在車上花了半個小時, 一氣呵成完成了那篇文章, 文章裡就是我自己我醒悟之後所作的真實表達。

新京報:《趣店回應一切》發表之後, 剛剛上市股價就大跌, 當時是什麼反應?

羅敏:起初, 我非常不以為然, 在公司開內部會的時候, 我還在員工面前調侃自己:一個不小心, 就變成了風口上的人物。 後來意識到,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 我的表達還是很不成熟。 這件事, 讓我在公共關係這一課上, 有了很大的收穫。 跌的越慘, 收穫就越多。

新京報:是什麼讓你發生轉變的, 是股價腰斬, 股東給你壓力了嗎?

羅敏:股東們對我還是蠻尊重的, 有一些股東會給我些建議, 但我覺得還不至於是壓力。 比如說, 有的股東會說, 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當然這也可能也是安慰我。

有些股東會建議我, 在這個時候不要做這的樣回應。

新京報:在這樣的輿論風波下, 投資方沒有提出過任何要求嗎?

羅敏:對我來說, 我是走長線, 我不是要把公司賣掉。 投資人會看股價, 但他們從來不跟我要那麼多東西, 他們剛開始投進來時, 公司才小幾億美金(的估值), 對於他來講, 是可以接受的。

新京報: “輿論風波”是不是給了你很大的教訓?是什麼讓你有勇氣再一次站在媒體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

羅敏:我以前很粗獷啊,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但現在不能。 我很有安全感, 所謂的不安全, 是在我很難把握那個度的時候。

一個公司規模比我們大很多的重量級前輩告訴我, 他也被很多人Diss(懟)過, 我發現他們已經那麼成功了, 但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

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比我牛很多倍的人, 也犯過錯, 也被公眾Diss到沒地方哭。 然後這樣一想, 我的心態就平和了很多, 很快就釋然了。

你既然選擇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站在了聚光燈下, 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別人的關注, 別人說你一下, 你就不高興了, 這就很不成熟。 上市就有義務站出來接受採訪, 面對公眾的質疑。 我以前覺得自己不需要面對這些事情, 後來明白, 既然公眾買你的股票, 資訊就得對稱, 就得去接受。

創業和人生是一回事, 不斷的成長, 一定是不斷犯錯, 不斷成長, 然後又會犯錯, 又會成長。

轉型

汽車零售業務未來是主要業務

新京報:醞釀兩個月推出汽車零售業務,是否意味著趣店正在“去現金貸”?

羅敏:電商這部分的商品不包括汽車業務,而且這個電商比例在未來的財報中還會不斷上升的。

新京報:新業務大白汽車,是不是迫於監管壓力而作的轉型?如何保證持續盈利能力?

羅敏:不是。我們的業務一直在順著監管的方向作調整,不斷地規範。大白汽車是我們長期關注的項目。從2013年做過汽車團購開始,我心裡就有汽車情結,也一直在找一個機遇,到汽車融資租賃賽道去,發揮我們的長處。

對於趣店來說,大白汽車做汽車新零售,首先是因為這個賽道足夠大,而且汽車消費金融是非常優質的業務,壞賬率極低。未來會是趣店的主要業務之一。大白汽車定位的是“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兩個月時間,已經在全國有150多家自營門店了。

新京報:這麼重的資產怎麼解決資金問題?

羅敏:對於很多年輕人,剛剛畢業一兩年工作的年輕人,買一輛10萬塊錢的車,原本用傳統模式分期付款,首付30%,還有10%的購置稅,還得交5%的保險,就要45000塊錢。

但是在大白汽車交一萬塊錢就可以把車開走,購置稅和保險都不用交。這樣就拉低他的買車門檻。所以我們的定位是要變成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汽車是低頻消費的重資產,我們會跟銀行去合作,比如說我的資產打包賣給銀行。車是我們融資租賃公司的,然後我把這個車的資產轉讓給銀行,所以這個融資租賃公司杠杆,可以解決資金問題。

新京報:你怎樣定義趣店的未來?

羅敏:未來5年趣店的目標,可能是成為一家千億美金級別的金融科技公司。過去的四年,從一個最初只有200萬天使輪,總共只有一千多萬的公司,成長了到40億美金估值的上市公司,增長了2000多倍。這樣看來,從40億到千億,其實只有25倍的距離。

管理

上市之後最大的變化是不再任性了

新京報:有人評價你,是一個對個人成長極度渴求,“很自負的人”,“猛張飛”,餓狼式團隊管理,上市之後你是一個怎樣的狀態?發生了什麼改變?

羅敏:我覺得不能叫自負,我自己確實是有自己比較鮮明的觀點。上市之後,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再像以前那麼任性了。

和四年前相比,我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14年創業之初,大概我對戰略的把控是100%,下屬有建議,我也讓他先憋著,先跟著我的戰略走。現在發生了一些轉變,我會做90%的主導,10%來聽別人的建議。

現在反觀我們創業初期的狀態,你會發現我們做很多事情,並沒有戰略性,比較粗獷,一股腦想了就去做,現在我最大的變化是,我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去冷靜一下,試著自己去否定自己。

現在我已經開始講究長遠的戰略規劃,包括我的公共形象,趣店的品牌,也是戰略的一部分。兩個多月前那篇文章之後,其實我們的業務已經進行了非常大的改變。我們自己學習,自己去反省,自己去改進,自己去做改變,這是個不停的自我溝通、修整的過程。

新京報:現在花時間最多的是幹什麼?你認為自己的管理風格是什麼樣的?

羅敏:創業就像是一個金字塔,在搭建金字塔的過程中,過去我們都在金字塔的偏低端,當大家都在高速地向上成長的時候,我的團隊未必成長起來。可能我認為我現在的想法是在百億美金級別,但我有些同事的想法可還存留在10億美金,所以這是我最近在解決的一個問題,不停的去招募一些新鮮的、更強的人來。

在招募新人加入公司的同時,我也在每天不停的跟中高層團隊做很多的溝通,甚至我會在周會上給大家上課,講金融市場,產品技術,一步一步把我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想法畫出來,讓大家更得清楚和進步更快,如果只是我一個人進步是沒有用的,我需要整個公司的團隊都明白了,我們才可能朝著在百億美金級前進。

記者 任嬌 黃鑫雨 攝影記者 浦峰

本文為理財幫原創內容

轉型

汽車零售業務未來是主要業務

新京報:醞釀兩個月推出汽車零售業務,是否意味著趣店正在“去現金貸”?

羅敏:電商這部分的商品不包括汽車業務,而且這個電商比例在未來的財報中還會不斷上升的。

新京報:新業務大白汽車,是不是迫於監管壓力而作的轉型?如何保證持續盈利能力?

羅敏:不是。我們的業務一直在順著監管的方向作調整,不斷地規範。大白汽車是我們長期關注的項目。從2013年做過汽車團購開始,我心裡就有汽車情結,也一直在找一個機遇,到汽車融資租賃賽道去,發揮我們的長處。

對於趣店來說,大白汽車做汽車新零售,首先是因為這個賽道足夠大,而且汽車消費金融是非常優質的業務,壞賬率極低。未來會是趣店的主要業務之一。大白汽車定位的是“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兩個月時間,已經在全國有150多家自營門店了。

新京報:這麼重的資產怎麼解決資金問題?

羅敏:對於很多年輕人,剛剛畢業一兩年工作的年輕人,買一輛10萬塊錢的車,原本用傳統模式分期付款,首付30%,還有10%的購置稅,還得交5%的保險,就要45000塊錢。

但是在大白汽車交一萬塊錢就可以把車開走,購置稅和保險都不用交。這樣就拉低他的買車門檻。所以我們的定位是要變成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汽車是低頻消費的重資產,我們會跟銀行去合作,比如說我的資產打包賣給銀行。車是我們融資租賃公司的,然後我把這個車的資產轉讓給銀行,所以這個融資租賃公司杠杆,可以解決資金問題。

新京報:你怎樣定義趣店的未來?

羅敏:未來5年趣店的目標,可能是成為一家千億美金級別的金融科技公司。過去的四年,從一個最初只有200萬天使輪,總共只有一千多萬的公司,成長了到40億美金估值的上市公司,增長了2000多倍。這樣看來,從40億到千億,其實只有25倍的距離。

管理

上市之後最大的變化是不再任性了

新京報:有人評價你,是一個對個人成長極度渴求,“很自負的人”,“猛張飛”,餓狼式團隊管理,上市之後你是一個怎樣的狀態?發生了什麼改變?

羅敏:我覺得不能叫自負,我自己確實是有自己比較鮮明的觀點。上市之後,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再像以前那麼任性了。

和四年前相比,我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14年創業之初,大概我對戰略的把控是100%,下屬有建議,我也讓他先憋著,先跟著我的戰略走。現在發生了一些轉變,我會做90%的主導,10%來聽別人的建議。

現在反觀我們創業初期的狀態,你會發現我們做很多事情,並沒有戰略性,比較粗獷,一股腦想了就去做,現在我最大的變化是,我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去冷靜一下,試著自己去否定自己。

現在我已經開始講究長遠的戰略規劃,包括我的公共形象,趣店的品牌,也是戰略的一部分。兩個多月前那篇文章之後,其實我們的業務已經進行了非常大的改變。我們自己學習,自己去反省,自己去改進,自己去做改變,這是個不停的自我溝通、修整的過程。

新京報:現在花時間最多的是幹什麼?你認為自己的管理風格是什麼樣的?

羅敏:創業就像是一個金字塔,在搭建金字塔的過程中,過去我們都在金字塔的偏低端,當大家都在高速地向上成長的時候,我的團隊未必成長起來。可能我認為我現在的想法是在百億美金級別,但我有些同事的想法可還存留在10億美金,所以這是我最近在解決的一個問題,不停的去招募一些新鮮的、更強的人來。

在招募新人加入公司的同時,我也在每天不停的跟中高層團隊做很多的溝通,甚至我會在周會上給大家上課,講金融市場,產品技術,一步一步把我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想法畫出來,讓大家更得清楚和進步更快,如果只是我一個人進步是沒有用的,我需要整個公司的團隊都明白了,我們才可能朝著在百億美金級前進。

記者 任嬌 黃鑫雨 攝影記者 浦峰

本文為理財幫原創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