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車市增3% 高品質發展將是常態

產銷量分別達到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3.2%和3%, 新車產銷規模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7年, 我國汽車行業交出了一份值得慶祝的成績單。

1月11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在京發佈了2017年汽車產銷資料, 並表示3%的增速雖然低於去年年初5%的預測, 但背後的高品質增長更值得關注, 而且, 今後高品質增長將成為車市常態。

■全年產量突破2900萬輛

資料顯示, 2017年, 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2%和3%, 低於上年11.3和10.6個百分點。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 2017年, 我國汽車行業面臨一定的壓力, 一方面由於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小, 乘用車市場需求在2016年提前透支;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 對上半年銷售產生一定影響。 “從全年汽車工業運行情況看, 產銷增速雖略低於年初5%的預測, 但應該看到, 今年3%的增長是在2016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取得的, 行業整體經濟運行良好,

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陳士華說, “除去年4月、5月外, 其餘月份銷量均高於上年同期, 前三個季度基本符合年初的預期。 由於上年基數較高, 進入四季度產銷增速出現明顯回落, 因此全年增速回落至3%。 ”

儘管產銷量增速在下滑, 但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速度遠高於產銷量增速。 去年1~11月, 17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7%、9.8%和8.9%, 遠高於GDP增速, 成為2017年汽車行業發展的特點和亮點。 陳士華表示, 這一特點預示著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已經從單純追求產銷量增長, 向更加注重高品質發展轉變。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 達到3000萬輛的體量和規模後, 行業的整體增速回落至3%~5%實屬正常,

未來, 隨著轉型升級的深入推進, 經濟效益增速明顯高於產銷量增速也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一種常態。 某種意義上看, 經濟效益的增長是保證全行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說。

■中國品牌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增長

乘用車方面, 2017年產銷分別完成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1.6%和1.4%, 均低於整體增速1.6個百分點;占汽車產銷比重分別達到85.5%和85.6%, 分別低於上年1.3和1.4個百分點。 其中, 轎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4%和2.5%;SUV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3.3%;MP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為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0.4%和20%。 乘用車增速下滑是造成2017年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也創下了十幾年來的最低增速, 這其中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幅度降低是重要因素, 不過, 這項優惠政策拉動汽車增長的作用正在減弱。 2017年,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售1719.3萬輛, 同比下降1.1%, 占乘用車銷量比重的69.6%, 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去年, 1.6升及以下排量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837.4萬輛, 同比下降0.4%。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呈增長態勢可謂當前中國車市最大的亮點,

而且是國內、國際市場的雙增長。 資料顯示, 2017年, 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1084.7萬輛, 同比增長3%, 市場份額提高了0.7個百分點, 為43.9%。 其中, 中國品牌SUV市場份額繼續提高, 轎車市場份額有所回升, MPV有較大降幅。

資料顯示, 2017年, 我國汽車出口達到89.1萬輛, 同比增長25.8%, 呈現較快增長態勢, 這也是出口連續下降四年後首次出現增長。 其中, 乘用車出口63.9萬輛, 同比增長34%。 許海東認為, 2018年, 我國汽車出口市場或將繼續保持不錯的發展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 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15名企業集團中, 半數以上的企業都出現了同比下降, 位列第三、六、九位的長安、北汽和比亞迪降幅分別達到9.2%、16.7%和17.5%。 而上汽、吉利和廣汽都呈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吉利增幅高達63.3%,銷量進入前兩名。師建華表示,在中國品牌競爭力總體增強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資料顯示,2017年,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法系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9.6%、17%、12.3%、4.6%和1.8%,其中,韓系車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下降了2.8個百分點。

■商用車產銷再次超過400萬輛

乘用車產銷量增速下滑的同時,商用車成為拉動車市增長的主要因素,其中,貨車貢獻了大部分增速。2017年,商用車產銷量分別達到420.9萬輛和416.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4%,增速分別高於上年5.8和8.2個百分點。“這是繼2010年後,商用車產銷首次超過400萬輛,恢復到兩位數的增速,這和相關政策的影響有很大關係。”陳士華說。

分車型看,客車產銷量分別完成52.6萬輛和52.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8%和3%;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68.3萬輛和363.3萬輛,同比均增長16.9%,其中重型貨車產銷分別達到115萬輛和111.7萬輛,創歷史新高,也是繼2010年首次突破100萬輛後,再次超過100萬輛。

不過,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的商用車很可能在2018年出現大幅度下滑,中汽協預測,2018年其增速可能會回落到1%。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因為支持商用車增長的因素不再,2018年商用車產銷量下降將是大趨勢。陳士華也表示,2009~2010年商用車在國家經濟建設的強力拉動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並在2010年一舉突破400萬輛的銷量,之後幾年銷量開始回落,而2017年受環保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商用車銷量再次突破400萬輛,並實現14%的銷量增長,2018年大幅下降是必然。此外,2017年,商用車出口25.2萬輛,同比下降8.9%。不過,受國際經濟復蘇、“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影響,今年相關出口市場或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產銷近80萬輛 新能源汽車占比達2.7%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提高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接近80萬輛的產銷量,說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強勁。

新能源乘用車中,去年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萬輛和1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3%和39.4%。新能源商用車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8.8萬輛和1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2%和21.5%;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4.9%和26.6%。

師建華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行業、企業要有擺脫對政策依賴的認識和決心。“只有真正擺脫對政策的依賴,通過性能和品質的提升,新能源汽車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許海東則強調,無論補貼政策是否調整,都應該儘早確定,政策的穩定和可持續,才能讓企業做好相關規劃和車型開發。

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汽協方面預計,2018年銷量將超過100萬輛,增速在40%左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資料來自中汽協)

而上汽、吉利和廣汽都呈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吉利增幅高達63.3%,銷量進入前兩名。師建華表示,在中國品牌競爭力總體增強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資料顯示,2017年,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法系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9.6%、17%、12.3%、4.6%和1.8%,其中,韓系車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下降了2.8個百分點。

■商用車產銷再次超過400萬輛

乘用車產銷量增速下滑的同時,商用車成為拉動車市增長的主要因素,其中,貨車貢獻了大部分增速。2017年,商用車產銷量分別達到420.9萬輛和416.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4%,增速分別高於上年5.8和8.2個百分點。“這是繼2010年後,商用車產銷首次超過400萬輛,恢復到兩位數的增速,這和相關政策的影響有很大關係。”陳士華說。

分車型看,客車產銷量分別完成52.6萬輛和52.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8%和3%;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68.3萬輛和363.3萬輛,同比均增長16.9%,其中重型貨車產銷分別達到115萬輛和111.7萬輛,創歷史新高,也是繼2010年首次突破100萬輛後,再次超過100萬輛。

不過,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的商用車很可能在2018年出現大幅度下滑,中汽協預測,2018年其增速可能會回落到1%。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因為支持商用車增長的因素不再,2018年商用車產銷量下降將是大趨勢。陳士華也表示,2009~2010年商用車在國家經濟建設的強力拉動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並在2010年一舉突破400萬輛的銷量,之後幾年銷量開始回落,而2017年受環保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商用車銷量再次突破400萬輛,並實現14%的銷量增長,2018年大幅下降是必然。此外,2017年,商用車出口25.2萬輛,同比下降8.9%。不過,受國際經濟復蘇、“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影響,今年相關出口市場或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產銷近80萬輛 新能源汽車占比達2.7%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提高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接近80萬輛的產銷量,說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強勁。

新能源乘用車中,去年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萬輛和1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3%和39.4%。新能源商用車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8.8萬輛和1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2%和21.5%;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4.9%和26.6%。

師建華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行業、企業要有擺脫對政策依賴的認識和決心。“只有真正擺脫對政策的依賴,通過性能和品質的提升,新能源汽車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許海東則強調,無論補貼政策是否調整,都應該儘早確定,政策的穩定和可持續,才能讓企業做好相關規劃和車型開發。

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汽協方面預計,2018年銷量將超過100萬輛,增速在40%左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資料來自中汽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