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年 你倆該換個帶姓氏的古風情侶頭像了 之一

俗話說, 新年新面貌, 如今, 似乎沒有個頭像就沒辦法進入虛擬的網路世界。 回想開號也很久了, 承蒙各位朋友關注支持, 本號一直幹勁如初, 為此, 特利用閒暇, 為大家搜集了些頭像, 每個姓氏男女各一, 若喜歡就保存吧。

新年換個新頭像, 微信、qq、去電顯……想用就隨意用吧, 順便看看文字, 瞭解瞭解自己的姓氏。

沒有出現的姓氏不要急, 小編會按百家姓順序諸一上傳的, 若有興趣就關注本號耐心等待吧, 保存使用的可以留言寫下自己的姓氏, 也算一次姓氏小調查, 咱看看那個姓氏大江南北人丁興旺也。

本期開篇: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再次歡迎光臨, 謝謝關注!

趙姓, 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 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 發祥地在今山西省, 曾是晉國六卿之一。 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趙姓之始祖, 截至2014年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 趙姓人口第一大省是河南。

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11個。 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 主要有半部、琴鶴、孝思、萃渙、敬彝、創基等。

錢姓, 中華姓氏之一, 吳越國姓, 是一個源流較少但分佈廣泛的姓氏, 據史書記載, 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篯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 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 排名為第2位;截至2016年, 錢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 排行第89位。 在中國歷史上, 臨安人錢鏐(liú)曾建立五代時期的吳越國, 時人謂之錢氏為“東南眾望、吳越福星”。

孫姓, 中華姓氏之一, 東吳國姓, 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據史書記載, 主要源自姬 姓、媯 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5%。在中國歷史上,孫權(姬姓孫氏)曾建立三國時期的吳國,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李姓,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余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臺灣土著族、瑤族、東鄉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壯族、羌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400多萬,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佈: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四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

吳姓,最早起源于炎帝薑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吳王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

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裡,吳姓得到巨大發展。宋朝時,全國吳姓有170萬人,是當時的第八大姓。元明時期,吳姓人開始移民東南亞。菲律賓的吳姓華人,主要來自福建沿海地區,也有廣東、臺灣的吳姓人。據有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期,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有5萬多華僑華人,吳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吳姓在朝鮮位於前20大姓之列。 2014年百家姓排名吳姓排名第八位,大陸吳姓人口3300多萬。吳姓國外主要分佈在朝鮮,越南,緬甸,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全球吳姓總人口在7000多萬左右。

日本王室亦是吳王夫差之後根據《魏略》、《晉書》、《梁書》、《北史》、《路史》等史料記載,漢、魏至隋唐時,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華王朝,並鄭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吳太伯的後裔, 民國吳佩孚也曾說過他和日本皇室是同宗共族也是裕仁天皇的長輩。

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

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援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鄭姓在中國大陸為第二十一大姓(在臺灣地區是第十二大姓)。大陸鄭姓人口約為936萬,約占大陸總人口的0.78%。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2014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7.1%。 中國東部地區占了王姓總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東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漢唐時期,馮氏繁衍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甯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禦史馮師古的後代。出嶺南者,是唐越國公馮盎的後裔。

陳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1]

在中國,陳姓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褚姓,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雲:“本自殷(商)後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因而命氏。”;居民以地名為氏。褚姓還有另一種比較簡單的說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為姓。據《姓氏尋源》載,古代有一個叫褚的地方,當地居民就以褚為姓。

衛姓,衛滿朝鮮國姓,出自周代王族,山東名門望族也。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後來衛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國被秦所滅後,衛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或以康為氏。季子曾有名言曰:衛有君子,其國無故。”(衛國有很多君子,所以這個國家不會有大難!)

西漢漢武帝時期因為衛子夫皇后之故,衛氏滿門顯赫,先後衛子夫、衛青、衛宏、衛瓘左右朝政。

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5%。在中國歷史上,孫權(姬姓孫氏)曾建立三國時期的吳國,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李姓,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余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臺灣土著族、瑤族、東鄉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壯族、羌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400多萬,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佈: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四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

吳姓,最早起源于炎帝薑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吳王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

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裡,吳姓得到巨大發展。宋朝時,全國吳姓有170萬人,是當時的第八大姓。元明時期,吳姓人開始移民東南亞。菲律賓的吳姓華人,主要來自福建沿海地區,也有廣東、臺灣的吳姓人。據有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期,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有5萬多華僑華人,吳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吳姓在朝鮮位於前20大姓之列。 2014年百家姓排名吳姓排名第八位,大陸吳姓人口3300多萬。吳姓國外主要分佈在朝鮮,越南,緬甸,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全球吳姓總人口在7000多萬左右。

日本王室亦是吳王夫差之後根據《魏略》、《晉書》、《梁書》、《北史》、《路史》等史料記載,漢、魏至隋唐時,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華王朝,並鄭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吳太伯的後裔, 民國吳佩孚也曾說過他和日本皇室是同宗共族也是裕仁天皇的長輩。

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

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援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鄭姓在中國大陸為第二十一大姓(在臺灣地區是第十二大姓)。大陸鄭姓人口約為936萬,約占大陸總人口的0.78%。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2014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7.1%。 中國東部地區占了王姓總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東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漢唐時期,馮氏繁衍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甯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禦史馮師古的後代。出嶺南者,是唐越國公馮盎的後裔。

陳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1]

在中國,陳姓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褚姓,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雲:“本自殷(商)後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因而命氏。”;居民以地名為氏。褚姓還有另一種比較簡單的說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為姓。據《姓氏尋源》載,古代有一個叫褚的地方,當地居民就以褚為姓。

衛姓,衛滿朝鮮國姓,出自周代王族,山東名門望族也。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後來衛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國被秦所滅後,衛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或以康為氏。季子曾有名言曰:衛有君子,其國無故。”(衛國有很多君子,所以這個國家不會有大難!)

西漢漢武帝時期因為衛子夫皇后之故,衛氏滿門顯赫,先後衛子夫、衛青、衛宏、衛瓘左右朝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