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慶武隆90後女孩山頂上養螃蟹年銷600萬

[致富經]把螃蟹養到山頂上的90後女孩。 山頂上養螃蟹, 聞所未聞。 樊霞是個九零後, 雖然年輕, 但是身上有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韌勁兒, 哪怕是沒人相信她能在山上養出大閘蟹, 她也絕不被影響。 (《致富經》 20180118 把螃蟹養到山頂上的90後女孩)

這座山的山頂上, 藏著什麼樣的財富秘密?山頂上養螃蟹, 她心裡到底有著怎樣的財富計畫?屢遭拒絕之後, 她又做出了什麼樣的大膽決定?一個敢想敢幹的女孩, 如何在山頂上, 養出肥美的大閘蟹?

提起大閘蟹, 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湖裡養蟹, 那麼如果我告訴您有人在山上養蟹, 你認為可能嗎?今天我們節目的主人公樊霞就在重慶市武隆區一座山的山頂上, 養出了大閘蟹, 最大的一隻就賣到258元錢。 那麼, 樊霞是怎麼做到的呢?

今天, 記者專門從北京趕來採訪樊霞, 她告訴記者, 她的財富就在這座山頂上。

記者:站在我旁邊的是今天的主人公樊霞。

她說在我身後這座大山的山頂上, 有著她不同尋常的財富秘密。

這座山海拔大概800米, 山頂上有一個天然的水庫, 樊霞的大閘蟹就養在這裡。

而此時, 在這座島上, 還有一群人正在等著樊霞。

樊霞:我們現在舉行我們的大閘蟹的運動會。 一共分為三輪九隻蟹, 分別站在一二三跑道, 第一名就獎勵我們武隆大閘蟹, 精品大閘蟹一盒。 大家覺得好不好。

遊客:好

樊霞:好嘞, 開始。

遊客:快點跑, 加油, 加油, 一號一號。

樊霞:預備, 開始!

螃蟹運動會, 聞所未聞, 趣味橫生。 瞧這第三組的比賽, 簡直把大家笑翻了。

遊客:加油, 加油

這邊9號大閘蟹馬上爬到終點卻突然停了下來, 那邊7號大閘蟹爬到一半, 竟然又退了回去。

遊客:怎麼爬著爬著往回退了, 你怕什麼嘛。

最後, 還是9號大閘蟹取得了第三輪比賽的勝利。 三輪勝出的三隻蟹又進行了總決賽, 獲勝者可以得到雙份獎品。

遊客:加油, 加油。

樊霞:我們現場恭喜他們獲得我們武隆大閘蟹, 現場獎勵一盒, 自己可以帶回家。 我發獎吧。

遊客:謝謝

記者:你手裡拿著的是什麼?

遊客:蟹, 蟹王, 跑得最快的蟹王。

總冠軍9號螃蟹的選手獲得2盒大閘蟹獎品, 而且, 所有參與者都有禮品。

樊霞:每一個人自己去桶裡面挑選我們新鮮的武隆大閘蟹, 每人兩隻, 一公和一母拿回家品嘗, 謝謝大家。

來參加活動的都是樊霞在網上招募的遊客, 舉辦這樣的活動, 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大閘蟹。 樊霞已經帶動了20多家農戶一起養殖大閘蟹。 然而, 在樊霞最開始養殖大閘蟹時, 卻被一片質疑聲包圍。

遊客:從來沒有想過說這裡還能養大閘蟹。

記者:你覺得大閘蟹應該是在什麼地方養。

遊客:肯定是在一個很大很大的湖裡面養。

水產站站長:沒有, 武隆沒有養大閘蟹的。

記者:從來都沒有?

水產站站長:從來沒有。

記者:你當時知道大家都不太相信你嗎?

樊霞:我那時候沒想過這個問題, 我管他相不相信, 我做我自己的。 我那時候沒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沒想到, 僅三年, 樊霞就把一個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做成了, 養出了個兒大、味美的螃蟹, 一年賣出五百多萬元。

2017年是個豐收年, 高興的樊霞不停地給記者炫耀自己養的大閘蟹。

樊霞:這個蟹有點大, 手抓不住。 看到沒有, 我的手這麼大, 有半斤。

樊霞:一隻腳, 一隻腳, 所以我說它特別厲害, 今年的蟹特別牛。

2011年, 樊霞高中畢業, 隨父母去浙江杭州開火鍋店, 卻在當地的一次飯局上, 無意中吃到了大閘蟹。

樊霞:一端上來, 味道很香, 我就看到那盤(大閘蟹)其他什麼都沒看到, 我現在還忘了當時吃了什麼,反正我就吃了大閘蟹,吃了五隻。

被大閘蟹的美味所折服的樊霞,想到家鄉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水質很好,是不是也能養大閘蟹呢?

她產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回鄉創業養殖大閘蟹。當天夜裡樊霞就上網查詢關於大閘蟹的資訊。

樊霞發現,大部分有關大閘蟹的資訊都與陽澄湖有關,樊霞對陽澄湖充滿了幻想。

樊霞:應該是這樣的,想像中的陽澄湖,覺得應該很牛,那個規模是大到我不能想像的,到處都是大閘蟹,每個人都知道大閘蟹。

2011年5月初的一天,樊霞拿著三萬塊錢,去了陽澄湖。

雖然在網上查資料時感覺陽澄湖遍地都是大閘蟹,可樊霞真正到了陽澄湖鎮卻一隻大閘蟹也看不到。

原來,樊霞來到陽澄湖是五月份,大閘蟹還沒長成上市。到了第四天,樊霞一個人坐在旅館附近的廣場上一籌莫展,恰巧在此時下起大雨,無助的樊霞淋著雨哭了起來。

樊霞:雨水和淚水,又有誰能分得清楚呢?

而就在此時,一輛紅色轎車駛來,停在了她身邊。

樊霞:大概有個一兩米的距離,我就在那裡哭,然後我又看他的牌子,蘇E,蘇州的牌照,本地人。

車上是一個高大的中年男子,問樊霞為什麼哭。樊霞向這位中年男子問起了大閘蟹的事。

樊霞:問他總比不問好啊,這也是個機會啊。

中年男子聽明白樊霞的問題後,提出開車帶樊霞去找自己養大閘蟹的一個朋友。

樊霞:有點希望就去,必須去。

樊霞:因為我們兩個,我有點怕,所以說在我就按了110在旁邊,撥上去,但是我不打出去,萬一有什麼事情的話,我肯定會說一些話,讓員警知道我怎麼了。

中年男子還真帶她去了一個有大閘蟹的地方,這裡是一個大閘蟹交易市場,在當時的樊霞眼中,這簡直就是她的救命稻草。

樊霞: 2012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所有的人全部都是關門的,只有他們家是門開起來的。現在蟹季已經差不多過了,他們吃蟹的大概是中秋國慶這一段時間特別火。現在的話你看有些人都關門了,基本上已經撤了。

這家店的負責人叫徐永傑,是樊霞第一個認識的養蟹人,樊霞喜出望外,可是徐永傑卻並不想搭理這個當時才20歲的年輕人。

徐永傑:以前我們,到這裡來是怎麼回事啊?還是的確是,因為這個,誰知道啊,外面來的,騙子嗎,還是什麼呢,對不對。

當時,徐永傑並不信任突然到訪的樊霞,直接拒絕了樊霞想學習養殖大閘蟹的請求。沒辦法,樊霞只好先回到了杭州,繼續在父母的火鍋店幫忙。

樊霞:我就覺得,我不能再這樣刷盤子了,我想做一個事情,我每天基本上就要動他一下,比如說在QQ裡面,跟他聊幾句,我估計我發了十條二十條資訊他最多回我一條。

2011年7月的一天,樊霞走在杭州的大街上,突然發現了一件事,而這件事,一下子拉近了樊霞和徐永傑的距離。

樊霞:我在下班的一個途中,我發現,咦,永傑蟹業,陽澄湖大閘蟹。然後基本上logo這些都跟他的差不多,我說你在浙江這邊也開了店?

徐永傑:他就是不通過你,然後就是掛你的牌子,在這邊銷售了。

樊霞:他覺得,第一想法肯定是,有人侵權。

徐永傑:當時我們也是,拍照取證啊

樊霞:他就問我,在哪裡啊給我拍過來,問的話多了。

這件冒名頂替的事件到最後圓滿解決,這件事之後,樊霞又來到陽澄湖找徐永傑學養蟹,這一次,徐永傑沒有拒絕,但也並不支持。

樊霞:他說你會游泳嗎?不會。今年多大?二十。你是哪裡的?重慶的。你們那個地方能養蟹嗎?

徐永傑:我沒有去過重慶,沒有去過他們家鄉,我跟她講了,你們那邊,山裡面啊,水質和氣候環境不適合養殖,你趕緊回去吧,不要來到這邊學了,學了也沒有用。

樊霞在蘇州找了一份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利用業餘時間找徐永傑學習養蟹。2013年,樊霞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就打算回鄉創業。但是,家鄉重慶地處山區,池塘都很少有,更別提蘇州那樣的大水面了。擺在樊霞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場地問題,到哪裡去找適合的場地呢?樊霞首先想到用電話求助。

樊霞: 114政府陽光熱線,一打打到我們的農委水產站。

站長:她說她學會了養大閘蟹,想在家鄉養殖,我說可以,你回來吧。

2013年12月7日,樊霞回到了家鄉,她把自己需要什麼樣場地和武隆區水產站站長描述了一下。但是要找到合適的養殖大閘蟹的場地實在太難了,一連幾個月都沒找到。

2014年元旦,樊霞又在外面找,因為天太冷,她到一農戶家裡烤火。就在這個時候,她突然接到電話,說找到了合適的地方。直到現在,樊霞還能準確地說出接到這個電話的時間。

樊霞: 2014年1月4日下午兩點鐘找到了這個地方,兩點過三分,真的是我記得特別深的時間。

在這座山頂上有一個三百多畝的水庫,各方面條件都很合適。樊霞確定好場地,準備買苗種,她只認識徐永傑一個養殖大閘蟹的,兩年的學習讓樊霞清楚地知道,蟹苗非常重要,不能隨便買。她給徐永傑打電話,希望他能來這裡看看,而徐永傑卻一口拒絕了。

徐永傑:那段時間全國傳銷傳的沸沸揚揚,當時我考慮什麼呢,考慮是不是把我到那邊搞傳銷,在山裡面,回不來了。

樊霞又像以前一樣給徐永傑發資訊,打電話,但是徐永傑就是不理她。

到了2014年3月,眼看著下苗的最佳季節就要過去了,樊霞真的急了,於是,她做了一個瘋狂的舉動:樊霞站在馬路中間給徐永傑打電話,一直打了二十多次,終於打通了。

徐永傑:我就是抱著一個好奇的心態,我說這個小丫頭,是不是,放棄了嗎。

樊霞:接了以後呢,我就說徐總,你先別掛你聽我說,你一定要聽我說,這個有關於生死的我和你說。

徐永傑:她說把自己保險都買好了,她說你不過來我就站在馬路中間了。嚇我一跳。

樊霞:我昨天已經去做好了買了七份保險的準備,全部都是意外保險24小時生效的,如果說你要是不過來的話,我也對得起我的家人。

徐永傑:當地政府當時也給我打了一個電話,確有這件事情,通過政府層面,它能確認,那我們就放心了,因為我剛剛講我就怕這個做傳銷啊,被騙去做傳銷。

第二天,徐永傑就來到了重慶。

樊霞:當他提著電腦包出來的那一刻,我想沖過防護網,我直接過去擁抱他,這是我祖宗啊我這樣想。

實地看了六角水庫以後,徐永傑認為這是個養殖大閘蟹的好地方。此時已經是2014年3月底了,是一年中大閘蟹投苗的最後期限,徐永傑當即回到蘇州,給樊霞空運了兩萬五千隻蟹苗。

而此時樊霞的父母把全部的積蓄20萬元拿出來,支持女兒養大閘蟹創業。

母親:我們兩個大人都支持她,她說媽萬一虧了怎麼辦,幾十萬沒有了。我兩個大人還年輕,還能賺得一點錢,我出去給人家炒菜一個月也是四五千。

讓樊霞沒想到的是,20萬元投進去根本不夠,最後把留給弟弟結婚的房子也賣了。

弟弟:我說你們都能這樣堅持住,哪怕以後沒房住,這裡也可以住人啊,我說。

2014年,樊霞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全家都搬到了水庫中間的島上居住。

記者:這魚也是從你的水庫裡面

樊霞:我們平時的魚就是這樣,如果說我們要想吃魚的話就把它撈起來當場煮掉。像我們漁民不新鮮的不吃。這些都是我爸媽種的,這些菜全部。之前這裡都是荒地,我爸媽通過幾年的打造,這些基本上都變成了我們自己的菜地。

除了自己種菜以外,島上的路和房子都是樊霞自己修建的。儘管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但是一切都剛剛開始,稍有疏忽,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

樊霞: 螃蟹到了成熟的季節就會跑,它一天晚上可以跑大概三十公里左右。你有沒有聽到聲音。有沒有。看到沒。

記者:你這個攔網就是為了不讓它跑?

樊霞:這個網就是我們蟹專門的防逃網。

夜間巡塘除了防止蟹逃跑以外,還有另外的原因,當地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養殖了大閘蟹,偶爾會有人偷偷來水庫電魚,這對大閘蟹的生長很有影響。

2014年3月的一天深夜,樊霞在島上突然發現水庫的對岸有亮光在晃動,她判斷是有人拿著手電筒偷偷來到了水庫。樊霞警覺起來,立刻划船過去。

樊霞:看到一個陌生人,不認識。我說,你大半夜的跑這裡來幹嘛,晚上我們謝絕參觀,不能參觀的,你快點走吧。他說我來看看。反正他就是笑眯眯的在那個地方,他一個人,很認真的,那有個那有個。

這個人的反常舉動,讓樊霞覺得很奇怪,就在這個時候,從樹林裡跑出來了一個樊霞認識的人---鄉政府的工作人員。

樊霞:我說哥,你們跑來幹嘛。書記。我當時愣住了。啊?書記,書記現在幾點了書記。

石玉璽:因為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大閘蟹晚上它會出來。自己親眼看一看,我們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吧,是吧。、

記者:當時是不是不相信她這能養大閘蟹?

石玉璽:對,因為,自己本身也不知道大閘蟹一些生活習性啊,就覺得以前聽說過陽澄湖大閘蟹,沒有聽說過武隆還能養大閘蟹,到這邊來,確實看到我們的水資源相當好,空閒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原來,石玉璽是鳳來鄉新上任的黨委書記,深夜悄悄來到水庫考察。親眼見過蟹苗以後,石玉璽終於相信了樊霞。

2014年是樊霞第一年養殖,屬於試養階段,沒想到這一年天氣特別好,也沒出現過什麼技術的問題,當年就撈上來一萬五千多隻大閘蟹,最大的有半斤。

樊霞:當時我也想想,能不能養出來還是個事。後來真養出來了還真不知道怎麼辦,很焦慮,那時候別人一問我我就啞口無言,別人說你這蟹怎麼賣的,賣到哪裡?我沒下文了。

此時,樊霞根本沒有做好銷售的準備。她去找到鄉政府和武隆區農委求助,政府和農委組織了一些餐飲企業負責人前去參觀,當地媒體也報導了大閘蟹試養成功的消息。沒多久,就有很多人慕名來買大閘蟹。第一年,樊霞賣了35萬元。

毛明:都覺得我們武隆產大閘蟹,每一個人覺得是從好奇這個方面來嘗一嘗,他們一吃都很可以。

農家樂老闆:吃了以後,客人還比較愛好,覺得高大上上檔次,錢花不了多少但是口感蠻好的,都蠻喜歡的。

當地餐飲協會會長毛明找到樊霞,提出合作,樊霞負責養殖,毛明負責在餐飲行業銷售。打開了市場,樊霞決定擴大養殖規模。2015年,她買了10萬隻蟹苗投放到蟹塘。

沒想到,這一年氣溫低,蟹的死亡率很高。到了年底,樊霞只打撈上來5萬多隻蟹,而且個頭太小賣不上價,基本沒賺錢。

為了養出大個兒的蟹,樊霞降低了蟹苗的投放密度,正常一畝水面可以養殖一千隻蟹,她只養四百隻,她在水庫裡還種上水草,水草上灑上螺螄。這樣養出的大閘蟹果然長得又大又肥。

樊霞:蟹大小,看水草,蟹好不好大不大,水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樊霞把大閘蟹賣到成都和重慶的大型超市,由於川渝地區養蟹的比較少,樊霞在市場上佔據了很大先機。

2017年,樊霞的大閘蟹像這樣的在成都能賣出258元一隻的高價。記者採訪時,正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樊霞的年銷售額能達到六百多萬元。

樊霞是個九零後,雖然年輕,但是身上有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韌勁兒,哪怕是沒人相信她能在山上養出大閘蟹,她也絕不被影響。這也告訴我們,只要認准了,即便是從來沒有人做過,堅持下去,也很可能會成功。

我現在還忘了當時吃了什麼,反正我就吃了大閘蟹,吃了五隻。

被大閘蟹的美味所折服的樊霞,想到家鄉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水質很好,是不是也能養大閘蟹呢?

她產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回鄉創業養殖大閘蟹。當天夜裡樊霞就上網查詢關於大閘蟹的資訊。

樊霞發現,大部分有關大閘蟹的資訊都與陽澄湖有關,樊霞對陽澄湖充滿了幻想。

樊霞:應該是這樣的,想像中的陽澄湖,覺得應該很牛,那個規模是大到我不能想像的,到處都是大閘蟹,每個人都知道大閘蟹。

2011年5月初的一天,樊霞拿著三萬塊錢,去了陽澄湖。

雖然在網上查資料時感覺陽澄湖遍地都是大閘蟹,可樊霞真正到了陽澄湖鎮卻一隻大閘蟹也看不到。

原來,樊霞來到陽澄湖是五月份,大閘蟹還沒長成上市。到了第四天,樊霞一個人坐在旅館附近的廣場上一籌莫展,恰巧在此時下起大雨,無助的樊霞淋著雨哭了起來。

樊霞:雨水和淚水,又有誰能分得清楚呢?

而就在此時,一輛紅色轎車駛來,停在了她身邊。

樊霞:大概有個一兩米的距離,我就在那裡哭,然後我又看他的牌子,蘇E,蘇州的牌照,本地人。

車上是一個高大的中年男子,問樊霞為什麼哭。樊霞向這位中年男子問起了大閘蟹的事。

樊霞:問他總比不問好啊,這也是個機會啊。

中年男子聽明白樊霞的問題後,提出開車帶樊霞去找自己養大閘蟹的一個朋友。

樊霞:有點希望就去,必須去。

樊霞:因為我們兩個,我有點怕,所以說在我就按了110在旁邊,撥上去,但是我不打出去,萬一有什麼事情的話,我肯定會說一些話,讓員警知道我怎麼了。

中年男子還真帶她去了一個有大閘蟹的地方,這裡是一個大閘蟹交易市場,在當時的樊霞眼中,這簡直就是她的救命稻草。

樊霞: 2012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所有的人全部都是關門的,只有他們家是門開起來的。現在蟹季已經差不多過了,他們吃蟹的大概是中秋國慶這一段時間特別火。現在的話你看有些人都關門了,基本上已經撤了。

這家店的負責人叫徐永傑,是樊霞第一個認識的養蟹人,樊霞喜出望外,可是徐永傑卻並不想搭理這個當時才20歲的年輕人。

徐永傑:以前我們,到這裡來是怎麼回事啊?還是的確是,因為這個,誰知道啊,外面來的,騙子嗎,還是什麼呢,對不對。

當時,徐永傑並不信任突然到訪的樊霞,直接拒絕了樊霞想學習養殖大閘蟹的請求。沒辦法,樊霞只好先回到了杭州,繼續在父母的火鍋店幫忙。

樊霞:我就覺得,我不能再這樣刷盤子了,我想做一個事情,我每天基本上就要動他一下,比如說在QQ裡面,跟他聊幾句,我估計我發了十條二十條資訊他最多回我一條。

2011年7月的一天,樊霞走在杭州的大街上,突然發現了一件事,而這件事,一下子拉近了樊霞和徐永傑的距離。

樊霞:我在下班的一個途中,我發現,咦,永傑蟹業,陽澄湖大閘蟹。然後基本上logo這些都跟他的差不多,我說你在浙江這邊也開了店?

徐永傑:他就是不通過你,然後就是掛你的牌子,在這邊銷售了。

樊霞:他覺得,第一想法肯定是,有人侵權。

徐永傑:當時我們也是,拍照取證啊

樊霞:他就問我,在哪裡啊給我拍過來,問的話多了。

這件冒名頂替的事件到最後圓滿解決,這件事之後,樊霞又來到陽澄湖找徐永傑學養蟹,這一次,徐永傑沒有拒絕,但也並不支持。

樊霞:他說你會游泳嗎?不會。今年多大?二十。你是哪裡的?重慶的。你們那個地方能養蟹嗎?

徐永傑:我沒有去過重慶,沒有去過他們家鄉,我跟她講了,你們那邊,山裡面啊,水質和氣候環境不適合養殖,你趕緊回去吧,不要來到這邊學了,學了也沒有用。

樊霞在蘇州找了一份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利用業餘時間找徐永傑學習養蟹。2013年,樊霞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就打算回鄉創業。但是,家鄉重慶地處山區,池塘都很少有,更別提蘇州那樣的大水面了。擺在樊霞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場地問題,到哪裡去找適合的場地呢?樊霞首先想到用電話求助。

樊霞: 114政府陽光熱線,一打打到我們的農委水產站。

站長:她說她學會了養大閘蟹,想在家鄉養殖,我說可以,你回來吧。

2013年12月7日,樊霞回到了家鄉,她把自己需要什麼樣場地和武隆區水產站站長描述了一下。但是要找到合適的養殖大閘蟹的場地實在太難了,一連幾個月都沒找到。

2014年元旦,樊霞又在外面找,因為天太冷,她到一農戶家裡烤火。就在這個時候,她突然接到電話,說找到了合適的地方。直到現在,樊霞還能準確地說出接到這個電話的時間。

樊霞: 2014年1月4日下午兩點鐘找到了這個地方,兩點過三分,真的是我記得特別深的時間。

在這座山頂上有一個三百多畝的水庫,各方面條件都很合適。樊霞確定好場地,準備買苗種,她只認識徐永傑一個養殖大閘蟹的,兩年的學習讓樊霞清楚地知道,蟹苗非常重要,不能隨便買。她給徐永傑打電話,希望他能來這裡看看,而徐永傑卻一口拒絕了。

徐永傑:那段時間全國傳銷傳的沸沸揚揚,當時我考慮什麼呢,考慮是不是把我到那邊搞傳銷,在山裡面,回不來了。

樊霞又像以前一樣給徐永傑發資訊,打電話,但是徐永傑就是不理她。

到了2014年3月,眼看著下苗的最佳季節就要過去了,樊霞真的急了,於是,她做了一個瘋狂的舉動:樊霞站在馬路中間給徐永傑打電話,一直打了二十多次,終於打通了。

徐永傑:我就是抱著一個好奇的心態,我說這個小丫頭,是不是,放棄了嗎。

樊霞:接了以後呢,我就說徐總,你先別掛你聽我說,你一定要聽我說,這個有關於生死的我和你說。

徐永傑:她說把自己保險都買好了,她說你不過來我就站在馬路中間了。嚇我一跳。

樊霞:我昨天已經去做好了買了七份保險的準備,全部都是意外保險24小時生效的,如果說你要是不過來的話,我也對得起我的家人。

徐永傑:當地政府當時也給我打了一個電話,確有這件事情,通過政府層面,它能確認,那我們就放心了,因為我剛剛講我就怕這個做傳銷啊,被騙去做傳銷。

第二天,徐永傑就來到了重慶。

樊霞:當他提著電腦包出來的那一刻,我想沖過防護網,我直接過去擁抱他,這是我祖宗啊我這樣想。

實地看了六角水庫以後,徐永傑認為這是個養殖大閘蟹的好地方。此時已經是2014年3月底了,是一年中大閘蟹投苗的最後期限,徐永傑當即回到蘇州,給樊霞空運了兩萬五千隻蟹苗。

而此時樊霞的父母把全部的積蓄20萬元拿出來,支持女兒養大閘蟹創業。

母親:我們兩個大人都支持她,她說媽萬一虧了怎麼辦,幾十萬沒有了。我兩個大人還年輕,還能賺得一點錢,我出去給人家炒菜一個月也是四五千。

讓樊霞沒想到的是,20萬元投進去根本不夠,最後把留給弟弟結婚的房子也賣了。

弟弟:我說你們都能這樣堅持住,哪怕以後沒房住,這裡也可以住人啊,我說。

2014年,樊霞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全家都搬到了水庫中間的島上居住。

記者:這魚也是從你的水庫裡面

樊霞:我們平時的魚就是這樣,如果說我們要想吃魚的話就把它撈起來當場煮掉。像我們漁民不新鮮的不吃。這些都是我爸媽種的,這些菜全部。之前這裡都是荒地,我爸媽通過幾年的打造,這些基本上都變成了我們自己的菜地。

除了自己種菜以外,島上的路和房子都是樊霞自己修建的。儘管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但是一切都剛剛開始,稍有疏忽,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

樊霞: 螃蟹到了成熟的季節就會跑,它一天晚上可以跑大概三十公里左右。你有沒有聽到聲音。有沒有。看到沒。

記者:你這個攔網就是為了不讓它跑?

樊霞:這個網就是我們蟹專門的防逃網。

夜間巡塘除了防止蟹逃跑以外,還有另外的原因,當地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養殖了大閘蟹,偶爾會有人偷偷來水庫電魚,這對大閘蟹的生長很有影響。

2014年3月的一天深夜,樊霞在島上突然發現水庫的對岸有亮光在晃動,她判斷是有人拿著手電筒偷偷來到了水庫。樊霞警覺起來,立刻划船過去。

樊霞:看到一個陌生人,不認識。我說,你大半夜的跑這裡來幹嘛,晚上我們謝絕參觀,不能參觀的,你快點走吧。他說我來看看。反正他就是笑眯眯的在那個地方,他一個人,很認真的,那有個那有個。

這個人的反常舉動,讓樊霞覺得很奇怪,就在這個時候,從樹林裡跑出來了一個樊霞認識的人---鄉政府的工作人員。

樊霞:我說哥,你們跑來幹嘛。書記。我當時愣住了。啊?書記,書記現在幾點了書記。

石玉璽:因為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大閘蟹晚上它會出來。自己親眼看一看,我們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吧,是吧。、

記者:當時是不是不相信她這能養大閘蟹?

石玉璽:對,因為,自己本身也不知道大閘蟹一些生活習性啊,就覺得以前聽說過陽澄湖大閘蟹,沒有聽說過武隆還能養大閘蟹,到這邊來,確實看到我們的水資源相當好,空閒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原來,石玉璽是鳳來鄉新上任的黨委書記,深夜悄悄來到水庫考察。親眼見過蟹苗以後,石玉璽終於相信了樊霞。

2014年是樊霞第一年養殖,屬於試養階段,沒想到這一年天氣特別好,也沒出現過什麼技術的問題,當年就撈上來一萬五千多隻大閘蟹,最大的有半斤。

樊霞:當時我也想想,能不能養出來還是個事。後來真養出來了還真不知道怎麼辦,很焦慮,那時候別人一問我我就啞口無言,別人說你這蟹怎麼賣的,賣到哪裡?我沒下文了。

此時,樊霞根本沒有做好銷售的準備。她去找到鄉政府和武隆區農委求助,政府和農委組織了一些餐飲企業負責人前去參觀,當地媒體也報導了大閘蟹試養成功的消息。沒多久,就有很多人慕名來買大閘蟹。第一年,樊霞賣了35萬元。

毛明:都覺得我們武隆產大閘蟹,每一個人覺得是從好奇這個方面來嘗一嘗,他們一吃都很可以。

農家樂老闆:吃了以後,客人還比較愛好,覺得高大上上檔次,錢花不了多少但是口感蠻好的,都蠻喜歡的。

當地餐飲協會會長毛明找到樊霞,提出合作,樊霞負責養殖,毛明負責在餐飲行業銷售。打開了市場,樊霞決定擴大養殖規模。2015年,她買了10萬隻蟹苗投放到蟹塘。

沒想到,這一年氣溫低,蟹的死亡率很高。到了年底,樊霞只打撈上來5萬多隻蟹,而且個頭太小賣不上價,基本沒賺錢。

為了養出大個兒的蟹,樊霞降低了蟹苗的投放密度,正常一畝水面可以養殖一千隻蟹,她只養四百隻,她在水庫裡還種上水草,水草上灑上螺螄。這樣養出的大閘蟹果然長得又大又肥。

樊霞:蟹大小,看水草,蟹好不好大不大,水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樊霞把大閘蟹賣到成都和重慶的大型超市,由於川渝地區養蟹的比較少,樊霞在市場上佔據了很大先機。

2017年,樊霞的大閘蟹像這樣的在成都能賣出258元一隻的高價。記者採訪時,正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樊霞的年銷售額能達到六百多萬元。

樊霞是個九零後,雖然年輕,但是身上有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韌勁兒,哪怕是沒人相信她能在山上養出大閘蟹,她也絕不被影響。這也告訴我們,只要認准了,即便是從來沒有人做過,堅持下去,也很可能會成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