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名詩人王若冰刷屏了 但他還欠著我一頓酒

今天, 有人問:王若冰你認識不? 我說:他媳婦我都認識, 你說我認識不? 隔著微信, 那人一臉羡慕。

今天, 老王火了! 突然感覺叫老王有點不大合適?

先看看新聞:1月17日, 天水市2017年成紀人才之星扶持專案“王若冰文化工作室”在天水日報社8樓會議室舉行揭牌。

以下的文字來自官方,

不是小編的風格, 但正經事情得正經說不是?

王若冰文化工作室是天水市委組織部2017年11項成紀人才之星扶持專案之一, 是一個集創作、交流、培訓于一體的文學發展平臺, 這是天水市首個由官方資助, 以個人名義掛牌的文化工作室。

王若冰文化工作室負責人王若冰是天水日報社資深編輯和記者, 1985年7月從原天水地區文教處調入報社, 三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採編工作一線, 為天水日報社發展壯大做出了積極貢獻, 獲得全國記協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紀念章。

三十多年來, 王若冰長期主持天水日報《雨絲》《文學廣角》等文藝副刊。 王若冰不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的新聞工作者, 也是全國有較大影響的詩人、作家。

多年來,王若冰工作之余堅持文學創作,先後出版、主編有詩集《巨大的冬天》,文藝評論集《傾聽與呈現》,長篇“大秦嶺”系列散文《走進大秦嶺》、《尋找大秦帝國》、《仰望太白山》、《渭河傳》、《甘肅的詩》、《詩歌中的天水》、《天水文學作品選》等十餘部,500余萬字,並參與了紀錄片《大秦嶺》、《黃土大原》、《西北望崆峒》解說詞的撰稿、策劃等。

其文學作品先後獲甘肅省第三、四屆優秀文學作品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獎,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度國產紀錄片扶持項目最佳編劇獎、最佳長篇紀錄片獎,甘肅省第七屆敦煌文藝獎一等獎,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

其本人2010年被甘肅省高級職稱評選委員會破學歷晉升為高級編輯、同時入選甘肅省文化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和天水市領軍人才。

王若冰文化工作室的成立,樹立了天水文學界的一個新品牌,並通過品牌影響,形成文學界的團隊,帶動天水本土作家和廣大文學愛好者共同促進天水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起到品牌輻射和人才引領作用。

30多年來,王若冰“為山川立傳,替天水代言”,他創作的《黃土大原》、《走進大秦嶺》、《渭河傳》等文學作品,都以山脈、渭河等為題材,符合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方向,契合了時代發展的變化。

“王若冰文化工作室”掛牌,充分體現了天水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重視和關心。今後,市上將給予工作室經費方面的扶持,通過工作室的創作,培養和挖掘文化人才,鼓勵和鍛造人才隊伍建設,使文學之樹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為全市文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做出貢獻。

以上是官方報導,接下來透露一個民間傳說:老王出生於天水街子,當年杜甫流寓於此,風卷茅屋頂上草,被頑皮的娃娃抱入樹林燒了土豆,老杜生悶氣上山瞎溜達,路過一風水寶地,遂半倚地埂就地一躺曬了半天暖暖。後來,當地一風水大師于此搭針一看,說:千年後文曲星於此升起也!此地後成為老王家祖墳,一千多年後,得老杜文脈,老王先以詩自成一派,繼而走秦嶺、過渭河,連年大作不斷,如秋菊生娃,腿一撇一個,腿一撇一個……

呵呵,寫了這麼多,肯定還是混不上老王一杯酒,這個嗇皮,上次拍照片的酒你還欠著呢!立帖為證!

多年來,王若冰工作之余堅持文學創作,先後出版、主編有詩集《巨大的冬天》,文藝評論集《傾聽與呈現》,長篇“大秦嶺”系列散文《走進大秦嶺》、《尋找大秦帝國》、《仰望太白山》、《渭河傳》、《甘肅的詩》、《詩歌中的天水》、《天水文學作品選》等十餘部,500余萬字,並參與了紀錄片《大秦嶺》、《黃土大原》、《西北望崆峒》解說詞的撰稿、策劃等。

其文學作品先後獲甘肅省第三、四屆優秀文學作品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獎,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度國產紀錄片扶持項目最佳編劇獎、最佳長篇紀錄片獎,甘肅省第七屆敦煌文藝獎一等獎,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

其本人2010年被甘肅省高級職稱評選委員會破學歷晉升為高級編輯、同時入選甘肅省文化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和天水市領軍人才。

王若冰文化工作室的成立,樹立了天水文學界的一個新品牌,並通過品牌影響,形成文學界的團隊,帶動天水本土作家和廣大文學愛好者共同促進天水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起到品牌輻射和人才引領作用。

30多年來,王若冰“為山川立傳,替天水代言”,他創作的《黃土大原》、《走進大秦嶺》、《渭河傳》等文學作品,都以山脈、渭河等為題材,符合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方向,契合了時代發展的變化。

“王若冰文化工作室”掛牌,充分體現了天水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重視和關心。今後,市上將給予工作室經費方面的扶持,通過工作室的創作,培養和挖掘文化人才,鼓勵和鍛造人才隊伍建設,使文學之樹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為全市文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做出貢獻。

以上是官方報導,接下來透露一個民間傳說:老王出生於天水街子,當年杜甫流寓於此,風卷茅屋頂上草,被頑皮的娃娃抱入樹林燒了土豆,老杜生悶氣上山瞎溜達,路過一風水寶地,遂半倚地埂就地一躺曬了半天暖暖。後來,當地一風水大師于此搭針一看,說:千年後文曲星於此升起也!此地後成為老王家祖墳,一千多年後,得老杜文脈,老王先以詩自成一派,繼而走秦嶺、過渭河,連年大作不斷,如秋菊生娃,腿一撇一個,腿一撇一個……

呵呵,寫了這麼多,肯定還是混不上老王一杯酒,這個嗇皮,上次拍照片的酒你還欠著呢!立帖為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