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觀史|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

作者:鄂爾多斯博物館 甄自明

阿爾寨石窟位於鄂托克旗棋盤井鎮蘇亥圖嘎查境內, 又名“百眼窯”, 所在地為高低不平的山丘曠野, 有一座孤立的圓形紅砂岩小山, 山的四周為陡峭岩壁, 石窟就鑿在石山四周的峭壁之上, 高出地表約40米, 南北長約200米, 東西長約450米;山前有一河床, 河水已乾涸。

阿爾寨石窟全景

石窟概況

阿爾寨石窟寺, 占地面積約1650000平方米。 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築群, 現有石窟67座, 釜缽塔浮雕24座、樓閣式佛塔浮雕1座, 山頂有建築基址。

石窟近景

石窟不規則地分佈於岩壁上、中、下三層, 以南壁最多。 石窟的構造可分為大、中、小三種, 均為方形。 大型石窟只見一座(第19號窟), 位於南壁正中, 門向南, 可能為主窟, 內部已經倒塌。 中型石窟, 一般為30平方米左右, 高約2.5~3米, 製作方正, 前壁正中鑿拱形門, 後壁正中雕出主佛龕, 主龕兩側布有上、下兩排佛龕;左右兩側壁也對稱地雕鑿有佛龕兩排;整個窟頂和佛龕抹一層泥, 畫佛像;窟頂正中雕出64×64釐米蓮花藻井, 藻井周圍分成32×32釐米方格, 方格內畫佛坐像。 小型石窟, 一般為10平方米左右, 高1.5~2米, 進深4~5米。 除藏傳佛教內容外, 在壁畫上發現有藏文題跡和回鶻蒙文榜題,

及多幅壁畫。 阿爾寨石窟是世界上保存回鶻式蒙古文榜題最多的一處遺址, 榜題集中出現在第32號窟內❶。

回鶻蒙古文、藏文榜題

窟內壁畫

壁畫的繪製方法為先用摻麥秸的粘土將洞窟壁畫抹平, 然後用白堊粉塗白, 再施以彩繪。

所使用的色彩多為綠、黑、白、紅等色, 顏料為礦物質, 經久不褪色。 壁畫題材以反映佛教內容為主, 如佛像、天王像、佛經故事、明王像、僧侶等, 最為珍貴的是多幅描繪世俗人物供養、祭祀、舞蹈、禮佛的壁畫。 在元代壁畫中, 以方形網格將壁畫分成若干方格, 方格之間留一寬欄, 上面整齊地書寫著回鶻蒙古文榜題, 內容有贊禮佛的頌詩, 也有回鶻蒙古文“紅”、“綠”、“藍”等字, 是為畫師上色彩前標注的顏色記號字。 12座石窟內有壁畫, 壁畫內容有藏傳佛教密宗圖、回鶻蒙古文榜題、18羅漢圖、供養菩薩圖、各族僧俗禮佛圖、蒙古貴族受祭圖、蒙古族喪葬圖、巴思八說教圖、六道輪回圖、千手觀音圖等。

窟內壁畫

浮雕石塔

在石窟外的岩石上, 以高浮雕的手法鑿出覆缽式塔24座, 高約1.5~1.8米, 早期塔與寧夏發現的西夏時期的此類塔風格和造型相同, 中期和晚期的塔為元代至明代所雕。 在一些塔的腹部, 鑿有橢圓形石洞, 內裝骨灰和絹紙殘片, 應為高僧的骨灰靈塔。 在1座塔的腹部, 鑿刻有密宗早期派別黑教的驅魔標誌, 為首次發現,是判別其為西夏時期的斷代標誌之一。在浮雕石塔中,還有1座樓閣式13層塔,高1.6米,造型與北宋、西夏時期的相同。

山頂廟宇

在山頂平坦處,發現有大型廟宇建築遺址、有火焚跡象。建築基址殘牆高1米,為長方形石條壘砌。廟宇遺址共由3部分構成,依次排列。呈正南北向,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

頂部建築基址

歷史考證

阿爾寨石窟最初開鑿於什麼年代,大致有三種觀點,分別為1.元代或更晚些的觀點,2.西夏或更早些的觀點,3.始於北魏,經歷了西夏、蒙元、明朝四個時期❷,認可第2種觀點的學者專家比較多。

據考證,阿爾寨石窟的興盛或再度興盛與一位名叫丹巴道爾吉的藏族喇嘛——二世迪魯瓦活佛有關,二世迪魯瓦的在世年代為北元時期(明代晚期)的1569~1649年,期間曾在此地大興宗教活動。阿爾寨石窟的一度興旺與阿拉坦汗在蒙古地區引入佛教有直接關係,二世迪魯瓦在阿爾寨修建寺廟就在這個時期❸。

傳說石窟原有108窟。毀于察哈爾林丹汗稱雄時期。當時,林丹汗的察哈爾軍在此曾遭到回回人的抗擊。後林丹汗增兵鎮壓,血洗此地,焚燒了石窟,血染紅了窟前的河水,故當地人稱此河為察哈爾河。此傳說發生在鄂爾多斯部歸附林丹汗的1628年之前❹。

《蒙古秘史》記載:“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汗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墜馬跌傷,就于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據潘照東、王大方等考證,此事件為:西元1226年,64歲的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第六次進攻西夏期間,冬季在阿爾巴斯(阿兒不合)打獵,騎著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落馬跌傷,就在多窟彙聚之處(搠斡兒合惕)——阿爾寨石窟寺養傷。並且認為繪於第32窟左側的壁畫為成吉思汗及後妃、四子受祭圖❺。2003年3月2日,國務院特批阿爾寨石窟寺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古貴族受祭圖

注釋

1. 田廣金:《百眼窯石窟》,《鄂爾多斯文物考古文集》,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編,1981年8月。

2. 奇·斯欽:《阿爾寨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

3. 奇·斯欽:《阿爾寨石窟部分壁畫的繪製年代與個性化特點》,《幸福鄂托克﹒祥瑞阿爾寨—首屆鄂托克·阿爾寨文化高層論壇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4. 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文物保護管理所:《鄂托克旗文物志》,1990年。

5. 潘照東:《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探秘》,內蒙古新經濟研究會、鄂爾多斯學研究會,2002年。

為首次發現,是判別其為西夏時期的斷代標誌之一。在浮雕石塔中,還有1座樓閣式13層塔,高1.6米,造型與北宋、西夏時期的相同。

山頂廟宇

在山頂平坦處,發現有大型廟宇建築遺址、有火焚跡象。建築基址殘牆高1米,為長方形石條壘砌。廟宇遺址共由3部分構成,依次排列。呈正南北向,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

頂部建築基址

歷史考證

阿爾寨石窟最初開鑿於什麼年代,大致有三種觀點,分別為1.元代或更晚些的觀點,2.西夏或更早些的觀點,3.始於北魏,經歷了西夏、蒙元、明朝四個時期❷,認可第2種觀點的學者專家比較多。

據考證,阿爾寨石窟的興盛或再度興盛與一位名叫丹巴道爾吉的藏族喇嘛——二世迪魯瓦活佛有關,二世迪魯瓦的在世年代為北元時期(明代晚期)的1569~1649年,期間曾在此地大興宗教活動。阿爾寨石窟的一度興旺與阿拉坦汗在蒙古地區引入佛教有直接關係,二世迪魯瓦在阿爾寨修建寺廟就在這個時期❸。

傳說石窟原有108窟。毀于察哈爾林丹汗稱雄時期。當時,林丹汗的察哈爾軍在此曾遭到回回人的抗擊。後林丹汗增兵鎮壓,血洗此地,焚燒了石窟,血染紅了窟前的河水,故當地人稱此河為察哈爾河。此傳說發生在鄂爾多斯部歸附林丹汗的1628年之前❹。

《蒙古秘史》記載:“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汗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墜馬跌傷,就于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據潘照東、王大方等考證,此事件為:西元1226年,64歲的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第六次進攻西夏期間,冬季在阿爾巴斯(阿兒不合)打獵,騎著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落馬跌傷,就在多窟彙聚之處(搠斡兒合惕)——阿爾寨石窟寺養傷。並且認為繪於第32窟左側的壁畫為成吉思汗及後妃、四子受祭圖❺。2003年3月2日,國務院特批阿爾寨石窟寺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古貴族受祭圖

注釋

1. 田廣金:《百眼窯石窟》,《鄂爾多斯文物考古文集》,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編,1981年8月。

2. 奇·斯欽:《阿爾寨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

3. 奇·斯欽:《阿爾寨石窟部分壁畫的繪製年代與個性化特點》,《幸福鄂托克﹒祥瑞阿爾寨—首屆鄂托克·阿爾寨文化高層論壇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4. 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文物保護管理所:《鄂托克旗文物志》,1990年。

5. 潘照東:《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探秘》,內蒙古新經濟研究會、鄂爾多斯學研究會,2002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