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檢察文苑:鄉間柴火

離開農村老家多年, 自然遠離了鄉間柴火。 但由柴或草燃燒釋放出的嫋嫋炊煙, 一直在我記憶中升騰, 無論歲月遊走多遠, 那鄉間柴火燒出的飯菜味道, 始終在唇齒間纏繞, 揮之不去。

鄉下的柴, 有硬柴軟柴之分。 所謂硬柴, 就是指樹兜、林木、棍棒、廢舊桌椅傢俱等, 這類柴耐燒, 火力旺, 炒菜蒸飯提速快, 非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親朋到訪, 村民是不輕易燒的, 因為硬柴稀缺。 所謂軟柴, 就是指秸稈、枯草、敗葉、殘枝等, 這類柴不耐燒, 火勢一烘而過, 村民平時煮飯、煮豬食用的多是草本柴火。

“食一碗人間煙火, 飲幾杯人生起落。

”人生在世, 無非“吃喝”二字。 以前在農村, 煙火旺不旺, 直接反映出門第貧富懸殊。 如果久久沒見哪家升騰炊煙了, 說明這戶人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鐵鍋兒吊起當鐘敲了。 可見, 柴火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難怪那時姑娘相親, 除了目睹小夥子俊醜、觀察婆家是否殷實之外, 還把有無柴燒當作選擇的參考條件。

拾柴火是我們小孩子的事。 暑假期間, 天明早, 父母早早起來料理雞鴨牲口後還要趕去生產隊出工, 順便把我和姐姐催起床:“起來!趁涼快, 多割些柴草回來曬乾, 以防下雨後沒柴燒。 ”此時正睡得香甜的我和姐姐都極不情願, 許久才慢騰騰下床, 匆匆扒過飯, 邀約同伴上山弄柴。

說是弄柴, 其實就是割草。 生產隊林子是有的,

青杠、黃荊、馬桑等小灌木大片大片生長著, 葳蕤茂盛。 但早被封山育林, 任何人不准涉足半步, 更不准砍伐半根, 等到年底由集體統一收割分到各家各戶。 好在農村野草不稀罕, 雞窩爛、絲茅草、狗尾草……四處生長, 田邊地角、坡坎溝渠俯拾皆是, 用不著多大工夫, 我們便割滿實實的一背簍, 這是大人規定的基本任務。 基本任務完成後, 我們在林蔭間自由打發時間, 不玩到中午是斷不回家的。 回家後不論有多饑渴, 首先將柴草鋪在院壩, 趁太陽毒辣曬乾, 等著燒晚飯用, 多餘的便積存起來。

冬天拾柴最辛苦。 北風呼叫, 天寒地凍, 地上的草早已枯萎, 只有尋覓樹葉、竹葉、枯枝之類的可燃之物, 手腳凍裂依舊要四處搜尋, 有時同伴之間為丁點柴草常常打架鬥嘴,

好在孩子不記仇, 很快又和好如初。 冬季柴火, 顯得彌足珍貴。

硬柴的存儲是大人的事。 冬季農閒時節, 他們三五人相伴, 天不亮出發, 遠去幾十公里外的大山砍伐雜樹, 天黑才氣喘吁吁擔回家, 連夜堆碼牆角, 以備急用。

烹煮什麼食物用什麼柴火, 也是有講究的。 有的需要急火爆炒, 有的需要文火慢燉, 有的需先急火燒沸後文火緩煨, 有的需先文火煮開除水後急火烹製調味。 總之, 一文一武, 張弛有道, 個中訣竅, 秘不外傳。

鄉下哪家有婚喪嫁娶, 必定要請廚師來操辦, 稱之為辦大廚。 主人要想席面辦得有模有樣, 除了尋找手藝一流的廚師外, 還得請一位很會燒火的人。 因為辦大廚都是燒硬柴,

要猛火能迅猛起來, 要溫火能立降下去, 這就需要燒火人見機行事, 往灶膛添柴減柴, 必須進出有序, 運用自如, 這樣炒出的菜才味美鮮脆、色香味形俱佳。 因此, 廚師得先把燒火人款待周全, 言語安撫, 再將香煙一根接一根遞到, 確保配合默契。

我有一個表嬸, 個矮, 體瘦, 樂於幫忙。 凡有鄉鄰辦大廚, 她自告奮勇說:“別的忙幫不上, 我燒火。 ”特別是酷暑天, 對於這個近乎被燒烤的苦差事, 許多人避之不及, 而她卻主動攬過來, 深得眾人贊許。 次數多了, 表嬸燒火總結出了一套經驗, 講出來頭頭是道。 鄉間柴火在她手中, 玩得爐火純青。

如今農村今非昔比, 煮飯燒柴草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家家戶戶早已用上了液化氣、電能源, 不聲不響之間,

飯菜就端上了桌子。 昔日老屋上的炊煙, 成為記憶中的一道鄉愁。

現在行走在城市大街, 會看見不少飯店打出“柴火味道”的招牌。 那忽明忽滅的柴火, 等待的時間雖長, 但食物的味道會更好一些。 鄉間柴火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 也在我的心中一直不曾熄滅。

(作者單位: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