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吃飯三字經:想要飲食健康?中醫推薦這些吃飯小妙招!

“飲食”與人體生命活動緊密相關。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方式, 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 濟南趙樹堂營養師戴霞從中醫食療養生的角度出現,

跟大家分享下吃飯時的速度、環境、情緒對飲食的健康造成的影響。

一、食宜「緩」

進食宜緩是指吃飯時應該從容緩和, 細嚼慢嚥。 《養病庸言》中說:「不論粥飯點心, 皆宜嚼得極細咽下。 」這樣進食, 既有利於各種消化液的分泌, 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穩定情緒,

避免急食暴食, 保護腸胃。 急食則食下易化, 暴食則會驟然加重腸胃負擔, 還容易發生噎、嗆、咳等意外, 是應當予以重視的。

二、食宜「專」

古人所說的「食不語及食勿大言」(見《千金翼方》), 就是要人們在吃飯時專心致志, 說明自古以來, 早已認識到專心進食有利於消化的道理。

倘若進食時, 頭腦中仍思緒萬千, 或邊看書報, 邊吃飯, 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飲食上, 心不在“食”。

三、食宜「樂」

安靜、 愉快的情緒有利於胃的消化, 樂觀的情緒和高興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 這就是中醫學中所說的肝疏泄暢達則脾胃健旺。

反之, 情緒不好, 惱怒, 則肝失條達, 抑鬱不疏, 致使脾胃受其制約, 影響食欲, 妨礙消化功能。 古有「食後不可便怒, 怒後不可便食」之說。

四、食勿「偏」

中醫主張飲食品種多樣化, 五味調和、搭配合理, 不可偏食、挑食會使某味太偏, 以免影響健康。

正如《內經》中說「謹合五味, 骨正筋柔, 氣血以流, 腠理以密。 」中醫主張五味調和、不偏嗜的觀點和現代“飲食平衡”的理論觀點總是非常一致的。

五、食勿「暴」

中醫經典《內經》中指出「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飲食過量, 進食過急過快會使胃腸負擔加重, 易引起胃痛、腹脹、嘔吐、噯氣等症狀。 濟南趙樹堂營養師戴霞指出,對脾胃虛弱等患者所主張施行的「少食多餐制」。

濟南趙樹堂營養師戴霞指出,對脾胃虛弱等患者所主張施行的「少食多餐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