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定要切割的7種攝影病症

作者:霞客丁

攝影路上每個人都會犯錯, 技術上的失誤還容易解決, 然而壞習慣就像是全天下男人都會闖的禍, 總是會好不會斷根。 為了解決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錯誤, 這裡特地整理出7個常見的攝影壞毛病, 玩家們不妨自我檢視一番, 或許可以找到自己停滯不前的原因, 斬草除根徹底突破瓶頸。

症狀一:依賴後期軟體, 晚點再修

許多攝影師會告訴你:「前期能做的事不要留給後制後期」, 最根本的原因不外乎效率, 例如在拍攝現場花30秒就能避開或移開的雜物, 到了後期得用仿製印章塗30分鐘才能解決,

長此以往會造成我們對後期的依賴, 間接影響到構圖的觀察力與曝光的精准度, 更何況有些奇景、光線錯過不再, 即使後期編修也很難補救。

因此無論你是不是後期高手, 可能的話儘量在拍攝當下做到最好, 以免屆時工作量大, 一面應付客戶催件、一面還得爆肝修圖。

面對瞬息萬變的滾軸雲, 一曝沒有拍好後期也很難處理。 Photo by 霞客丁。

拍攝時想著後期再修, 事後就要花更長的時間坐在電腦前面。 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二:太早收相機, 回家捶心肝

攝影本質上是個等待的遊戲, 等待合適的光線、等待野生動物出現或等待彌漫的濃霧散開, 很多時候照片的好壞並非技不如人, 而是過程中少了耐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拍夜景時苦等車流, 結果相機收完車子才悠悠出現;烏雲密佈以為杠龜在即, 前腳離開後腳火燒雲紅滿天。

有鑒於這樣的慘事層出不窮, 文中作者好心提供了兩個建議:第一, 請帶上你的食物和時間, 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第二, 把相機留在手上而不是收進包包裡,

如此一來面對精彩瞬間才能夠立即捕捉。

運氣有時候是等出來的, 儘管狀況不如預期, 多花點時間也許就能等到你想要的。 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三:情搜不足, 相機無用武之處

一張好照片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才有機會施展一身的本領。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覺得某些奇人異士好運用不完, 仿佛所有的美景專為他的相機打造, 其實追根究柢往往是功課準備充足與否的差異, 像出國旅遊前我們有沒有先查清楚當季的日照時間、當地的日出日沒角度?

要拍攝生態, 我們對野生動物的習性有沒有足夠的研究?最近雲海季到來, 對於雲海的生成時機、判斷方法是否了然於胸?簡單來說, 前制做得好可以減少做白工的機率, 記得估狗大神是很好用地, 看看專業的攝影師都怎麼準備, 否則情搜不足, 再好的相機也無用武之地。

同樣是冬季大屯山, 風向、雲屬的差異構築了截然不同的畫面, 左圖是東北季風帶來的厚實雲層伴隨降雨,

右圖則是偏西南風引進的平流霧雲海, 由此可見天候觀察的重要, 只要學會基本的氣象判讀, 就能大幅減少杠龜的機會。 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四:覺得害怕,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Robert Capa 的名言想必大家都聽過, 以街拍為例, 取得當事人同意、貼近拍攝的張力往往更勝於長焦偷拍, 不過前提是必須具備足夠的信心及膽量, 玩家若有興趣可以多看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的肖像作品, 一張經典的人物神韻關鍵在前期的建立信任與溝通, 當面對這類題材, 你需要的是深入挖掘的勇氣, 而非裹足不前的猶疑窺伺。

所以下回不妨試著走近陌生人, 突破自己的心防為作品加入更多的內涵感受。

如果更靠近被攝者,是不是能帶來更生動的情緒?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五:形象包袱,姿勢100分畫面0分

除了拍攝野生動物你必須讓自己低調些,多數情況為了作品都應該不計形象,如風景題材匍匐地面捕捉倒影,或婚禮攝影師用滑稽的姿勢搶拍畫面,只有拋開包袱才能拍到最獨特的視角,進一步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構圖風格。至於周遭的訕笑難免,學著保持專注甚至無視吧,畢竟尷尬很快就會過去,而美好的照片將永久流傳。

沒有垂直觀景窗也沒有翻轉螢幕,為了完整的倒影乾脆趴在水裡抓構圖,雖然當下狼狽,事後卻換來值得回憶的畫面。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六:照片不整理,風格在哪裡

隨著社交網路日益盛行,編輯照片不再僅限於後期加工,如何篩選作品、去蕪存菁也成為確立風格的重要一環,試想當我們看到一張同樣的構圖重複分享,或相同的景點一直PO一直PO,我們對於這位攝影師的觀感如何?會不會認為他連取捨相片的能力都沒有?

為了避免招致反感,作者分享了一個關於挑選照片的哲學,好比知名作家史蒂芬金的" Take a Break "原則,不要一拍完照片馬上整理,試著過一段時間再來精選或刪除相片,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看待照片的眼光將更為客觀,少了拍攝當下的主觀情緒影響,經過時間的沉澱有助於嚴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唯有這一兩張作品才能夠説明我們塑造鮮明的影像風格。

同樣的構圖沒有必要重複分享,適當地篩選、畢其功於一役反而能讓人印象深刻。

症狀七:器材至上,我要成為鍵盤攝影師

上述情況是器材討論區利己利人的初衷,然而事與願違,打開攝影版你會發現很多爭論集中在尺寸迷思、按鈕深淺、蒙皮握感或反光鏡作動聲響這類瑣碎的議題上,鍵盤攝影師充斥使得討論區風氣日漸沉淪,趕跑真正有心互動的玩家。

所以建議各位不要在器材上鑽牛角尖,有時間筆戰不如拿起相機拍照,摸過多少相機、挑出多少毛病不代表什麼,只有內涵與技術的精進才是駕馭器材的不二法門。

攝影器材百百款,小問題在所難免,只要不影響拍攝又何必太過在意?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

如果更靠近被攝者,是不是能帶來更生動的情緒?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五:形象包袱,姿勢100分畫面0分

除了拍攝野生動物你必須讓自己低調些,多數情況為了作品都應該不計形象,如風景題材匍匐地面捕捉倒影,或婚禮攝影師用滑稽的姿勢搶拍畫面,只有拋開包袱才能拍到最獨特的視角,進一步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構圖風格。至於周遭的訕笑難免,學著保持專注甚至無視吧,畢竟尷尬很快就會過去,而美好的照片將永久流傳。

沒有垂直觀景窗也沒有翻轉螢幕,為了完整的倒影乾脆趴在水裡抓構圖,雖然當下狼狽,事後卻換來值得回憶的畫面。Photo by 霞客丁。

症狀六:照片不整理,風格在哪裡

隨著社交網路日益盛行,編輯照片不再僅限於後期加工,如何篩選作品、去蕪存菁也成為確立風格的重要一環,試想當我們看到一張同樣的構圖重複分享,或相同的景點一直PO一直PO,我們對於這位攝影師的觀感如何?會不會認為他連取捨相片的能力都沒有?

為了避免招致反感,作者分享了一個關於挑選照片的哲學,好比知名作家史蒂芬金的" Take a Break "原則,不要一拍完照片馬上整理,試著過一段時間再來精選或刪除相片,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看待照片的眼光將更為客觀,少了拍攝當下的主觀情緒影響,經過時間的沉澱有助於嚴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唯有這一兩張作品才能夠説明我們塑造鮮明的影像風格。

同樣的構圖沒有必要重複分享,適當地篩選、畢其功於一役反而能讓人印象深刻。

症狀七:器材至上,我要成為鍵盤攝影師

上述情況是器材討論區利己利人的初衷,然而事與願違,打開攝影版你會發現很多爭論集中在尺寸迷思、按鈕深淺、蒙皮握感或反光鏡作動聲響這類瑣碎的議題上,鍵盤攝影師充斥使得討論區風氣日漸沉淪,趕跑真正有心互動的玩家。

所以建議各位不要在器材上鑽牛角尖,有時間筆戰不如拿起相機拍照,摸過多少相機、挑出多少毛病不代表什麼,只有內涵與技術的精進才是駕馭器材的不二法門。

攝影器材百百款,小問題在所難免,只要不影響拍攝又何必太過在意?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